一种插拔式控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585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盒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插拔式控制盒,该控制盒包括盒体、以及设于盒体内的底板,该底板将盒体的腔体分成上腔和下腔,其中盒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前面板和后背板,前面板的外侧壁上设有BAT‑插拔端子,后背板的外侧壁上设有DC‑插拔端子,底板上安装有分流器和直流接触器;该BAT‑插拔端子、分流器、直流接触器和DC‑插拔端子均位于盒体的同一侧,且依次通过铜排相互连接。该控制盒具备防触摸、防触电功能,且内部仅有单个通过铜排连接的主回路、后端可以直接插拔,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外观整洁美观。

A pluggable control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拔式控制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盒,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备防触摸、防触电功能,且内部仅有单个通过铜排连接的主回路、后端可以直接插拔的控制盒。
技术介绍
控制盒是整个电池簇工作的控制部分,其内部主要由接触器、BCMS、DMU、预充电阻、连接插座、通信线及其接线输出端子等器件组成,DMU检测电池簇的总电压、总电流和充放电容量。控制盒一般都在安装电池架或者电池柜(户外/户内)内部。市场上现有的控制盒仍具有以下缺陷需要克服:1、位于后端的插拔端子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精确定位,对加工、装配的要求较高;2、内部电气设计的主回路,一般都DC+→BUS+/DC-→BUS-,比较复杂,且在前面板上有四个端子(DC+、BUS+、DC-、BUS-),安装接线/插拔不便捷;3、位于控制盒前面板上的接线端子没有防触摸功能;4、控制盒前面板BAT+或者BAT-的端子与电池模组连接的线缆一般不能直上直下,对电厂的辅助调频储能系统使用而言,一般在95平方以上的线缆,线经较大,拐弯难,较难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的控制盒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防触摸、防触电功能,且内部仅有单个通过铜排连接的主回路、后端可以直接插拔的控制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拔式控制盒,包括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盒体内的底板,所述底板将盒体的腔体分成上腔和下腔,所述盒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前面板和后背板,所述前面板的外侧壁上设有BAT-插拔端子,所述后背板的外侧壁上设有DC-插拔端子,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分流器和直流接触器;所述BAT-插拔端子、所述分流器、所述直流接触器和所述DC-插拔端子均位于所述盒体的同一侧,且依次通过铜排相互连接。优选地,所述DC-插拔端子上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扁平接口。优选地,所述BAT-插拔端子和所述分流器之间还设有铜柱转接器,所述铜柱转接器设在所述BAT-插拔端子上、并通过铜排与所述分流器连接。优选地,所述底板包括呈梯形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分流器和所述直流接触器均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底板上的上表面安装有DMU和BCMS。优选地,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DMU的导线和所述BCMS的导线穿过所述通孔至所述第二底板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控制盒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设于所述前面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控制盒具有以下优点:1、DC-插拔端子上设有扁平接口,该扁平接口水平方向设置,使得在推控制盒的过程中,只需要在垂直方向上精确定位,就能满足DC-插拔端子与汇流铜排接触良好,操作简单、插拔快捷。2、控制盒内仅设有单个主回路(BAT-→DC-),且该主回路上的电气器件通过铜排连接,没有多余的动力线缆,实现了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外观整洁美观。3、防触摸、防触电功能:在拉控制盒的过程中,先将BAT-插拔端子与电池模组的动力线缆断开,使得控制盒与电池模组的高压断开;再将控制盒拉出时,位于控制盒后背板上的DC-插拔端子与汇流铜排断开,实现了防触摸、防触电功能,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4、在分流器与BAT-插拔端子之间设有铜柱转接器,铜柱转接器的位置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动力线缆位置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调整,使得BAT-插拔端子与电池模组的动力线缆在同一个竖直方向,有利于动力线缆能直上直下,不用拐弯,使得接线更方便、走线更美观,尤其适用于当线缆的直径较粗时,实现控制盒与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拔式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拔式控制盒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拔式控制盒的内部结构仰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拔式控制盒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拔式控制盒的DC-插拔端子结构示意图。图中1、盒体;2、底板;21、第一底板;22、第二底板;23、竖板;24、第一通孔;25、第二通孔;3、前面板;4、后背板;5、BAT-插拔端子;6、DC-插拔端子;61、扁平接口;62、接线导线板;71、分流器;72、直流接触器;73、铜排;74、铜柱转接器;81、DMU;82、BCMS;83、电磁继电器;84、预充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防触摸、防触电功能,且内部仅有单个通过铜排连接的主回路、后端可以直接插拔的控制盒。在本技术中,“防触摸”功能指的是将操作人员与电池模组的高压隔离开,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功能。如图1、图2中所示,本技术控制盒的一种实施例,该控制盒包括盒体1以及设于该盒体1内的底板2,底板2将盒体1的腔体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盒体1由前面板3、后背板4、上下两块盖板和左右两块侧板相互连接组装成,在前面板3上设有BAT-插拔端子5,BAT-插拔端子用于将控制盒与电池模组的动力线缆连接,在后背板4上设有DC-插拔端子6,DC-插拔端子用于与电池架或电池柜中的汇流铜排连接,底板1安装有主回路电气器件和控制回路电气器件,其中BAT-插拔端子5、主回路电气器件和DC-插拔端子6依次相互连接形成了该控制盒的主回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主回路电气器件包括通过铜排73相互连接的分流器71和直流接触器72;直流接触器72通过铜排73与DC-插拔端子6相连,分流器71通过铜排73与铜柱转接器74相连,铜柱转接器74与BAT-插拔端子5连接。首先,该主回路上的电气器件通过铜排连接,没有多余的动力线缆,实现了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外观整洁美观;其次,分流器与BAT-插拔端子之间设有铜柱转接器,而在水平方向上,铜柱转接器距离右侧板的距离可以调节,也就说在水平方向上,铜柱转接器的位置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动力线缆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BAT-插拔端子与电池模组的动力线缆能够在同一个竖直方向,不需要动力线缆弯折,即可完成插拔操作,使得接线更轻松、走线更美观,尤其适用于当线缆的直径较粗、不易弯折时,实现控制盒与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结合图2,图3还可以看到,BAT-插拔端子5、主回路电气器件和DC-插拔端子6均位于盒体的同一侧,控制回路电气器件均设于盒体的另一侧,这样的划分使得控制盒的主回路与控制回路完全分离,实现将控制盒的强弱电区域分离,防干扰性强,同时也美观。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回路电气器件包括DMU81、BCMS82、电磁继电器83和预充电阻84。为了更好地将控制盒的强弱电区域分离,提高防干扰性,图4示出了本技术控制盒的一种底板结构示意图,该底板为梯形结构,包括第一底板21、第二底板22、以及连接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的竖板23,在第一底板21上安装主回路电气器件,在第二底板22上安装控制回路电气器件。第二底板的高度高于第一底板,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提高控制盒的空间利用率,缩小控制盒的体积大小,具体的高度设计根据电气器件的大小和高度控制,实现控制盒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拔式控制盒,包括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盒体内的底板,所述底板将盒体的腔体分成上腔和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前面板和后背板,所述前面板的外侧壁上设有BAT‑插拔端子,所述后背板的外侧壁上设有DC‑插拔端子,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分流器和直流接触器;所述BAT‑插拔端子、所述分流器、所述直流接触器和所述DC‑插拔端子均位于所述盒体的同一侧,且依次通过铜排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拔式控制盒,包括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盒体内的底板,所述底板将盒体的腔体分成上腔和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前面板和后背板,所述前面板的外侧壁上设有BAT-插拔端子,所述后背板的外侧壁上设有DC-插拔端子,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分流器和直流接触器;所述BAT-插拔端子、所述分流器、所述直流接触器和所述DC-插拔端子均位于所述盒体的同一侧,且依次通过铜排相互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DC-插拔端子上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扁平接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BAT-插拔端子和所述分流器之间还设有铜柱转接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聪聪曾志聪刘小民汪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