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耐磨条纹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28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耐磨条纹面料,包括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耐磨厚织段和透气薄织段,其中,在耐磨厚织段,外层纬纱与外层经纱交织形成耐磨表层,中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形成中间基础层,里层纬纱与里层经纱交织形成耐磨里层,第一连接经纱与外层纬纱和中层纬纱浮沉交织,使得耐磨表层与中间基础层连成一体,第二连接经纱与中层纬纱和里层纬纱浮沉交织,使得中间基础层和耐磨里层连成一体,在透气薄织段,外层经纱、中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连接经纱和第二连接经纱合成一股单层经纱,再与单层纬纱浮沉交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面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与透气性能,面料手感厚实强度高,非常适合制备各种高档外套类服饰。

Double side wear-resistant stripe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耐磨条纹面料
本技术属于功能性面料
,涉及一种双面耐磨条纹面料。
技术介绍
在服装面料领域,对用于制作茄克等外套的服装面料的耐磨性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常见的耐磨面料一般都是采用耐磨工艺等对面料表层进行耐磨处理,如在服装面料表面粘附耐磨薄膜等。这样制得的耐磨面料虽然在耐磨性这一单一性能上较为突出,但是,其档次感以及透气性等均较差,难以适用于高档服装面料的制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双面耐磨条纹面料,以适合制作各种高档外套等服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面耐磨条纹面料,包括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耐磨厚织段和透气薄织段,其中,在耐磨厚织段,纬纱分为三层,分别为外层纬纱、中层纬纱和里层纬纱,经纱分为外层经纱、中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连接经纱和第二连接经纱,其中,外层纬纱与外层经纱交织形成耐磨表层,中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形成中间基础层,里层纬纱与里层经纱交织形成耐磨里层,第一连接经纱与外层纬纱和中层纬纱浮沉交织,使得耐磨表层与中间基础层连成一体,第二连接经纱与中层纬纱和里层纬纱浮沉交织,使得中间基础层和耐磨里层连成一体。在透气薄织段,外层经纱、中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连接经纱和第二连接经纱合成一股单层经纱,再与单层纬纱浮沉交织。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层纬纱和里层纬纱均采用涤棉纱线与碳纤维交缠而成;所述中层纬纱采用间隔排列的涤纶包覆丝和竹纤维;所述单层纬纱为涤棉染色纱。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层经纱与里层经纱采用氨纶包芯纱;所述的中层经纱由两根中空涤纶长丝与一根高弹涤纶丝交缠绞合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经纱和第二连接经纱均为弹性纤维。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经纱按照每过两根外层纬纱和两根中层纬纱、再压两根外层纬纱和两根中层纬纱的循环浮沉编织方式使得耐磨表层与中间基础层连成一体;第二连接经纱按照每过两根中层纬纱和两根里层纬纱,再压两根中层纬纱和两根里层纬纱的循环浮沉编织方式使得中间基础层与耐磨里层连成一体。进一步的,透气薄织段由单层经纱通过每过一根单层纬纱,再压一根单层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交织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采用耐磨厚织段和透气薄织段组成耐磨面料,利用较厚的耐磨厚织段的表面发挥其耐磨性能优势,较薄的透气薄织层发挥其透气优势,进而使得整个制得的面料可根据自身编织结构即可体现出优异的耐磨和透气性能,无需通过额外的耐磨层复合。此外,通过耐磨厚织段和透气薄织段的厚度差别即可使得整个面料呈现条纹式观感,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视觉感舒适。(2)耐磨厚织段采用三层复合的结构,且表里两层均采用对称式的耐磨式设计,从而使得整个面料呈现出表里层性能相同的特点,非常适合制作双面穿着的外套等服饰。(3)耐磨厚织层的三层结构通过连接经纱两两复合构成整体,加强了整个面料结构的整体感,使得面料手感更加厚实,强度更大,且不会发生常规的三层叠加结构的面料打滑的现象。而连接经纱采用弹性纤维制成,又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同时,也避免了常规的层与层之间采用粘结剂复合的环保安全健康等问题。(4)透气薄织段由具有较大尺寸的多根纱线交缠而成的单层经纱与单层纬纱编织而成,经纬纱之间的透气孔较多,透气性能好。(5)中间基础层采用中空涤纶长丝和高弹涤纶丝复合的中层经纱与涤纶包覆丝和竹纤维等纬纱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保暖、吸湿和抗菌等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编织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耐磨厚织段,11-外层纬纱,12-中层纬纱,13-里层纬纱,14-外层经纱,15-中层经纱,16-里层经纱,17-第一连接经纱,18-第二连接经纱,2-透气薄织段,21-单层纬纱,22-单层经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双面耐磨条纹面料,其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耐磨厚织段1和透气薄织段2,其中,在耐磨厚织段1,纬纱分为三层,分别为外层纬纱11、中层纬纱12和里层纬纱13,经纱分为外层经纱14、中层经纱15、里层经纱16、第一连接经纱17和第二连接经纱18,其中,外层纬纱11与外层经纱14交织形成耐磨表层,中层纬纱12与中层经纱15交织形成中间基础层,里层纬纱13与里层经纱16交织形成耐磨里层,第一连接经纱17与外层纬纱11和中层纬纱12浮沉交织,使得耐磨表层与中间基础层连成一体,第二连接经纱18与中层纬纱12和里层纬纱13浮沉交织,使得中间基础层和耐磨里层连成一体。在透气薄织段2,外层经纱14、中层经纱15、里层经纱16、第一连接经纱17和第二连接经纱18合成一股单层经纱22,再与单层纬纱21浮沉交织。请再参见图1所示,第一连接经纱17按照每过两根外层纬纱11和两根中层纬纱12、再压两根外层纬纱11和两根中层纬纱12的循环浮沉编织方式使得耐磨表层与中间基础层连成一体;第二连接经纱18按照每过两根中层纬纱12和两根里层纬纱13,再压两根中层纬纱12和两根里层纬纱13的循环浮沉编织方式使得中间基础层与耐磨里层连成一体。透气薄织段2由单层经纱22通过每过一根单层纬纱21,再压一根单层纬纱21的方式循环浮沉交织而成。本实施例中,外层纬纱11和里层纬纱13均采用涤棉纱线与碳纤维交缠而成;中层纬纱12采用间隔排列的涤纶包覆丝和竹纤维;单层纬纱21为涤棉染色纱。外层经纱14与里层经纱16采用氨纶包芯纱;中层经纱15由两根中空涤纶长丝与一根高弹涤纶丝交缠绞合而成。第一连接经纱17和第二连接经纱18均为弹性纤维。以上各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则表明所采用的为本领域的常规市售产品原料或常规技术。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面耐磨条纹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耐磨厚织段和透气薄织段,其中,在耐磨厚织段,纬纱分为三层,分别为外层纬纱、中层纬纱和里层纬纱,经纱分为外层经纱、中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连接经纱和第二连接经纱,其中,外层纬纱与外层经纱交织形成耐磨表层,中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形成中间基础层,里层纬纱与里层经纱交织形成耐磨里层,第一连接经纱与外层纬纱和中层纬纱浮沉交织,使得耐磨表层与中间基础层连成一体,第二连接经纱与中层纬纱和里层纬纱浮沉交织,使得中间基础层和耐磨里层连成一体,在透气薄织段,外层经纱、中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连接经纱和第二连接经纱合成一股单层经纱,再与单层纬纱浮沉交织。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面耐磨条纹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耐磨厚织段和透气薄织段,其中,在耐磨厚织段,纬纱分为三层,分别为外层纬纱、中层纬纱和里层纬纱,经纱分为外层经纱、中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连接经纱和第二连接经纱,其中,外层纬纱与外层经纱交织形成耐磨表层,中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形成中间基础层,里层纬纱与里层经纱交织形成耐磨里层,第一连接经纱与外层纬纱和中层纬纱浮沉交织,使得耐磨表层与中间基础层连成一体,第二连接经纱与中层纬纱和里层纬纱浮沉交织,使得中间基础层和耐磨里层连成一体,在透气薄织段,外层经纱、中层经纱、里层经纱、第一连接经纱和第二连接经纱合成一股单层经纱,再与单层纬纱浮沉交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耐磨条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纬纱和里层纬纱均采用涤棉纱线与碳纤维交缠而成;所述中层纬纱采用间隔排列的涤纶包覆丝和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京云王盼
申请(专利权)人: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