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提泥水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931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提泥水回流装置,包括罐体、盲板、进泥管、吸泥管、注水管、进气管、第一阀门、排气管、第二阀门、手孔管、法兰盖、活接头、排泥管和吸泥组件;吸泥组件包括套筒、主管、密封圈、侧管、喇叭口、集渣管和第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方便的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洗,还能借助注水管对进泥管、吸泥管和主管的管壁进行自动冲洗,快速有效的去除了管壁附着的污泥,保证了回流量的稳定,避免产生堵塞。

Air stripping mud water reflux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提泥水回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提泥水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应用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净化水质的设备,沉淀池底沉积的泥水需要借助气提泥水回流装置抽到污泥池中;现有的气提泥水回流装置清洗较为麻烦,罐体1内部积聚的污泥无法方便的去除,同时,管路内部也会附着污泥,导致回流量减少,严重时会堵塞,从而影响污水处理进程,且污泥需要借助工具手动去除,操作麻烦,效率低下,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洗,能快速有效的自动去除管壁附着的污泥,且操作简单方便的气提泥水回流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提泥水回流装置,包括罐体、盲板、进泥管、吸泥管、注水管、进气管、第一阀门、排气管、第二阀门、手孔管、法兰盖、活接头、排泥管和吸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中空,所述罐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盲板,其中一个所述盲板的外侧设置横向分布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罐体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竖直分布的手孔管,所述手孔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手孔管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法兰盖,所述罐体的上侧设置有注水管和排气管;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均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注水管的下端伸入到罐体的内部,所述罐体的下侧插入固定有竖直分布的进泥管,所述进泥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泥管的插入端高于罐体的下侧内壁并位于注水管的下端正下方;所述进泥管的外端设置有活接头,所述吸泥管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活接头的另一端,所述吸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吸泥组件,所述吸泥管的另一端外侧还设置有进气管。优选地,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分别位于手孔管的两侧。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插入端向上形成有第一折弯段,所述进气管的外端向上形成有第二折弯段。优选地,所述吸泥组件包括套筒、主管、密封圈、侧管、喇叭口、集渣管和第三阀门;所述套筒的一端套设螺接在吸泥管的另一端外侧,所述主管的一端插入螺接在套筒的另一端内部,所述套筒的内部形成有孔板,所述集渣管的一端插入螺接在主管的另一端内部,所述集渣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外侧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中均插入固定有一个倾斜向下分布的侧管,每个所述侧管的另一端均向下形成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直管段,每个所述直管段的另一端均固定有一个喇叭口;所述集渣管的一端外侧嵌入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贴合在主管的内壁上。优选地,所述集渣管的外侧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内壁形成有内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插入螺接在内螺纹部中,从而将所述集渣管连接在主管的另一端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通过手孔管方便的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洗,还能借助注水管对进泥管、吸泥管和主管的管壁进行自动冲洗,极大地方便了管路的清洗,快速有效的去除了管壁附着的污泥,保证了回流量的稳定,避免产生堵塞,维持了污水处理的正常连续进行,且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在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进行管路清洗时的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未进行管路清洗时的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气提泥水回流装置,包括罐体1、盲板2、进泥管3、吸泥管4、注水管5、进气管6、第一阀门7、排气管11、第二阀门12、手孔管13、法兰盖14、活接头15、排泥管19和吸泥组件;罐体1的内部中空,罐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盲板2,其中一个盲板2的外侧设置横向分布的排泥管19,排泥管19与罐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罐体1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竖直分布的手孔管13,手孔管13与罐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手孔管13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法兰盖14,罐体1的上侧设置有注水管5和排气管11;注水管5和排气管11分别位于手孔管13的两侧,注水管5和排气管11均与罐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注水管5和排气管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12;注水管5的下端伸入到罐体1的内部,罐体1的下侧插入固定有竖直分布的进泥管3,进泥管3与罐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进泥管3的插入端高于罐体1的下侧内壁并位于注水管5的下端正下方;进泥管3的外端设置有活接头15,吸泥管4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活接头15的另一端,吸泥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吸泥组件,吸泥管4的另一端外侧还设置有进气管6,进气管6的插入端向上形成有第一折弯段61,进气管6的外端向上形成有第二折弯段62;吸泥组件包括套筒18、主管20、密封圈21、侧管8、喇叭口9、集渣管16和第三阀门17;套筒18的一端套设螺接在吸泥管4的另一端外侧,主管20的一端插入螺接在套筒18的另一端内部,套筒18的内部形成有孔板181,集渣管16的一端插入螺接在主管20的另一端内部,集渣管1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阀门17;主管20的另一端外侧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通孔201,每个通孔201中均插入固定有一个倾斜向下分布的侧管8,每个侧管8的另一端均向下形成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直管段81,每个直管段81的另一端均固定有一个喇叭口9;集渣管16的一端外侧嵌入固定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贴合在主管20的内壁上;集渣管16的外侧形成有外螺纹部161,主管20的另一端内壁形成有内螺纹部202,外螺纹部161插入螺接在内螺纹部202中,从而将集渣管16连接在主管20的另一端内部。工作原理:将本技术竖直设置在沉淀池1中,将排泥管19的另一端与从污泥池连通而来的管道22相连,再将第二折弯段62与鼓风机的出气端相连,打开第二阀门12,关闭第一阀门7和第三阀门17;初始位置时,密封圈21位于每个通孔201的下方(如图4);启动鼓风机运转,从而将空气从下往上通入到吸泥管4中并向上经由进泥管3进入到罐体1中,再经由排气管11排出到外部,从而利用气提原理将沉淀池中的泥水经由多个喇叭口9进入每个侧管8中,再汇总到主管20进而经由吸泥管4和进泥管3进入罐体1,最后从排泥管19和管道22排出到污泥池中;而气提原理是一种现有技术,广泛用于澄清池、生化反应池和污泥池的排泥,以及用于污泥回流及生化反硝回流,气提原理利用气压差并通过控制进气时间和强度来控制流量及提取时间,达到自动向上提起泥水的功能;泥水在通过孔板181时,会被孔板181中设置的孔洞将掺杂在泥水中的一定大小的硬块阻挡下来,以防止其进入罐体1,最上方的一个套筒1中,被阻挡的硬块会由于重力下落到集渣管16中,每隔一段时间螺旋拆下集渣管16就能定期清理积累的硬块;当需要对罐体1的内部清理时,则先打开法兰盖14,然后用伸入到手孔管13中进行清理即可;活接头15的设置,使得安装时可以根据沉淀池的深度选择相应长度的吸泥管4,实现因地制宜;使用较长时间后,进泥管3、吸泥管4和主管20的管壁上或沾附较多的污泥,导致流量减小,这时就需要对管路进行清洗,清洗时,打开第一阀门7和第三阀门17,关闭第二阀门12;再将主管20向上旋拧,使得密封圈21位于每个通孔201的上方,从而将利用集渣管16的上端侧面封住每个通孔201,防止冲去的污泥进入每个侧管8;然后将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提泥水回流装置,包括罐体、盲板、进泥管、吸泥管、注水管、进气管、第一阀门、排气管、第二阀门、手孔管、法兰盖、活接头、排泥管和吸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中空,所述罐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盲板,其中一个所述盲板的外侧设置横向分布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罐体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竖直分布的手孔管,所述手孔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手孔管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法兰盖,所述罐体的上侧设置有注水管和排气管;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均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注水管的下端伸入到罐体的内部,所述罐体的下侧插入固定有竖直分布的进泥管,所述进泥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泥管的插入端高于罐体的下侧内壁并位于注水管的下端正下方;所述进泥管的外端设置有活接头,所述吸泥管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活接头的另一端,所述吸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吸泥组件,所述吸泥管的另一端外侧还设置有进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提泥水回流装置,包括罐体、盲板、进泥管、吸泥管、注水管、进气管、第一阀门、排气管、第二阀门、手孔管、法兰盖、活接头、排泥管和吸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中空,所述罐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盲板,其中一个所述盲板的外侧设置横向分布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罐体的上侧中部设置有竖直分布的手孔管,所述手孔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手孔管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法兰盖,所述罐体的上侧设置有注水管和排气管;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均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注水管的下端伸入到罐体的内部,所述罐体的下侧插入固定有竖直分布的进泥管,所述进泥管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泥管的插入端高于罐体的下侧内壁并位于注水管的下端正下方;所述进泥管的外端设置有活接头,所述吸泥管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活接头的另一端,所述吸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吸泥组件,所述吸泥管的另一端外侧还设置有进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泥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分别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维倪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德聚天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