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914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主要包括主体、给药把手、给药管体、连接块一、连接块二、支撑件,给药把手位于所述主体后端,连接块一固定于给药把手前端,给药把手包括电源装置和螺纹内槽,给药管体位于主体前端,给药管体呈中空结构,给药管体后端外壁与所述螺纹内槽螺纹连接,给药管体包括储药腔和注药通道,连接块二固定于给药管体前端,连接块二前端外表面均匀设有弹性囊,连接块二的中部最前端设有摄像探头,支撑件有三个,均匀分布于给药管体中部外表面,推动杆远端与连接块二之间铰接有扩张薄膜。总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可视性,准确性强。

A 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pump for the treatment of bladder can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
技术介绍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1/10万,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既往将膀胱黏膜上皮称为移行细胞,1998年WHO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联合建议用尿路上皮一词代替移行细胞一词,以区别于在鼻腔以及卵巢内的移行上皮,使尿路上皮成为尿路系统的专有名词。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尿路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膀胱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腺癌,其他罕见的还有膀胱透明细胞癌、膀胱小细胞癌、膀胱类癌。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90%以上,通常所说的膀胱癌就是指膀胱尿路上皮癌,既往被称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目前膀胱灌注化疗方法的缺点如下:1)化疗药物的溶度,随着尿液不断分泌,膀胱容积增加,逐渐稀释,稀释后药物浓度降低会降低化疗的效果,然后经过数小时后,膀胱排尿会将大量药物排出,未能起到药效。2)通过药物经过导尿管一次性注入膀胱的方法,药物附着在膀胱的位置不精确,和病变膀胱壁的接触时间不充分,有可能膀胱肿瘤电切处的膀胱壁未能很好地和化疗药物充分接触,导致术后复发率增高。现有技术中对治疗膀胱癌给药时,由于膀胱的伸缩和扩张性较大,易发生滑脱现象,不能精准给药,在与膀胱壁接触前,会先与尿液混合稀释,出现药物失效,影响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主要包括主体、给药把手、给药管体、连接块一、连接块二、支撑件,所述给药把手位于所述主体后端,所述连接块一固定于给药把手前端,给药把手包括电源装置和螺纹内槽,所述螺纹内槽位于给药把手前端内部,所述给药管体位于主体前端,给药管体呈中空结构,给药管体后端外壁与所述螺纹内槽螺纹连接,给药管体包括储药腔和注药通道,所述储药腔位于给药管体内部,所述连接块二固定于给药管体前端,所述注药通道贯穿于连接杆二内部,注药通道通过带有抽液泵的导管与储药腔连接,所述抽液泵与所述电源装置之间电性连接,连接块二前端外表面均匀设有弹性囊,连接块二的中部最前端设有摄像探头,所述摄像探头与外界接收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支撑件有三个,均匀分布于给药管体中部外表面,支撑件内部底部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上方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贯穿于支撑件,推动杆远端与连接块二之间铰接有扩张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给药把手外表面采用带有防滑纹的橡胶材料,防止移动时手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二远端外表面设有冷光源,所述冷光源与所述电源装置之间电性连接,能够清楚地的对给药处的情况进行实时了解。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囊与扩张薄膜采用硅胶材料,防止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进一步地,所述给药管体中前端外表面设有滑轨,所述三个支撑件下方套设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外带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与所述电源装置之间电性连接,三个支撑件与给药管体通过推进器带动移动环与滑轨之间形成滑动连接,能够保证不同情况下,提高给药时的稳定性,适应性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先通过螺纹内槽对给药管体的伸出长度进行调节,将给药管体输送到所要给药部位,支撑件张开,增大给药处内壁的扩张面积,通过抽液泵将储药腔中的药物通过注药通道滴灌至病变膀胱壁处粘膜处,进行缓释给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件对内壁支撑,提高给药过程中的稳定性,结合摄像探头,实现可视化,给药位置相对精准,药物和膀胱壁的接触时间就很充分,保证了药物可以准确敷于患者患处,连接块二上的弹性囊能够防止给药时与内壁紧密接触,降低药物分散性。总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可视性,准确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体、2-给药把手、21-电源装置、22-螺纹内槽、3-给药管体、31-储药腔、32-注药通道、33-弹性囊、34-滑轨、4-连接块一、5-连接块二、51-摄像探头、6-支撑件、61-充气气囊、62-推动杆、63-扩张薄膜、64-移动环、65-推进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主要包括主体1、给药把手2、给药管体3、连接块一4、连接块二5、支撑件6,给药把手2位于主体1后端,连接块一4固定于给药把手2前端,给药把手2包括电源装置21和螺纹内槽22,给药把手2外表面采用带有防滑纹的橡胶材料,螺纹内槽22位于给药把手2前端内部,给药管体3位于主体1前端,给药管体3呈中空结构,给药管体3后端外壁与螺纹内槽22螺纹连接,给药管体3包括储药腔31和注药通道32,储药腔31位于给药管体3内部,连接块二5固定于给药管体3前端,连接块二5远端外表面设有冷光源,冷光源与电源装置21之间电性连接,注药通道32贯穿于连接杆二5内部,注药通道32通过带有抽液泵的导管与储药腔31连接,抽液泵与电源装置21之间电性连接,连接块二5前端外表面均匀设有弹性囊33,弹性囊33采用硅胶材料,连接块二4的中部最前端设有摄像探头41,摄像探头41与外界接收器之间电性连接。如图2所示,支撑件6有三个,均匀分布于给药管体3中部外表面,支撑件6内部底部设有充气气囊61,充气气囊61上方设有推动杆62,充气气囊61通过导管与外界的充气泵相连,推动杆62贯穿于支撑件6,推动杆62远端与连接块二5之间铰接有扩张薄膜63,扩张薄膜63采用硅胶材料,给药管体3中前端外表面设有滑轨34,三个支撑件6下方套设有移动环64,移动环64外带有推进器65,推进器65与电源装置21之间电性连接,三个支撑件6与给药管体3通过推进器65带动移动环64与滑轨34为滑动连接,控制扩张薄膜63的收缩和扩张。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先通过螺纹内槽22对给药管体3的伸出长度进行调节,将给药管体3输送到所要给药部位,支撑件6张开,增大给药处内壁的扩张面积,通过抽液泵将储药腔31中的药物通过注药通道32,滴灌至病变膀胱壁处粘膜处,进行缓释给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主体(1)、给药把手(2)、给药管体(3)、连接块一(4)、连接块二(5)、支撑件(6),所述给药把手(2)位于所述主体(1)后端,所述连接块一(4)固定于给药把手(2)前端,给药把手(2)包括电源装置(21)和螺纹内槽(22),所述螺纹内槽(22)位于给药把手(2)前端内部,所述给药管体(3)位于主体(1)前端,给药管体(3)呈中空结构,给药管体(3)后端外壁与所述螺纹内槽(22)螺纹连接,给药管体(3)包括储药腔(31)和注药通道(32),所述储药腔(31)位于给药管体(3)内部,所述连接块二(5)固定于给药管体(3)前端,所述注药通道(32)贯穿于连接块二(5)内部,注药通道(32)通过带有抽液泵的导管与储药腔(31)连接,所述抽液泵与所述电源装置(21)之间电性连接,连接块二(5)前端外表面均匀设有弹性囊(33),连接块二(5)的中部最前端设有摄像探头(51),所述摄像探头(51)与外界接收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支撑件(6)有三个,均匀分布于给药管体(3)中部外表面,支撑件(6)内部底部设有充气气囊(61),所述充气气囊(61)上方设有推动杆(62),所述推动杆(62)贯穿于支撑件(6),推动杆(62)远端与连接块二(5)之间铰接有扩张薄膜(6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膀胱癌的缓释给药留置泵,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主体(1)、给药把手(2)、给药管体(3)、连接块一(4)、连接块二(5)、支撑件(6),所述给药把手(2)位于所述主体(1)后端,所述连接块一(4)固定于给药把手(2)前端,给药把手(2)包括电源装置(21)和螺纹内槽(22),所述螺纹内槽(22)位于给药把手(2)前端内部,所述给药管体(3)位于主体(1)前端,给药管体(3)呈中空结构,给药管体(3)后端外壁与所述螺纹内槽(22)螺纹连接,给药管体(3)包括储药腔(31)和注药通道(32),所述储药腔(31)位于给药管体(3)内部,所述连接块二(5)固定于给药管体(3)前端,所述注药通道(32)贯穿于连接块二(5)内部,注药通道(32)通过带有抽液泵的导管与储药腔(31)连接,所述抽液泵与所述电源装置(21)之间电性连接,连接块二(5)前端外表面均匀设有弹性囊(33),连接块二(5)的中部最前端设有摄像探头(51),所述摄像探头(51)与外界接收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支撑件(6)有三个,均匀分布于给药管体(3)中部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莹倪婷婷沈齐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