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组件及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82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底组件,所述鞋底组件设置在鞋底外表面,所述鞋底组件呈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受压后可旋转以将鞋底组件受到的正向压力部分转化为切向力,从而提高鞋底组件的灵活性和止滑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螺旋椎体形的鞋底组件,当鞋底组件受压力作用时,可将正压力部分转化为旋转切向力,为鞋底提供更好的止滑效果和更优异的运动体验。

A sole component and sho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组件及鞋
本技术属于鞋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鞋底组件及具有该鞋底组件的鞋。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的运动健康及运动防护意识的日益增强,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运动鞋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许多科研机构或鞋生产商都对鞋底的结构及材料进行了改进,以提升运动鞋的减震、稳定、舒适、止滑等功能表现。运动鞋鞋底的止滑性能在运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一些专业运动中,比如篮球,羽毛球运动等,我们通常通过橡胶类材料或者鞋底纹路的设计来提高止滑性能,以此来提高运动表现,同时也提供运动的保护等。现有的鞋底止滑性能有限,且现有鞋底的止滑性能主要依靠摩擦力,而这种摩擦力都是来自运动过程中的正压力作用,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前进方向相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组件及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鞋底组件及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鞋底组件,所述鞋底组件设置在鞋底外表面,所述鞋底组件呈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受压后可旋转以将鞋底组件受到的正向压力部分转化为切向力,从而提高鞋底组件的灵活性和止滑性能。进一步,鞋底组件具有上端面、下端面以及侧面,所述上端面的面积大于下端面,鞋底组件的侧面为螺旋面,鞋底组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通过侧面相连。进一步,鞋底组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多边形,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通过螺旋形侧面相连。进一步,鞋底组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具有相同边数的多边形,上端面和下端面错位设置,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通过与多边形边数相同的螺旋形侧面相连。进一步,鞋底组件的侧面可呈顺时针方向的螺旋扭曲或逆时针方向的螺旋扭曲。进一步,鞋底组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进一步,鞋底组件包括多个,多个鞋底组件均匀排布在鞋底外表面上。进一步,多个均匀排布的鞋底组件设置在鞋底外表面上且对应前掌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的区域。进一步,鞋底组件为实心体结构。一种鞋,所述鞋包含上述的鞋底组件。本技术通过设计螺旋椎体形的鞋底组件,当鞋底组件受压力作用时,可将正压力部分转化为旋转切向力,为鞋底提供更好的止滑效果和更优异的运动体验。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鞋底组件的透视图;图1b为图1a中鞋底组件的仰视图;图2a为本技术鞋底组件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b为图2a中鞋底组件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鞋底组件受力时正向压力部分转为切向力的示意图;图4a-4b为本技术多个鞋底组件排布于鞋底形成的止滑纹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鞋底组件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a,1b,2a和2b所示,本技术的鞋底组件10呈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10的侧面12为螺旋面,鞋底组件10受压后可旋转,以将鞋底组件10受到的正向压力部分转化为切向力,也即将鞋底组件10受到的正向压力部分耗散在切向上。鞋底组件10具有上端面11和下端面13,上端面11的面积大于下端面13的面积,鞋底组件10的上端面11与下端面13通过螺旋面相连,从而形成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10优选为实心体结构。鞋底组件10的侧面12整体呈扭曲状态,从鞋底组件10的上端面11的一侧方向来看,鞋底组件10的侧面12可呈顺时针方向的螺旋扭曲或逆时针方向的螺旋扭曲。鞋底组件10的上端面11和下端面13均为相同边数的多边形,上端面11和下端面13错位设置,也即上端面11和下端面13的边角不对齐设置,鞋底组件10的上端面11和下端面13通过与多边形边数相同(多边形上端面11相同的边数)的螺旋面相连,从而形成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10的上端面11和下端面13均为三边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例如,鞋底组件10的上端面11和下端面13可以优选为正方形、菱形或等边三角形,等边五角形。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10受到正向压力时,如从上端面11(端面面积较大的)施加正向压力时,在正压力向下传递的过程中(向下端面13传递过程中),由于这种螺旋结构发生形态改变,正压力中有一部分发生方向改变,由正向力转为切向力,且鞋底组件10的每个侧面12均可提供方向一致的切向力,如均为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切向力,在切向力足够大的情况下,鞋底组件10的下端面13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扭转。由此,本技术基于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10,可将鞋底组件10受到的正向压力通过形状来改变,将正向压力部分地转化为切向方向的力,在足够切向力作用下,鞋底组件10的下端部会产生一定量的转动。如图4a和4b所示,本技术的鞋底组件10可应用于鞋底,尤其是羽毛球鞋、篮球鞋的鞋底,多个鞋底组件10可设置在鞋底外表面用作鞋底的止滑单元,每个鞋底组件10相对于鞋底的尺寸小很多,每个鞋底组件10可形成止滑小单元或小颗粒,多个鞋底组件10阵列排布在鞋底外表面上,鞋底组件10优选设置在鞋底切向变形较多的区域,如前掌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对应的鞋底区域。在篮球或羽毛球运动过程中的转向动作时,在足底压力作用下,鞋底组件10发生切向转动会与运动中足部主动发力下的转动存在时间差,如提前或滞后,若鞋底组件10受压后的切向转动方向和人体足部主动发力下的转动方向一致,则鞋底组件10发生切向转动会早于运动中足部主动发力下的转动,若鞋底组件10受压后的切向转动方向和人体足部主动发力下的转动方向相反,则鞋底组件10发生切向转动会滞后于运动中足部主动发力下的转动。若鞋底组件10发生切向转动会早于运动中足部主动发力下的转动,这将有助于鞋底组件10转动,若鞋底组件10发生切向转动会晚于运动中足部主动发力下的转动,这将阻碍鞋底组件10转动。鞋底组件10的这种独特力学特征可以用于鞋底止滑结构。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鞋,所述鞋的鞋底外表面具有上述的鞋底组件10,所述鞋优选为羽毛球鞋或篮球鞋等,或者其他用户穿着时需要大量转动运动的鞋。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组件设置在鞋底外表面,所述鞋底组件呈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受压后可旋转以将鞋底组件受到的正向压力部分转化为切向力,从而提高鞋底组件的灵活性和止滑性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组件设置在鞋底外表面,所述鞋底组件呈螺旋椎体形,鞋底组件受压后可旋转以将鞋底组件受到的正向压力部分转化为切向力,从而提高鞋底组件的灵活性和止滑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组件,其特征在于,鞋底组件具有上端面、下端面以及侧面,所述上端面的面积大于下端面,鞋底组件的侧面为螺旋面,鞋底组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通过侧面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组件,其特征在于,鞋底组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多边形,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通过螺旋形侧面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组件,其特征在于,鞋底组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具有相同边数的多边形,上端面和下端面错位设置,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本刚林永佳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