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58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公开了一种防滑鞋底,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外底和中底,所述外底位于所述中底下方,所述外底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内设有阻挡块,所述外底内设有与所述阻挡块连接的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能够上下移动所述阻挡块并固定所述阻挡块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适用于人们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地面上行走的功能。

An anti-skid 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鞋底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滑鞋底。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害的一种工具,鞋底的舒适程度一部分决定了鞋子的舒适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人们对于鞋底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60061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滑鞋底,它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脚掌部和脚跟部,脚掌部和脚跟部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多道V形的防滑槽,防滑槽两侧的鞋底上形成凸起部,凸起部呈波浪形,该鞋底能避免鞋底和地面之间产生完整的水膜,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上述防滑鞋底的凸起部增大了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但是当人们行走在非常粗糙的地面上时,鞋底的摩擦力太大会使人们在行走时更费力,不适用于人们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地面上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防滑鞋底,具有能适用于人们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地面上行走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鞋底,包括外底和中底,所述外底位于所述中底下方,所述外底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内设有阻挡块,所述外底内设有与所述阻挡块连接的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能够上下移动所述阻挡块并固定所述阻挡块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时,通过移动构件将阻挡块嵌入防滑槽内并且使阻挡块的位置固定,此时阻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底的下表面不平齐,防滑槽具有增大外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使得人们在走路时外底与地面不易打滑摔倒。当人们在非常粗糙的地面上行走时,通过移动构件使阻挡块的下表面移动至与外底的下表面平齐,然后使阻挡块的位置固定,此时阻挡块与外底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平面,使得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使人们行走时更加轻松,该鞋底具有适用于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地面上行走的功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块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槽,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下端与所述连接槽的底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槽的上侧设有与各防滑槽相通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设有移动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外底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移动槽连通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移动杆的一端铰接有限位块,所述滑动孔的左侧设有两个与其连通的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沿纵向分布,所述限位块可转动至嵌入所述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时,将滑动块沿滑动孔向上移动,移动杆和连接杆随之分别沿移动槽和连接槽向上运动,阻挡块随连接杆沿防磨槽向上运动。当移动杆运动到与移动槽的上侧内壁抵接时,将限位块转动至嵌入上侧的限位槽内,使得人们在行走时阻挡块不会向下移动影响人们正常行走。当人们在非常粗糙的地面上行走时,将滑动块向下移动直至移动杆与移动槽的下侧壁抵接,将限位块转动至嵌入下侧的限位槽内,此时阻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底的下表面平齐,使外底的下表面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减小,人们在粗糙的地面上行走时更轻松。限位块的位置固定在限位槽内使得滑动块不易沿滑动孔移动,从而使阻挡块不易沿防滑槽移动,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行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由橡胶制成,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将限位块嵌入限位槽时,限位块与限位槽相互挤压产生变形,使得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限位块不易与限位槽分离,从而使得阻挡块不易沿防滑槽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位于所述外底的前侧面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和限位槽位于外底的中部使得人们通过滑动块使移动杆运动时,滑动块左右两侧的移动杆受到的作用力相等,滑动块位于外底的前侧面使得人们不易直接看到滑动块,减小了滑动块对外底整体的美观性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孔的数量为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通过滑动块使移动杆运动时,可同时移动两个滑动块,此时移动杆各位置受到的作用力比只有一个滑动块时大,使得人们通过移动杆使阻挡块移动时更加省力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槽的上侧壁嵌有第一定位吸铁石,所述移动杆的上表面嵌有第二定位吸铁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杆运动到与移动槽的上侧内壁抵接时,第一定位吸铁石和第二定位吸铁石相互吸引,使得移动杆与移动槽的上侧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使得阻挡块不易向下运动,进一步提高了阻挡块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块与所述连接杆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阻挡块的下表面设有大于所述固定螺栓的隐藏槽,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所述隐藏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阻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底的下表面平齐时,人们在地面上行走外底与地面摩擦会使阻挡块受到磨损。当阻挡块磨损较大时,将固定螺栓取出使阻挡块与连接杆分离,便于人们将磨损后的阻挡块取出更换,人们可根据阻挡块的磨损程度将其取出更换,延长了外底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块的材质与所述外底的下表面的材质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阻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底的下表面平齐时,阻挡块的材质与外底的下表面的材质相同使得人们在地面上行走时,阻挡块和外底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相等,使得人们行走时脚底更舒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底和所述中底之间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由无纺布制成且外表面喷涂有纳米抗菌材料和活性炭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抗菌材料具有杀灭和抑制微生物功能的作用,并且通过缓释作用,提高了抗菌的长效性;活性炭材料具有吸湿、除臭的功效,在无纺布上喷涂纳米抗菌材料和活性炭材料具有去湿、去异味和抗菌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脚汗、脚臭和脚癣等症状。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人们在非常粗糙的地面上行走时,通过滑动块将阻挡块移动至与外底的下表面平齐,然后将限位块嵌入下侧的限位槽中,此时外底的下表面的不会凹凸错落,减小了外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人们行走时更加省力;当人们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时,将阻挡块向上移动,使阻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底的下表面不平齐,然后将限位块嵌入上侧的限位槽中,防滑槽能够增大外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鞋底能够适用于人们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地面上行走;2、当移动杆运动到与移动槽的上侧壁抵接时,第一定位吸铁石和第二定位吸铁石相互作用,使得移动杆与移动槽的上侧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使人们在行走时阻挡块不易向下移动改变外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阻挡块的稳定性;3、当阻挡块的磨损较大时,通过将固定螺栓取出可使阻挡块与连接杆分离,便于人们将磨损大的阻挡块取出更换,使得当阻挡块磨损时人们无需另外购买鞋子,延长了鞋底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凸显本实施例中连接槽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凸显本实施例中连接螺孔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凸显本实施例中移动杆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凸显本实施例中滑动块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底;2、中底;3、抗菌层;11、防滑槽;12、阻挡块;121、连接槽;122、固定螺栓;123、隐藏槽;13、连接杆;14、移动槽;141、移动杆;142、第一定位吸铁石;143、第二定位吸铁石;15、滑动孔;151、滑动块;16、限位槽;1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鞋底,包括外底(1)和中底(2),所述外底(1)位于所述中底(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防滑槽(11),所述防滑槽(11)内设有阻挡块(12),所述外底(1)内设有与所述阻挡块(12)连接的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能够上下移动所述阻挡块(12)并固定所述阻挡块(12)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鞋底,包括外底(1)和中底(2),所述外底(1)位于所述中底(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防滑槽(11),所述防滑槽(11)内设有阻挡块(12),所述外底(1)内设有与所述阻挡块(12)连接的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能够上下移动所述阻挡块(12)并固定所述阻挡块(12)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12)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槽(121),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下端与所述连接槽(121)的底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槽(121)的上侧设有与各防滑槽(11)相通的移动槽(14),所述移动槽(14)内设有移动杆(141),所述连接杆(13)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杆(141)固定连接,所述外底(1)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移动槽(14)连通的滑动孔(15),所述滑动孔(15)内设有滑动块(151),所述滑动块(151)与所述移动杆(14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151)远离所述移动杆(141)的一端铰接有限位块(161),所述滑动孔(15)的左侧设有两个与其连通的限位槽(16),两个所述限位槽(16)沿纵向分布,所述限位块(161)可转动至嵌入所述限位槽(16)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华刘昌开袁伟丹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小林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