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22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泵送系统(1)、吸热管(2)、放热管(3)和循环液(4),其中泵送系统(1)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吸热管(2),所述吸热管(2)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放热管(3),其中放热管(3)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泵送系统(1),所述循环液(4)设置于泵送系统(1)内通过泵送系统(1)泵送可在泵送系统(1)、吸热管(2)、放热管(3)之间流动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吸热管(2)卡接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所述放热管(3)卡接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

A kind of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of quick installation pipeline and its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路热量回收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油田、化工、冶金、医药各行业。
技术介绍
在对含液固相进行加热固液分离时,分离前的物料一般由管道送入到加热设备中、分离后的固相一般由管式螺旋输送机进行输送。由于分离后的固相本身含有大量热量,连续作业时,螺旋外壁温度较高,不仅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还造成大量热量浪费,为此有必要将此热量有序转移到前端泵送管线中,预热要固液分离的物料,从而节约能源。传统做法是在管道外面增加夹套,利用泵循环换热,从而实现余热回收利用,但对于已经建好的输送管路进行改造,施工难度大,作业周期长;其次,使用夹套换热,换热速率不好控制,容易造成死区,造成固相输送管路内板结,影响固相外输设备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1:分离后的固相本身含有大量热量,连续作业时,螺旋外壁温度较高,不仅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还造成大量热量浪费;2:在管道外面增加夹套,对于已经建好的输送管路进行改造,施工难度大,作业周期长;3:使用夹套换热,换热速率不好控制,容易造成死区,造成固相输送管路内板结,影响固相外输设备正常工作等问题。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泵送系统、吸热管、放热管和循环液,其中泵送系统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吸热管,所述吸热管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放热管,其中放热管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泵送系统,所述循环液设置于泵送系统内通过泵送系统泵送可在泵送系统、吸热管、放热管之间流动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吸热管卡接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所述放热管卡接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优选的,所述泵送系统包括电控箱、循环泵、缓冲罐、储物箱和撬座,其中电控箱、循环泵、缓冲罐和储物箱依次设置于撬座内,所述电控箱与循环泵电连接,其中循环泵输入端连接缓冲罐,其中循环泵输出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吸热管,所述放热管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灌装有循环液。优选的,所述撬座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两部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撬座的一部分为平板型并依次安装有电控箱、循环泵、缓冲罐和储物箱,其中撬座的另一部分为框型结构,其中撬座的两部分可折起扣合,所述撬座的两部分呈90°设置时框型结构用于包裹电控箱、循环泵、缓冲罐和储物箱,其中撬座的两部分呈0°设置时框型结构用于放置未使用的吸热管和放热管。优选的,所述吸热管和放热管均为由中空金属管缠绕成的Ω形管道,其中吸热管和放热管均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其中进口端和出口端设置于吸热管/放热管轴向的同一侧,所述吸热管和放热管均可为多个,其中多个吸热管首尾相连卡接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其中多个放热管首尾相连卡接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路分别与吸热管、放热管、缓冲罐、循环泵、多个吸热管之间、多个放热管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快速接头,所述连接管路未使用时放置于储物箱中。优选的,所述吸热管/放热管Ω形管道与圆心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θ的范围为25°~60°。优选的,所述吸热管/放热管Ω形管道的直径为D,其中吸热管/放热管中空金属管的直径为d,其中D/d的范围为8~25。优选的,所述吸热管的进口端卡接设置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的下游端,其中吸热管的出口端卡接设置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的上游端。优选的,所述放热管的进口端卡接设置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的下游端,其中放热管的出口端卡接设置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的上游端。优选的,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多个吸热管和多个放热管从撬座中取出,将连接管路从储物箱取出,并将撬座盛放多个吸热管和多个放热管的部分翻转90°固定;步骤2)连接循环泵和缓冲罐,接着依次连接循环泵与吸热管、多个吸热管之间、吸热管与放热管、多个放热管之间、放热管与缓冲罐间的连接管路,将多个吸热管首尾连接卡接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将多个放热管首尾连接卡接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步骤3)接通装置的电源线,开启电控箱,循环液由循环泵泵出,经连接管路,先流入吸热管后,再流入放热管,最终流回缓冲罐,实现余热利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吸热管和放热管均为由中空金属管缠绕成的Ω形管道,吸热管可以方便的卡接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放热管可以方便的卡接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无需改变原有输送管路,循环系统内的循环泵排量可以通过电控箱调节,通过调节循环泵排量可以方便的调节换热量,避免原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内板结,影响固相外输设备正常工作,从而实现余热利用,换热均匀,换热速度可调,减少热量浪费,避免造成安全隐患;(2)本专利技术吸热管的进口端卡接设置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的下游端,其中吸热管的出口端卡接设置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的上游端,从而使吸热管线内循环液由固相高温输送管路的低温端依次流向高温端,避免温度骤变,造成的原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内板结;放热管的进口端卡接设置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的下游端,其中放热管的出口端卡接设置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的上游端,从而使放热管线内循环液由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的高温区依次流向低温区,这样可以使吸收的热量最高效率的被使用,提高热量吸收能力;(3)本专利技术撬座分为两部分,换热时可折叠将电控箱、循环泵、缓冲罐和储物箱包裹在内,不换热时可将吸热管和放热管放置于撬座另一部分,占用现场空间小、安装方便、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换热时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不换热时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的吸热管/放热管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的吸热管/放热管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泵送系统,2、吸热管,3、放热管,4、循环液,5、进口端,6、出口端;1-1、电控箱,1-2、循环泵,1-3、缓冲罐,1-4、储物箱,1-5、撬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管路、电控箱,循环泵、缓冲罐、储物箱、固相高温输送管路、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均为现有技术,所述循环液为现有任何可以流动并可以吸收放出热量的无毒液体。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泵送系统1、吸热管2、放热管3和循环液4,其中泵送系统1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吸热管2,所述吸热管2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放热管3,其中放热管3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泵送系统1,所述循环液4设置于泵送系统1内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送系统(1)、吸热管(2)、放热管(3)和循环液(4),其中泵送系统(1)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吸热管(2),所述吸热管(2)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放热管(3),其中放热管(3)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泵送系统(1),所述循环液(4)设置于泵送系统(1)内通过泵送系统(1)泵送可在泵送系统(1)、吸热管(2)、放热管(3)之间流动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吸热管(2)卡接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所述放热管(3)卡接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送系统(1)、吸热管(2)、放热管(3)和循环液(4),其中泵送系统(1)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吸热管(2),所述吸热管(2)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放热管(3),其中放热管(3)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泵送系统(1),所述循环液(4)设置于泵送系统(1)内通过泵送系统(1)泵送可在泵送系统(1)、吸热管(2)、放热管(3)之间流动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吸热管(2)卡接于固相高温输送管路外壁,所述放热管(3)卡接于所需加热物料输送管道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系统(1)包括电控箱(1-1)、循环泵(1-2)、缓冲罐(1-3)、储物箱(1-4)和撬座(1-5),其中电控箱(1-1)、循环泵(1-2)、缓冲罐(1-3)和储物箱(1-4)依次设置于撬座(1-5)内,所述电控箱(1-1)与循环泵(1-2)电连接,其中循环泵(1-2)输入端连接缓冲罐(1-3),其中循环泵(1-2)输出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吸热管(2),所述放热管(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缓冲罐(1-3),所述缓冲罐(1-3)灌装有循环液(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撬座(1-5)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两部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撬座(1-5)的一部分为平板型并依次安装有电控箱(1-1)、循环泵(1-2)、缓冲罐(1-3)和储物箱(1-4),其中撬座(1-5)的另一部分为框型结构,其中撬座(1-5)的两部分可折起扣合,所述撬座(1-5)的两部分呈90°设置时框型结构用于包裹电控箱(1-1)、循环泵(1-2)、缓冲罐(1-3)和储物箱(1-4),其中撬座(1-5)的两部分呈0°设置时框型结构用于放置未使用的吸热管(2)和放热管(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装式管路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2)和放热管(3)均为由中空金属管缠绕成的Ω形管道,其中吸热管(2)和放热管(3)均包括进口端(5)和出口端(6),其中进口端(5)和出口端(6)设置于吸热管(2)/放热管(3)轴向的同一侧,所述吸热管(2)和放热管(3)均可为多个,其中多个吸热管(2)首尾相连卡接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王长宁陈在君李前春胡东锋张新发方晓军权银虎王思凡宋晓梅张岄朱进余婷婷狄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