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610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包括坡屋顶支撑件、屋面瓦、屋脊盖瓦、排水槽和起始封边条,还包括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包括数块屋顶挂瓦面板;屋顶挂瓦面板包括保温板本体,预埋连接保温板本体上的挂瓦条以及包覆在保温本体外表面的铝箔保护层;保温板本体的两侧面设有相互配合的纵向拼装咬合部;保温板本体的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横向拼装咬合部;在相邻两个挂瓦条的上支撑面通过紧固件顺序拼装屋面瓦;屋面瓦的下表面与保温板本体上表面之间形成通风空间,在屋脊上所述屋面瓦上铺设屋脊盖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上述一体化屋顶系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温效果好、拼装效率高、能够实现产地化、降低施工效率和施工造价等优点。

A ventilation, heat insulation and integrated roof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领域中,随着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坡屋顶结构均要求具有保温和防水双重功能,现有防水保温的坡屋顶结构通常采用如下结构,包括依次从下到上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板、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保温层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虽然上述现有坡屋顶结构也具备了防水层、保温层,即具有保温和防水的功效,但由于防水层在下保温层在上,一旦保温层吸水量过大,防水层将长期处于积水状态,防水效果难以保障;且保温层吸水率过大增加了传热系数,从而造成整个坡屋顶结构保温防水效果不够理想;此外,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作为坡屋顶结构的表面层,不仅增加了坡屋顶结构的载体,而且综合造价高、施工周期长。鉴于上述现有防水保温的坡屋顶结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克服如上所述的本领域各现有技术的缺陷的能够实现产地化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效果好、拼装效率高、能够实现产地化、降低施工效率和施工造价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坡屋顶支撑件、屋面瓦、屋脊盖瓦以及设置坡屋顶屋檐边缘的排水槽和起始封边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屋顶支撑件上方的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包括数块由屋檐向屋脊沿横向和纵向平铺在由屋顶支撑件构成的屋顶支撑面上的屋顶挂瓦面板;所述屋顶挂瓦面板包括保温板本体,预埋连接保温板本体上的挂瓦条以及包覆在保温本体外表面的铝箔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两侧面设有相互配合的纵向拼装咬合部;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横向拼装咬合部;所述挂瓦条沿保温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预埋在保温板本体的一侧;所述在相邻两个挂瓦条的上支撑面通过紧固件顺序拼装屋面瓦;所述屋面瓦的下表面与保温板本体上表面之间形成通风空间,在屋脊上所述屋面瓦上铺设屋脊盖瓦。所述纵向拼装咬合部和/或横向拼装咬合部采用相互配合的直角型止口结构。可实现快速拼装,定位准确,安装方便,易于找平。所述纵向拼合咬合部和/或横向拼装咬合部采用相互配合榫卯结构。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拱高支撑部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或者T型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在上述梯形结构的拱高支撑部的两个腰板上或T型结构的拱高支撑部的支撑立板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个屋面形成连通,利于热量的流动,进而进一步利用通风间层的外层遮挡阳光,使屋顶变成两次传热,避免太阳辐射热直接作用在屋顶挂瓦面板结构上,提高了屋顶的隔热效果。所述保温板本体采用聚氨酯保温板或者聚氨酯保温板与挤塑板、岩棉、石墨、玻璃棉、酚醛树脂板、聚苯板板中的一种复合。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搭建斜坡屋顶支撑面:在屋顶的梁或者檩子之间搭建椽子或者面板形成斜坡屋顶支撑面;(2)、安装起始封边木条:在屋檐处屋顶支撑面的下边缘横向固定安装起始封边木条;安装后起始封边木条上表面距离屋顶支撑面的高度与温隔热屋顶挂瓦面板的厚度相同;(3)、安装排水槽:在屋檐侧始封边木条上固定安装在排水槽;(4)、铺设保温隔热层:在屋顶支撑面上依起始封边木条为铺装起始点铺装第一排第一块屋顶挂瓦面板,设置挂瓦条侧与起始封边木条贴合;然后利用锚固件将第一块屋顶挂瓦面板与屋顶支撑件固定连接,在拼装第二块屋顶挂瓦面板之间之前在两者的横向拼装咬合部之间涂敷有密封胶粘合剂,涂敷后将两块相邻的屋顶挂瓦面板的横向拼接咬合部配合,密封粘合剂凝固后在拼缝处粘贴防水丁基胶带;锚固件锚固后,在锚固点位置粘贴防水丁基胶带;然后利用锚固件将第二块屋顶挂瓦面板与屋顶支撑件固定连接;依次沿同一个方向铺设第一排其余屋顶挂瓦面板,直至铺装到最后一块屋顶挂瓦面板时,根据实际长度进行截取,截取后进行铺装,截取剩余的屋顶挂瓦面板作为下一排铺装的第一块屋顶挂瓦面板;在第一排的屋顶挂瓦面板铺装完成后在与起始封边木条之间填充有避免热桥的PU泡沫;第一排铺装完成后按照铺装第一块的方法依次铺装其余排屋顶挂瓦面板直至屋脊位置;当屋顶支撑面上有山谷、或者臀部时,首先调整屋顶挂瓦面板的方向使邻接山谷或臀部的屋顶挂瓦条紧密贴合在山谷或者臀部的边缘,拼合后,用PU泡沫填充,并用丁基胶带密封;如果位于屋脊位置的最后一排屋顶挂瓦面板与屋顶坡度的长度不同,则必须将最后一排屋顶挂瓦面板与脊部一致切割,以使最后一排屋顶挂瓦面板与脊部贴合;然后在最后一排屋顶挂瓦面板拼成的屋脊的上部安装屋脊盖瓦支撑构件;(5)、铺装屋面瓦:首先第一排屋顶挂瓦面板的挂瓦条上固定安装屋檐梳然后按照一个方向依次铺装屋面瓦,屋面瓦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对应的屋顶挂瓦面板的挂瓦条上;(6)屋脊盖瓦:屋面瓦铺装完成后,根据屋脊形状调整屋脊盖瓦支撑构件,然后铺设屋脊通风布,然后在屋脊通风布的上表面逐一铺装屋脊盖瓦,直至完成整个屋脊的铺设。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技术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质量轻、硬质、高密度的聚氨酯保温板保温载体,保温隔热特性好,它质轻的优点不仅降低了建筑本身的负担,并且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聚氨酯保温板也作为挂瓦条的主支撑构件,保证挂瓦条安装牢固,保温板本体也可以与其它保温材料复合形成适用于不同现场环境要求的保温隔热屋顶挂瓦面板;在保温板本体外表面包裹铝箔保护层,使其整体起到隔热保温防潮作用,进而是其具有长效的保温效果;采用挂瓦条的设计有利于搭建一种具有通风效果的坡屋顶,进一步利用通风间层的外层遮挡阳光,使屋顶变成两次传热,避免太阳辐射热直接作用在屋顶挂瓦面板结构上;另一方面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尤其是自然通风,带走进入夹层中的热量,从而减少室外热作用对内表面的影响;另外采用止口或榫卯结构拼接,便于快速拼装,保证安装的一致性,同时保证拼接缝的牢固性和密封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防水保温的坡屋顶结构存在的缺陷,能克服如上所述的本领域各现有技术的缺陷,并不受季节气候和地理环境限制,全年皆宜;易于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显著缩短的工程周期,不仅加快了工程进度,也节约了建筑成本,降低了综合造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主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a是挂瓦条结构示意图;图7b是带有凸棱的挂瓦条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a的左视图;图9是挂瓦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1拼装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1纵向拼接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1横向拼接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2横向拼装咬合部为梯形隼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2横向拼装咬合部为止口结构示意图;图15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4中B-B剖视图;图17是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实施例3拼装结构示意图;图19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俯视图;图21是图20中C-C剖视图;图22是实施例4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是实施例4拼装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坡屋顶支撑件、屋面瓦、屋脊盖瓦以及设置坡屋顶屋檐边缘的排水槽和起始封边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屋顶支撑件上方的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包括数块由屋檐向屋脊沿横向和纵向平铺在由屋顶支撑件构成的屋顶支撑面上的屋顶挂瓦面板;所述屋顶挂瓦面板包括保温板本体,预埋连接保温板本体上的挂瓦条以及包覆在保温本体外表面的铝箔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两侧面设有相互配合的纵向拼装咬合部;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横向拼装咬合部;所述挂瓦条沿保温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预埋在保温板本体的一侧;所述在相邻两个挂瓦条的上支撑面通过紧固件顺序拼装屋面瓦;所述屋面瓦的下表面与保温板本体上表面之间形成通风空间,在屋脊上所述屋面瓦上铺设屋脊盖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坡屋顶支撑件、屋面瓦、屋脊盖瓦以及设置坡屋顶屋檐边缘的排水槽和起始封边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屋顶支撑件上方的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包括数块由屋檐向屋脊沿横向和纵向平铺在由屋顶支撑件构成的屋顶支撑面上的屋顶挂瓦面板;所述屋顶挂瓦面板包括保温板本体,预埋连接保温板本体上的挂瓦条以及包覆在保温本体外表面的铝箔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两侧面设有相互配合的纵向拼装咬合部;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横向拼装咬合部;所述挂瓦条沿保温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预埋在保温板本体的一侧;所述在相邻两个挂瓦条的上支撑面通过紧固件顺序拼装屋面瓦;所述屋面瓦的下表面与保温板本体上表面之间形成通风空间,在屋脊上所述屋面瓦上铺设屋脊盖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挂瓦条包括呈一体结构的预埋连接板,支撑板以及拱高支撑部;所述预埋连接板与支撑板呈直角结构;所述支撑板包括预埋连接板连接段和拱高支持部连接段,所述拱高支撑部连接段的上表面设有拱高支撑部;上述的预埋连接板预埋在所述的保温板本体内,所述支撑板的预埋连接板连接段与保温板本体的上表面密封贴合,所述拱高支持部连接段延伸出保温板本体的外侧面;所述拱高支撑部的上表面设有屋面瓦贴合支撑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拼装咬合部和/或横向拼装咬合部采用相互配合的直角型止口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拼合咬合部和/或横向拼装咬合部采用相互配合榫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高支撑部的截面为梯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梯形结构的拱高支撑部的两个腰板上设有通风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高部的截面为T型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T型结构的拱高支撑部的支撑立板设有通风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隔热保温一体化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采用聚氨酯保温板或者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在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瑞通筑诚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