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710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电动机的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该皮带轮轮体(1)内孔上沿圆周均布有3条轴向通槽(3),轴向上均布有4道环形槽(4);每一轮槽(2)底部沿圆周均匀钻有4个孔眼(5),孔眼(5)上部带螺纹并旋入螺栓;下端与通槽(3)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其优点是不易打滑,传动效率高,且易于更换,给抽油机生产管理带来极大方便,宜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电动机的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皮带轮是抽油机电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通常的皮带轮的皮带槽是直线型的,槽面平直,因而磨擦系数小,防滑性能差,尤其在雨雪天气,其磨擦系数锐减,皮带易打滑,导致传动效率大大降低,且时常发生烧皮带现象。另外,此种皮带轮更换十分困难,需要用电气焊烤热皮带轮,再用扒轮器将其扒下,因而此项工作不但耗时费力,而且经常对皮带轮造成损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此种皮带轮易于更换,轮槽与皮带之间的磨擦系数较大,可以防止打滑。利用它可以克服现有皮带轮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皮带轮由轮体(1)和轮槽(2)组成,其特征在于轮体(1)内孔除键槽外沿圆周还均布有3条轴向通槽(3),轴向上则均布有4道环形槽(4);每一轮槽(2)底部沿圆周均匀钻有4个孔眼(5),孔眼(5)上部带螺纹并旋入螺栓,下端与通槽(3)相通。该皮带轮轮槽底部设置的孔眼用来加入松动液,孔眼上部旋入螺丝可防止皮带屑等杂物进入轮体内径槽内。当更换皮带轮时,将轮槽螺丝卸下,注入松动液,皮带轮即很容易换掉。另外,由于该皮带轮的轮槽面制成曲线型,起伏不平,增大了槽面与皮带的磨擦力,减少了皮带打滑,因而有利于提高皮带轮的传动效率,延长皮带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新颖,其优点是不易打滑,传动效率高,且易于更换,给抽油机生产管理带来极大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侧视图。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皮带轮轮体(1)内孔上设置的3条轴向通槽(3)呈锥度为1∶8~10的锥形。轮槽(2)槽面制成摆动量为1mm的正弦曲线形,每一轮槽底部均布有4个孔眼(5)(图中只画出一个孔眼作为代表,其余未画出),孔眼上部带M8螺纹,用以旋入平头螺栓。权利要求1.一种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该皮带轮由轮体(1)和轮槽(2)组成,其特征在于轮体(1)内孔除键槽外沿圆周还均布有3条轴向通槽(3),轴向上则均布有4道环形槽(4);每一轮槽(2)底部沿圆周均匀钻有4个孔眼(5),孔眼(5)上部带螺纹并旋入螺栓,下端与通槽(3)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其特征在于,该皮带轮轮体(1)内孔上设置的3条轴向通槽(3)呈锥度为1∶8~10的锥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其特征在于,轮槽(2)槽面制成摆动量为1mm的正弦曲线形,轮槽底部均布的4个孔眼上部带螺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电动机的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该皮带轮轮体(1)内孔上沿圆周均布有3条轴向通槽(3),轴向上均布有4道环形槽(4);每一轮槽(2)底部沿圆周均匀钻有4个孔眼(5),孔眼(5)上部带螺纹并旋入螺栓;下端与通槽(3)相通。本技术结构新颖,其优点是不易打滑,传动效率高,且易于更换,给抽油机生产管理带来极大方便,宜于推广使用。文档编号F16H55/36GK2273360SQ9622603公开日1998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日专利技术者张永强 申请人:辽河石油勘探局曙光采油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更换防打滑皮带轮,该皮带轮由轮体(1)和轮槽(2)组成,其特征在于:轮体(1)内孔除键槽外沿圆周还均布有3条轴向通槽(3),轴向上则均布有4道环形槽(4);每一轮槽(2)底部沿圆周均匀钻有4个孔眼(5),孔眼(5)上部带螺纹并旋入螺栓,下端与通槽(3)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辽河石油勘探局曙光采油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