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防摔助行车以及康复训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553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防摔助行车以及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呈上宽下窄型设计的车架;位于车架底部的万向轮;位于车架底部的防撞架;位于车架内部空间中的坐垫;连接坐垫和车架、坐垫和弹力调节装置的弹力绳;位于车架顶部位置的托盘架;托盘架的前端以及车架连杆均能够打开。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康复训练过程不再受环境的限制,患者可以进行室外环境的康复训练活动。而且,该助行车以原有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为基础,结合机器人控制技术和防摔助行车,立足于临床上常用的有效运动障碍康复方法,能够给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带来更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防摔助行车以及康复训练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健康医疗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人体下肢康复训练的医疗机器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防摔助行车以及康复训练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心脑血管等疾病致使中老年患者出现偏瘫的人数越来越多,另外由于交通事故而造成的神经损伤或肢体损伤的人数也不少,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也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相关临床医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此类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除了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已受损的运动能力。此类患者中,下肢瘫痪患者占了绝大部分,因此下肢的康复训练成为了研究热点。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其结构外形和生物骨骼结构比较相似,能够和人体协调运动,因此称作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外骨骼机器人的一种,用于下肢失调者康复训练和辅助行走,其已经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医院得到了应用。传统的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的方法都是在室内进行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参与,患者穿上外骨骼机器人,一般在跑步机上进行康复训练。然而,这种传统的康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防摔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整体呈上宽下窄型设计;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设有多个且均位于所述车架(1)的底部;防撞架(3),所述防撞架(3)与所述车架(1)的底部相连且所述防撞架(3)的位置高于所述万向轮(2),所述防撞架(3)在空间上的范围大于所述车架(1);坐垫(4),所述坐垫(4)位于所述车架(1)内部空间中靠近中间的位置;弹力绳(5),所述弹力绳(5)包括前弹力绳和后弹力绳,所述前弹力绳一端与所述坐垫(4)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车架(1)前方横向设置的车架连杆连接;所述后弹力绳一端与所述坐垫(4)连接,另外一端穿过固定于所述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防摔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整体呈上宽下窄型设计;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设有多个且均位于所述车架(1)的底部;防撞架(3),所述防撞架(3)与所述车架(1)的底部相连且所述防撞架(3)的位置高于所述万向轮(2),所述防撞架(3)在空间上的范围大于所述车架(1);坐垫(4),所述坐垫(4)位于所述车架(1)内部空间中靠近中间的位置;弹力绳(5),所述弹力绳(5)包括前弹力绳和后弹力绳,所述前弹力绳一端与所述坐垫(4)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车架(1)前方横向设置的车架连杆连接;所述后弹力绳一端与所述坐垫(4)连接,另外一端穿过固定于所述支架后方的滑轮(14)与一弹力调节装置(8)连接;托盘架(6),所述托盘架(6)位于所述车架(1)的顶部位置,用于放置物品和安装固定其他功能性结构;所述托盘架(6)的前端以及所述车架连杆均能够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防摔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调节装置(8)包括保护外壳(15)、导轨(16)、弹簧(17)、上弹力控制固定块(18)、下弹力控制固定块(19)、升降丝杠(20)、丝杠固定块(21)、轴承(22)、轴承端盖(23)、调整手轮(24),其中,所述保护外壳(15)位于所述弹力调节装置(8)的最外部,用于整体盖住所述弹力调节装置(8)上的其他结构以及支撑固定所述上弹力控制固定块(18)、所述下弹力控制固定块(19);所述导轨(16)固定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上弹力控制固定块(18)和所述下弹力控制固定块(19)能够沿所述导轨(16)上下滑动;所述上弹力控制固定块(18)通过所述升降丝杠(20)与所述调整手轮(24)连接,转动所述调整手轮(24)能够调节所述上弹力控制固定块(18)在所述升降丝杠(20)上的位置;所述下弹力控制固定块(19)通过所述弹簧(17)与所述上弹力控制固定块(18)连接,所述下弹力控制固定块(19)通过所述后弹力绳与所述坐垫(4)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忠才裴培顾寒刘红麟唐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