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正科专利>正文

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23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包括介质基板,均印制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组件、第六微带组件和第七微带组件;所述第二微带线呈C字形状,且垂直于第一微带线布设并以第一微带线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与第二微带线的C字形状端部一一对应连接、且均与第一微带线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五微带组件与第三微带线连接,且第六微带组件与第四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七微带组件与所述第一微带线连接。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匹配性高等优点,在通讯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A single feeder network of communication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
本技术涉及通讯
,尤其是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连接、云服务、大数据分析和低成本传感器等所有核心技术的健全,物联网得到了迅猛发展。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本文所述的天线馈线,是指连接天线与收、发信机传送射频能量的传输线。其要求与天线有良好的阻抗匹配、传输损耗小、辐射效应小、有足够的频带宽度和功率容量。其主要包括平行双线、同轴线、微带线、波导管。通常,平行双线和同轴线用作线天线的馈电线;微带线和同轴线用作微带天线的馈电线;波导管用作反射面天线和喇叭天线的馈电线。天线馈线被广泛运用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功率计、阻抗测量仪、驻波测量仪、场强计、频谱仪、测试接收机、网络分析仪、示波器、集成电路测试仪、传输综合测试仪等设备。目前,传统的物联网通信天线的外形尺寸较大,尤其是长度,使得其安装占地面积较大。另外,现有的天线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包括介质基板,均印制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组件、第六微带组件和第七微带组件;所述第二微带线呈C字形状,且垂直于第一微带线布设并以第一微带线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与第二微带线的C字形状端部一一对应连接、且均与第一微带线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五微带组件与第三微带线连接,且第六微带组件与第四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七微带组件与所述第一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五微带组件与第六微带组件的结构相同,且以第一微带线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五微带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十一微带线、第五十二微带线、第五十三微带线、第五十四微带线、第五十五微带线和第五十六微带线;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与第三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第五十二微带线、第五十三微带线、第五十四微带线和第五十五微带线共同构成S形状,且所述第五十五微带线和第五十六微带线共同构成L形状。所述第七微带组件置于所述第五微带组件与第六微带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七微带组件包括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栅形状的第七十一微带线、第一弧形微带线、第七十二微带线、第二弧形微带线、第七十三微带线、第三弧形微带线、第七十四微带线、第四弧形微带线、第七十五微带线、第五弧形微带线和第七十六微带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带线的长度为20mm,宽度为4mm;所述第二微带线的长度为10mm,宽度为4mm;所述第三微带线的长度为16mm,宽度为4mm;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4mm;所述第五十二微带线的宽度为4mm,半径为5mm;所述第五十三微带线的长度为35mm,宽度为4mm;所述第五十四微带线的宽度为4mm,半径为5mm;所述第五十五微带线的长度为48mm,宽度为4mm;所述第五十六微带线的长度为23mm,宽度为4mm;所述第七十一微带线的长度为8mm,宽度为4mm;所述第七十二微带线、第七十三微带线、第七十四微带线和第七十五微带线的长度为12.5mm,宽度为4mm;所述第七十六微带线的长度为8mm,宽度为4mm;所述第一弧形微带线、第二弧形微带线、第三弧形微带线、第四弧形微带线和第五弧形微带线的宽度为4mm,半径为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缩小总体尺寸的同时,也能实现批量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利用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组件、第六微带组件和第七微带组件进行数据通信,以提高天线的增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匹配性高等优点,在通讯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方向测试图。图3为本技术的增益测试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第一微带线,2-第二微带线,3-第三微带线,4-第四微带线,5-第五微带组件,6-第六微带组件,7-第七微带组件,51-第五十一微带线,52-第五十二微带线,53-第五十三微带线,54-第五十四微带线,55-第五十五微带线,56-第五十六微带线,71-第七十一微带线,72-第七十二微带线,73-第七十三微带线,74-第七十四微带线,75-第七十五微带线,76-第七十六微带线,711-第一弧形微带线,721-第二弧形微带线,731-第三弧形微带线,741-第四弧形微带线,751-第五弧形微带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其包括介质基板,均印制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带线1、第二微带线2、第三微带线3、第四微带线4、第五微带组件5、第六微带组件6和第七微带组件7。其中,第二微带线2呈C字形状,且垂直于第一微带线1布设并以第一微带线1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三微带线3、第四微带线4与第二微带线2的C字形状端部一一对应连接、且均与第一微带线1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三微带线3连接,且第六微带组件6与第四微带线4连接;所述第七微带组件7与所述第一微带线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是对具体结构的改进,并未对其材料本身进行改进,且参数计算现有技术,在此就一一不予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六微带组件6的结构相同,且以第一微带线1为轴线对称。其中,该第五微带组件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十一微带线51、第五十二微带线52、第五十三微带线53、第五十四微带线54、第五十五微带线55和第五十六微带线56;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51与第三微带线3连接;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51、第五十二微带线52、第五十三微带线53、第五十四微带线54和第五十五微带线55共同构成S形状,且所述第五十五微带线55和第五十六微带线56共同构成L形状。另外,该第七微带组件7置于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六微带组件6之间,且所述第七微带组件7包括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栅形状的第七十一微带线71、第一弧形微带线711、第七十二微带线72、第二弧形微带线721、第七十三微带线73、第三弧形微带线731、第七十四微带线74、第四弧形微带线741、第七十五微带线75、第五弧形微带线751和第七十六微带线76。下面介绍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包括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印制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带线(1)、第二微带线(2)、第三微带线(3)、第四微带线(4)、第五微带组件(5)、第六微带组件(6)和第七微带组件(7);所述第二微带线(2)呈C字形状,且垂直于第一微带线(1)布设并以第一微带线(1)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三微带线(3)、第四微带线(4)与第二微带线(2)的C字形状端部一一对应连接、且均与第一微带线(1)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三微带线(3)连接,且第六微带组件(6)与第四微带线(4)连接;所述第七微带组件(7)与所述第一微带线(1)连接;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六微带组件(6)的结构相同,且以第一微带线(1)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十一微带线(51)、第五十二微带线(52)、第五十三微带线(53)、第五十四微带线(54)、第五十五微带线(55)和第五十六微带线(56);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51)与第三微带线(3)连接;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51)、第五十二微带线(52)、第五十三微带线(53)、第五十四微带线(54)和第五十五微带线(55)共同构成S形状,且所述第五十五微带线(55)和第五十六微带线(56)共同构成L形状;所述第七微带组件(7)置于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六微带组件(6)之间,且所述第七微带组件(7)包括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栅形状的第七十一微带线(71)、第一弧形微带线(711)、第七十二微带线(72)、第二弧形微带线(721)、第七十三微带线(73)、第三弧形微带线(731)、第七十四微带线(74)、第四弧形微带线(741)、第七十五微带线(75)、第五弧形微带线(751)和第七十六微带线(7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天线的单馈线网络,包括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印制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带线(1)、第二微带线(2)、第三微带线(3)、第四微带线(4)、第五微带组件(5)、第六微带组件(6)和第七微带组件(7);所述第二微带线(2)呈C字形状,且垂直于第一微带线(1)布设并以第一微带线(1)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三微带线(3)、第四微带线(4)与第二微带线(2)的C字形状端部一一对应连接、且均与第一微带线(1)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三微带线(3)连接,且第六微带组件(6)与第四微带线(4)连接;所述第七微带组件(7)与所述第一微带线(1)连接;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六微带组件(6)的结构相同,且以第一微带线(1)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十一微带线(51)、第五十二微带线(52)、第五十三微带线(53)、第五十四微带线(54)、第五十五微带线(55)和第五十六微带线(56);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51)与第三微带线(3)连接;所述第五十一微带线(51)、第五十二微带线(52)、第五十三微带线(53)、第五十四微带线(54)和第五十五微带线(55)共同构成S形状,且所述第五十五微带线(55)和第五十六微带线(56)共同构成L形状;所述第七微带组件(7)置于所述第五微带组件(5)与第六微带组件(6)之间,且所述第七微带组件(7)包括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栅形状的第七十一微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正科
申请(专利权)人:戴正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