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708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能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循环废气量的同时,在增压发动机高负荷时仍然可实现较高废气循环量的引入,此外通过关闭第一排气管路,具有排气制动阀功能,配合缸内燃油喷射控制,实现提升排气系统温度的作用。该废气再循环阀设置在三个排气管路的交汇处,通过摆动并配合凸出轮廓结构,对特定的管路形成密封结构,控制管路通断。

An integrat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valve for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
本技术属于内燃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
技术介绍
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发动机排放法规,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其中,由于废气再循环(EGR)能大幅降低NOx排放而尤其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到发动机开发中。EGR阀是废气再循环系统中调节再循环废气流量的执行元件,EGR阀作为EGR系统的重要部件,对EGR的引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有的技术中EGR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接,EGR阀被安装在EGR管路中,用于控制EGR的引入量。如专利申请CN101907045A公开了一种带节气门的EGR阀,包括EGR阀阀体,EGR阀本体的下部为阀腔,阀腔外设置有阀体,阀体内设置有有废气进气通道,阀体上部设置有阀芯,阀体的一侧设置有节气门装置,节气门装置包括进气口、与进气口相对一侧的混合气体出口、节气门本体、节气门本体内设置的阀片、与阀片连接的驱动轴,节气门本体外还设置有与驱动轴连接的驱动阀部件,在EGR阀的阀体上设计空气的联接管口,阀体内腔装起节气作用的阀片,同时阀体侧设计结构与驱动阀的支架连接来带动EGR阀的轴及阀片转动,EGR阀和节气门一体。专利申请CN1076438C旋转式柴油机电动EGR阀,专利申请CN106065834AEGR阀组件,专利申请CN106762250A柴油发动机EGR阀,以上专利结构均将EGR阀串联安装到EGR管路中,即使在EGR阀开度最大的时候,往往EGR的引入在增压器发动机工程化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小负荷时增压压力较低,可以通过在涡轮机前引入废气接入增压器后,依靠涡轮机前废气压力比增压后新鲜空气压力高的优势引入废气,但EGR率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EGR阀开度最大,仍然有相当部分排气通过排气流入增压器涡轮);在高负荷时,空气增压后的压力较高,即使EGR阀开度最大,同时采用单向阀,因为增压压力会高于排气压力,仍然不能将废气引入到EGR管路。在发动机加热和再生模式时,为满足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降低NOx排放的一种后处理装置)高效率以及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柴油颗粒过滤器,安装在柴油车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颗粒物的装置)再生时排气温度的需求,发动机排气热管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低速低负荷工况,排气温度比较低,目前常用的提温方式为采用进气节流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能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循环废气量的同时,在增压发动机高负荷时仍然可实现较高废气循环量的引入,此外通过关闭第一排气管路,具有排气制动阀功能,配合缸内燃油喷射控制,实现提升排气系统温度的作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包括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第三排气管路3及可调节控制元件组成;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第三排气管路3相互连接形成了管路交汇处4;第一排气管路1进口和发动机一组气缸排气管相连通,出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第二排气管路2进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出口和EGR管路连接;第三排气管路3进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出口和涡轮增压器涡轮机流道的进口连接;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位于管路交汇处4;在第一排气管路1出口一侧和可调节控制元件接触区域具有凸出轮廓结构A5,第二排气管路2入口同第一排气管路1相对一侧和可调节控制元件接触区域具有凸出轮廓结构B11,第二排气管路2和第三排气管路3之间同第一排气管路1相对的壁面具有凹型轮廓13同可调节控制元件配合;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为阀结构,围绕相对废气的流动方向横向的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设置;所述摆动轴线相对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和第三排气管路3的轴线垂直进行安装;可调节控制元件顶部能够与凸出轮廓结构A5配合形成密封结构,可调节控制元件底部设有凸出弧形结构,同第二排气管路2壁面相对应位置具有凸台10,在阀芯封闭第一排气管路1时,第二排气管路2进口内壁面和凸台10接触密封;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通过与凸出轮廓结构A5、凸出轮廓结构B11和凹型轮廓13,以及第一排气管路1和第二排气管路2的内壁面共同作用,通过可调节控制元件的摆动,可以形成以下四种状态:1)可以封闭第一排气管路1,使一组气缸的排气无法流向EGR管路和涡轮增压器;2)可调节控制元件只封闭第二排气管路2,使一组气缸的排气全部流向第三排气管路3;3)可调节控制元件只封闭第三排气管路3,使一组气缸的排气全部流向第二排气管路2;4)可调节控制元件通过调节摆动角度控制第一排气管路1流入的废气在第二排气管路2和第三排气管路3上流量的分配。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是蝶型阀,阀芯为片状结构;所述阀芯顶部7分别和第一排气管路两侧壁面及凸出轮廓结构A配合,阀芯顶部围绕摆动轴线在第一排气管路出口处摆动;所述阀芯底部具有凸出弧形结构同第二排气管路和第三排气管路之间凹型轮廓共同作用,封闭第二排气管路和第三排气管路之间的排气流动,阀芯底部围绕摆动轴线在第二排气管路和第三排气管路之间处摆动;所述的阀芯顶部围绕摆动轴线的旋转半径大于阀芯底部围绕摆动轴线的旋转半径;所述的摆动轴线位于第一排气管路出口处,或管路交汇区域内;所述的第一排气管出口处和摆动轴线相对壁面处分别设有凸出轮廓结构A5、凸出轮廓结构C14,阀芯顶部分别和第一排气管路一侧壁面及凸出轮廓结构A5和凸出轮廓结构C14配合,阀芯将在凸出轮廓结构A5管路壁面和凸出轮廓结构C14外侧配合面间摆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能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循环废气量的同时,在增压发动机高负荷时仍然可实现较高废气循环量的引入;此外通过关闭第一排气管路,具有排气制动阀功能,配合缸内燃油喷射策略调整,实现提升排气系统温度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摆动位置示意图,其中Ⅰ为阀芯封闭第一排气管路,Ⅱ为阀芯封闭第三排气管路,Ⅲ为阀芯位置为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器涡轮流道循环废气量,Ⅳ为阀芯封闭第二排气管路。图3优选的方案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摆动位置示意图。其中Ⅰ为阀芯封闭第一排气管路,Ⅱ为阀芯封闭第三排气管路,Ⅲ为阀芯位置为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器涡轮流道循环废气量,Ⅳ为阀芯封闭第二排气管路。图4摆动轴线位于第一排气管路出口外时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摆动位置示意图。其中Ⅰ为阀芯封闭第一排气管路,Ⅱ为阀芯封闭第三排气管路,Ⅲ为阀芯位置为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和涡轮增压器涡轮流道循环废气量,Ⅳ为阀芯封闭第二排气管路。图中:1-第一排气管路;2-第二排气管路;3-第三排气管路;4-管路交汇处;5-凸出轮廓结构A;6-阀芯顶部摆动轨迹线;7-阀芯顶部;8-摆动轴线;9-阀芯底部;10-凸台;11-凸出轮廓结构B;12-阀芯摆动角度;13-凹型轮廓;14-凸出轮廓结构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对本技术书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可参考附图1~4的描述。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再循环阀包括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第三排气管路(3)及可调节控制元件组成;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第三排气管路(3)相互连接形成了管路交汇处(4);第一排气管路(1)进口和发动机一组气缸排气管相连通,出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第二排气管路(2)进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出口和EGR管路连接;第三排气管路(3)进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出口和涡轮增压器涡轮机流道的进口连接;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位于管路交汇处(4);在第一排气管路(1)出口一侧和可调节控制元件接触区域具有凸出轮廓结构A(5),第二排气管路(2)入口同第一排气管路(1)相对一侧和可调节控制元件接触区域具有凸出轮廓结构B(11),第二排气管路(2)和第三排气管路(3)之间同第一排气管路(1)相对的壁面具有凹型轮廓(13)同可调节控制元件配合;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为阀结构,围绕相对废气的流动方向横向的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设置;所述摆动轴线相对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和第三排气管路(3)的轴线垂直进行安装;可调节控制元件顶部能够与凸出轮廓结构A(5)配合形成密封结构,可调节控制元件底部设有凸出弧形结构,同第二排气管路(2)壁面相对应位置具有凸台(10),在阀芯封闭第一排气管路(1)时,第二排气管路(2)进口内壁面和凸台(10)接触密封;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通过与凸出轮廓结构A(5)、凸出轮廓结构B(11)和凹型轮廓(13),以及第一排气管路(1)和第二排气管路(2)的内壁面共同作用,通过可调节控制元件的摆动,可以形成以下四种状态:(1)、可以封闭第一排气管路(1),使一组气缸的排气无法流向EGR管路和涡轮增压器;(2)、可调节控制元件只封闭第二排气管路(2),使一组气缸的排气全部流向第三排气管路(3);(3)、可调节控制元件只封闭第三排气管路(3),使一组气缸的排气全部流向第二排气管路(2);(4)、可调节控制元件通过调节摆动角度控制第一排气管路(1)流入的废气在第二排气管路(2)和第三排气管路(3)上流量的分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集成废气再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再循环阀包括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第三排气管路(3)及可调节控制元件组成;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第三排气管路(3)相互连接形成了管路交汇处(4);第一排气管路(1)进口和发动机一组气缸排气管相连通,出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第二排气管路(2)进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出口和EGR管路连接;第三排气管路(3)进口连接管路交汇处(4),出口和涡轮增压器涡轮机流道的进口连接;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位于管路交汇处(4);在第一排气管路(1)出口一侧和可调节控制元件接触区域具有凸出轮廓结构A(5),第二排气管路(2)入口同第一排气管路(1)相对一侧和可调节控制元件接触区域具有凸出轮廓结构B(11),第二排气管路(2)和第三排气管路(3)之间同第一排气管路(1)相对的壁面具有凹型轮廓(13)同可调节控制元件配合;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为阀结构,围绕相对废气的流动方向横向的摆动轴线能够摆动地设置;所述摆动轴线相对第一排气管路(1)、第二排气管路(2)和第三排气管路(3)的轴线垂直进行安装;可调节控制元件顶部能够与凸出轮廓结构A(5)配合形成密封结构,可调节控制元件底部设有凸出弧形结构,同第二排气管路(2)壁面相对应位置具有凸台(10),在阀芯封闭第一排气管路(1)时,第二排气管路(2)进口内壁面和凸台(10)接触密封;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通过与凸出轮廓结构A(5)、凸出轮廓结构B(11)和凹型轮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新胡猛杨中伟周得广刘婷婷杨海涛张春丰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