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物打捞及侦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漂浮物打捞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物打捞及侦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程度得到了快速提高,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大量日常垃圾随之流入河流,不仅影响海洋景观,并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在日常清理河流中漂浮物主要靠人力打捞,或者用大型清漂船或者清理船进行大规模的垃圾清理,人力打捞费时费力,清漂船或清理船结构复杂、体型大、成本高,同时需要能源消耗,且往往是在漂浮物大量堆积水面才采用清漂船或清理船进行清理,不适合散射分布的广域打捞。随着科技发展,如何在对河流漂浮物进行打捞的同时对河流进行探测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物打捞及侦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垃圾物打捞及侦测装置,包括转向控制机构、排水驱动机构、水漏、打捞箱体、漂浮控制机构、收集网及蓄能探测机构,其中,打捞箱体整体安装于漂浮控制机构上部前端,收集网设置于漂浮控制机构下部 ...
【技术保护点】
1.垃圾物打捞及侦测装置,包括转向控制机构、排水驱动机构、水漏、打捞箱体、漂浮控制机构、收集网及蓄能探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打捞箱体整体安装于漂浮控制机构上部前端,收集网设置于漂浮控制机构下部后端,水漏设置于打捞箱体底端,排水驱动机构设置于水漏两侧,转向控制机构设置于水漏底端,蓄能探测机构设置于转向控制机构底端,具体结构如下:转向控制机构中,转向连接体上端与水漏连接,转向连接体下端与转向控制套连接,转向控制套内设置有用于转向控制螺塞旋入的内螺纹,深沟球轴承与角接触轴承上下重叠安装于转向控制套的内孔中,转向控制螺塞内侧中部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控制电机配合的内花键,转向控制电机设置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物打捞及侦测装置,包括转向控制机构、排水驱动机构、水漏、打捞箱体、漂浮控制机构、收集网及蓄能探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打捞箱体整体安装于漂浮控制机构上部前端,收集网设置于漂浮控制机构下部后端,水漏设置于打捞箱体底端,排水驱动机构设置于水漏两侧,转向控制机构设置于水漏底端,蓄能探测机构设置于转向控制机构底端,具体结构如下:转向控制机构中,转向连接体上端与水漏连接,转向连接体下端与转向控制套连接,转向控制套内设置有用于转向控制螺塞旋入的内螺纹,深沟球轴承与角接触轴承上下重叠安装于转向控制套的内孔中,转向控制螺塞内侧中部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控制电机配合的内花键,转向控制电机设置于转向控制轴内,转向控制轴同时安装于深沟球轴承与角接触轴承内,且转向控制轴与蓄能探测机构连接;排水驱动机构中,左驱动管道与右驱动管道结构相同,且左驱动管道与右驱动管道关于水漏的水漏圆柱部左右对称设置,左驱动管道设置于水漏圆柱部左侧,并通过水漏左驱安装孔使得左排水通道与水漏圆柱内通道接通,右驱动管道设置于水漏圆柱部右侧,并通过水漏右驱安装孔使得右排水通道与水漏圆柱内通道接通;左驱动管道上设置有左驱螺旋桨、左驱支架、左一驱阀门及左二驱阀门,右驱动管道上设置有右驱螺旋桨、右驱支架、右一驱阀门及右二驱阀门;左驱动管道由直管与弯管组成,弯管一端设置有接通直管,另一端设置有排水直管,且接通直管和排水直管相互垂直,接通直管与水漏圆柱部连接,排水直管分别与箱体第一侧板、箱体第二侧板平行,同时该段直管出水方向位于漂浮圈体后端,左驱支架设置于排水直管内,左驱螺旋桨设置于左驱支架内侧,左一驱阀门与左二驱阀门设置于排水直管内且位于左驱支架外侧;水漏由水漏上面板、用于形成水漏锥形内通道的水漏锥部、用于形成水漏圆柱内通道的水漏圆柱部组合拼接而成,水漏锥部位于水漏上面板底部,水漏圆柱部位于水漏锥部底部,水漏梳齿板设置于水漏上面板上,且水漏梳齿板上平面与水漏上面板上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沿水漏上面板边缘周向均布设置有用于将水漏安装于箱体底板底部的水漏上安装孔,且水漏位于箱体漂浮物通道前端,水漏圆柱部下端沿周向均布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向连接体的水漏下安装孔,水漏圆柱部两侧设置有水漏左驱安装孔与水漏右驱安装孔,水漏内侧设置有用于对水漏内水位监测的液位传感器;打捞箱体中,箱体第一侧板、箱体底板、箱体第二侧板、箱体第三侧板组合拼接成打捞箱体的主体,箱体吊钩分别设置在箱体第一侧板和箱体第二侧板的上端,箱体挡板控制轴一端安装在箱体第一侧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卫华,曲柏林,梁梓唯,韦海品,陈栋,邝敦石,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