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迪泉专利>正文

双重巧施力无级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96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重巧施力无级变速装置,以巧施力来突破脚踏双曲柄机构受正弦函数0-1的约束,将功效提高到,为单纯曲顶效率的146%。其一力矩增大装置,用杠杆在不加大行程,而增加施力时的曲柄半径,能在高工效区多施力,而提高工效。回程时缩小曲柄半径,未增加工作行程。其二可变大小椭圆链轮,可巧妙地在高工效区增大速比,令多作功来提高工效,其结构是用二根丝杆与曲柄互为垂直安置,在其二个丝母上安置了二套铰接式扇形链齿组合,两端有导柱,靠导槽来保证按椭圆曲率变化,另有一套制动装置与主轴同心,其内有一带制动圆筒的大锥齿轮,与丝杆根端小锥齿轮相啮合,只要将其制动,由曲柄正反转,便可控制大小变化。(*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用于自行车、三轮车,以及其他机械,还可以分开来用其中某部份。自行车自专利技术以来,就是以两脚踏动双曲柄机构而前进,公知曲柄的效率是按正弦函数0-1而循环,平均工效低于0.5,其后又专利技术了变速装置,仅能改变传动的速比,以适应不同的路况,仍受上述的约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从力学上,对此进行突破,设法提高其工效,又能变化速比,创造一种最新的复合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一是以巧施力来提高工效,创造了力矩增大器,能在不加大运动行程和幅度下,能使曲柄在施力的半圈内增大力矩,提高作功的效率,其二是根据人体功能学,和力学分析,配合双曲柄机构,其最佳形状,是一个蛋形,将其一半倒置,这就可以在低工效区,降低速比和输出力矩,使其无益的损耗降低,又能在高工效区,增大速比和输出力矩,使在高工效区,多施力,多作功,其工效自然会高,以此扬长避短的双重作用下,使工效又提高一级,利用丝杆,将其二个半椭圆链轮和四个导槽,始终循椭圆形状变化大小,达到无级变速。附图描述具体结构,(暂以自行车为例)在下面说明工作情况和细节。图2是配合双曲柄机构的最佳输出的最佳几何形状,为一个蛋形将其一半倒置,成一个变形椭圆链轮,再以24等分其内接直径圆,再将其分度线引长至链轮边缘,再量其每根引长线的长度比例,便是力矩增大值,乘上相应的正弦函数,便可计算增益的效果,列表计算如下表1变形椭圆链轮输入和输出效率增益计算值 由于椭圆链轮在高工效区力矩增大,其作功效率也相应增加,其实际增益为平均效率÷平均力矩=0.8969/1.301=0.6894与单纯曲柄圆链轮0.5效率相比高达0.6894÷0.5=137.9%图2是曲柄力矩增大增益装置,工作原理和新脚蹬轨踪图对力矩增大增益装置的增益效果,采用图解法将原有的曲柄运动圆分为24等分,再将杠杆式联杆上之脚蹬的轨踪,也绘于图上,将其直接量出,按正弦函数计算其增益。表2力矩增大增益装置的增益计算值 平均工效=14.496/17.83=0.813为纯曲柄0.5的=0.813÷0.5=162.6%图3是增加了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计算图,对半径变化以及点的变化,直接进行量取。滚动轴承的动摩擦系数f=0.005导轮滑动的动摩擦系数f=0.02,其法向压力P1=1 L=1 由于L2是按曲柄作圆周运动使得长度比例在变化,P2和P3亦随着变化,令按作用的半圈内的最大和最小,计算其平均值,新脚蹬的工作圆中心前移,也要对鞍座前移,可以做到完全适合,由于施力时虽产生不同的夹角,基本与原来的相同,可忽略不计。L2Max=6.5 P3=1/6.5=0.154P2=P1+P2=1+0.154=1.154L″2MiN=5.9 P′3=1/5.9=0.169P′2=P1+P′2=1+0.169=1.169η1增加部件的平均损耗=(P2+P3+P′2+P′3)/4×0.02=0.0133再计算增重的比例,由于部件增重≈4kg,载重车以22kg计,人重以55kg计,则4kg所占比例=4/(55+22+3)=0.051再计算增重的损失动摩擦系数f以0.09计,考虑到橡胶轮对地面的摩擦,再加上空气阻力和部件的弹性变形的耗功和机械摩损,基本与原有的相同。η2则增重的摩擦损失比例=0.05×0.09=0.045根据图2的量度,力矩增大后,实际行程增大比例为117%纯净比例增益=(力矩增大增益+椭圆链轮增益)/117%-η1-η2×曲柄系数=〔(137.9%+162.6%)/117%-0.045〕×0.5=0.825-0.95=0.73为单纯曲柄圆链轮0.5的146%。还可以将其配合使用的机械,对其型式加以改造,创造更适合的型式便可将力矩增大器的力矩增大的比例再加大,能把其效率提得更高。由于变形椭圆链轮,和双曲柄机构配合力矩增大增益装置,均有突出的优越输出性能,本专利技术据此而创造了可变大小的变形椭圆链轮再得力矩增大后,巧妙地加以配合便成为双重巧施力无级变速装置。图4是该装置总图,由(1)力矩增大增益装置,(2)无级变速链轮,(3)变速控制装置等三部份组成。力矩增大增益装置的具体结构,是先将原曲柄上之脚蹬轴孔装上短轴(25),再将杠杆式的联杆(26)的力点,用轴承将其浮固于短轴上,再将其长端尾部装于后轴下部的二个有槽的导轮(27)之中,该导轮用固定板(28)装在车架上,原有的脚蹬总成(29)装于杠杆式联杆另端,只要将杠杆式联杆上的脚蹬踏动,便能在施力的半圈内起到杠杆作用,而使原曲柄以中轴为中心旋转起来,实际加大了力矩(等于加大曲柄半径),则长杆尾部便随导轮滚动而前后伸缩,也可以按图5用比曲柄略长的摇杆(30)将其浮固于后轴上,另端用短轴(31)绞接于杠杆式联杆之尾端其作用相同。图5是可变大小的变形椭圆链轮和变速控制装置总图,图6是图5的一个补助投影。控制变速装置的固定支架(1)是一个带双耳的圆筒体,用螺栓固定于车架两斜管的根部,在中轴五通的右外端,有一根弹性的摩擦带(2),一端用螺栓固定于圆筒体内,其另端铆固有一个孔柄(3),伸出于圆筒体外,将原有的刹车拉杆(4),插入孔柄中用螺母紧固和调节,也可以用拉线直接接上,控制其摩擦带的收紧与放松,达到制动大锥齿轮,而达到变化链轮大小的目的。可变大小的变形椭圆链轮总成是扇形板(5),在原有的曲柄(6)的根部,钻有两个滑动轴孔(9),导槽(7)四个,可分滑动轴承座(8)二套,附有螺丁四个,小锥齿轮(10)二个,螺杆(11)二根,螺母(12)二个,四齿链板(13)二个,中段防护片(14)二个,垫川(15)八个,短螺钉(16)四个,铰接防护片(17)八个,五齿铰接链板(18)四个,短铆钉(19)四个,导柱铆钉(20)四个,拉簧(21)二根,大锥齿轮附制动圆筒(22),止推圈(23)和固定螺钉(24)四个,长螺钉(34)四个和长铆钉(35)四个,垫圈(36)八个,大垫圈(37)八个所组成。先将双扇形板(5),焊在曲柄(6)内侧的回转而上,再在其内侧,焊上四个导槽(7),又将可分滑动轴承(8),焊在双扇形板两个长轴方向,再铆铰接扇形链板,先用铰接防护片(17)二块,用长螺钉(34),将其铆在螺母(12)的二个翼孔中,另外又用铰接防护片(17)二块,与中段防护片(14)二翼孔,用短轴钉(16)二个,将其铰接铆固,再用长铆钉(35),穿过中段防护片(14)配上垫圈(15)二个,再穿过四齿链板(13)之二孔,再配上垫圈(15)二个,再插入螺母(12)二个孔将其铆固成为一体,其两翼铰接防护片,也用短铆钉(19)二个,配上垫圈(36)中间加上五齿链板,两外端用导柱铆钉,配上垫圈,都加以铆固成为活动翼片,将其套入螺杆(11)上,将可分轴承盖拧开,将其螺杆端插入滑动轴孔中,又同时将两个导柱纳入导槽中,再拧紧滑动轴承盖,只要将拉簧(21)挂在两个铆钉(19)之间,并完成了可变大小椭圆链轮一半,另半也照上述方质完成,当半圆链片随螺杆而升降,而变化大小时,由于导槽的作用,能确保最佳的变形椭圆形状,还有一段为空心制动圆筒的大锥齿轮(22)装在曲柄的根部与轴孔同心,并与丝杆根部之小锥齿轮相啮合,外加止推圈(23),再用四个螺钉(24)固定,最后将该总成装入中轴之上,令制动圆筒插入变速器的摩擦带之中,由于丝杆具有自锁力,只要转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重巧施力无级变速带是由可变大小的变形椭圆链轮,为主动轮带动从动链轮,配有一套能使变形椭圆链轮作大小变化的控制装置,构成巧施力无级变速装置,还有一套巧施力的力矩增大增益装置,也结合组装在一起而组成,其可变大小的变形椭圆链轮,其特征是在曲柄根部,与曲柄互为垂直的方向钻有两个滑动轴孔,另有一块双扇形板,焊在曲柄的回转面上,两最外端固定可分滑动轴承座,在边线位置焊有四个导槽,另有两根螺杆,在一端均固有小锥齿轮,在其相配合的两个螺母上均固有铰接的半链轮,在每个半链轮的外端处均固有导柱,将其固定于螺母上之半链轮装入螺杆上,再将其装入两个滑动轴承中,小锥齿轮便与大锥齿轮相啮合,并同时将各导柱纳入相应的导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迪泉
申请(专利权)人:贺迪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