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运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天然活性成分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76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4:06
一种天然活性成分提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领域;罐体的上侧壁上固定有电机,该电机输出轴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下端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搅拌叶,混合池的下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通孔,通孔的上方设有一号过滤网,混合池的下方设有挡板,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L型滑板内,L型滑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混合池下侧壁的前后两端上,原料从进料口进入罐体,滑至混合池内,溶剂从进液口进入混合池内,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可使原料与溶剂充分融合,充分融合后再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进液口可随时加入溶剂,从而不会造成提取物的浪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A device for extracting natural active ingred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活性成分提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活性成分提取
,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活性成分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天然活性成分提取技术不但热门于制药行业,且渗透至农业、林业、化工、食品、保健品以及生物海洋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活性成分提取是以天然产物尤其是中午的花、叶、茎、根等为原料,以提取理论及提取仪器设备将活性成分溶解获得提取液,从而分离精制高纯度活性产品,而现有技术中的提取装置是由动态提取罐、过滤罐和浓缩罐构成,其分布操作容易造成提取物的浪费,容易污染环境等缺点,后出现了一种提取装置是浓缩在一个罐体内,但其需要通过电动推杆将药材盒拉上推下来工作,但其没有动力可使药材与溶剂充分融合,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天然活性成分提取装置,原料从进料口进入罐体,滑至混合池内,溶剂从进液口进入混合池内,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可使原料与溶剂充分融合,充分融合后再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进液口可随时加入溶剂,从而不会造成提取物的浪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罐体、支脚、混合池、进料口、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罐体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脚,罐体上表面的左侧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的上端悬设在罐体的上方,其下端穿过罐体的上侧壁后,悬设在罐体内,进料口的下方悬设有混合池,混合池通过支撑板支撑在罐体的内侧壁上,混合池右侧的上方设有进液口,该进液口的右端穿过罐体的右侧壁后,悬设在罐体的右侧,罐体左侧壁的下端插设有出液口,该出液口的左端悬设在罐体的左侧,其右端与罐体左侧壁的右侧面呈同一垂直面设置,所述进料口、进液口和出液口远离罐体的一端上均插设有塞子;罐体的上侧壁上固定有电机,该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罐体的上侧壁后,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下端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搅拌叶,该搅拌叶悬设在混合池内,混合池的下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通孔,通孔的上方设有一号过滤网,该一号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在混合池下侧壁的上表面上,混合池的下方设有挡板,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L型滑板内,其左端穿过罐体的左侧壁后,露设在罐体的左侧,L型滑板垂直边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混合池下侧壁的前后两边上。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池的上方悬设有固定板,该固定板由框体和十字隔板构成,十字隔板设置于框体的内部,且其外端与框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十字隔板的中心套设在搅拌轴上,且通过密封轴承与搅拌轴旋接,十字隔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二号过滤网,该二号过滤网的中心套设在搅拌轴上,搅拌轴中端的周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刀片,该刀片悬设在二号过滤网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石墨层,该石墨层的上表面与混合池的下表面接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口右端的上侧设有导流板,该导流板的周边分别与罐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其右端高于其左端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池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加热棒,该加热棒与外部电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棒的外侧罩设有防水罩,该防水罩固定在混合池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提取装置,原料从进料口进入罐体,滑至混合池内,溶剂从进液口进入混合池内,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可使原料与溶剂充分融合,充分融合后再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进液口可随时加入溶剂,从而不会造成提取物的浪费,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罐体1、支脚2、混合池3、进料口4、进液口5、出液口6、塞子7、电机8、搅拌轴9、搅拌叶10、通孔11、一号过滤网12、挡板13、L型滑板14、固定板15、框体15-1、十字隔板15-2、二号过滤网16、刀片17、石墨层18、导流板19、加热棒20、防水罩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罐体1、支脚2、混合池3、进料口4、进液口5和出液口6,所述罐体1下表面的四角均焊接固定有支脚2,罐体1上表面的左侧设有进料口4,该进料口4的上端悬设在罐体1的上方,其下端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悬设在罐体1内,进料口4的下方悬设有混合池3,混合池3通过支撑板3-1支撑在罐体1的内侧壁上,该支撑板3-1的外侧壁与罐体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混合池3右侧的上方设有进液口5,该进液口5的右端穿过罐体1的右侧壁后,悬设在罐体1的右侧,罐体1左侧壁的下端插设有出液口6,该出液口6的左端悬设在罐体1的左侧,其右端与罐体1左侧壁的右侧面呈同一垂直面设置,所述进料口4、进液口5和出液口6均与罐体1焊接固定,且其远离罐体1的一端上均插设有塞子7;罐体1的上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8,该电机8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与搅拌轴9焊接固定,搅拌轴9下端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搅拌叶10,且焊接固定,该搅拌叶10悬设在混合池3内,混合池3的下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通孔11,通孔11的上方设有一号过滤网12,该一号过滤网12的下表面粘设固定在混合池3下侧壁的上表面上,混合池3的下方设有挡板13,挡板13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L型滑板14内,其左端穿过罐体1的左侧壁后,露设在罐体1的左侧,L型滑板14垂直边的上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混合池3下侧壁的前后两边上。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池3的上方悬设有固定板15,该固定板15由框体15-1和十字隔板15-2构成,十字隔板15-2设置于框体15-1的内部,且其外端与框体15-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十字隔板15-2的中心套设在搅拌轴9上,且通过密封轴承与搅拌轴9旋接,该轴承嵌设在十字隔板15-2的中心内,且其外圈与十字隔板15-2中心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部安与搅拌轴9焊接固定,十字隔板15-2的上表面上粘设固定有二号过滤网16,该二号过滤网16的中心套设在搅拌轴9上,搅拌轴9中端的周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刀片17,且焊接固定,该刀片17悬设在二号过滤网16的上方,在原料与溶剂混合之间,可先通过刀片17将其粉碎,从而可有助于原料与溶剂的混合。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3的上表面上粘设固定有石墨层18,该石墨层18的上表面与混合池3的下表面接触设置,可防止溶剂还未与原料混合就从挡板13与混合池3下表面之间的缝隙流出。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口6右端的上侧设有导流板19,该导流板19的周边分别与罐体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且其右端高于其左端设置,可有助于融合好的液体从罐体1内排出。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池3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加热棒20,该加热棒20与外部电源连接,可加快原料与溶剂混合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活性成分提取装置,它包含罐体(1)、支脚(2)、混合池(3)、进料口(4)、进液口(5)和出液口(6),所述罐体(1)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脚(2),罐体(1)上表面的左侧设有进料口(4),该进料口(4)的上端悬设在罐体(1)的上方,其下端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悬设在罐体(1)内,进料口(4)的下方悬设有混合池(3),混合池(3)通过支撑板(3‑1)支撑在罐体(1)的内侧壁上,混合池(3)右侧的上方设有进液口(5),该进液口(5)的右端穿过罐体(1)的右侧壁后,悬设在罐体(1)的右侧,罐体(1)左侧壁的下端插设有出液口(6),该出液口(6)的左端悬设在罐体(1)的左侧,其右端与罐体(1)左侧壁的右侧面呈同一垂直面设置,所述进料口(4)、进液口(5)和出液口(6)远离罐体(1)的一端上均插设有塞子(7);其特征在于:罐体(1)的上侧壁上固定有电机(8),该电机(8)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搅拌轴(9)下端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搅拌叶(10),该搅拌叶(10)悬设在混合池(3)内,混合池(3)的下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通孔(11),通孔(11)的上方设有一号过滤网(12),该一号过滤网(12)的下表面固定在混合池(3)下侧壁的上表面上,混合池(3)的下方设有挡板(13),挡板(13)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L型滑板(14)内,其左端穿过罐体(1)的左侧壁后,露设在罐体(1)的左侧,L型滑板(14)垂直边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混合池(3)下侧壁的前后两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活性成分提取装置,它包含罐体(1)、支脚(2)、混合池(3)、进料口(4)、进液口(5)和出液口(6),所述罐体(1)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脚(2),罐体(1)上表面的左侧设有进料口(4),该进料口(4)的上端悬设在罐体(1)的上方,其下端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悬设在罐体(1)内,进料口(4)的下方悬设有混合池(3),混合池(3)通过支撑板(3-1)支撑在罐体(1)的内侧壁上,混合池(3)右侧的上方设有进液口(5),该进液口(5)的右端穿过罐体(1)的右侧壁后,悬设在罐体(1)的右侧,罐体(1)左侧壁的下端插设有出液口(6),该出液口(6)的左端悬设在罐体(1)的左侧,其右端与罐体(1)左侧壁的右侧面呈同一垂直面设置,所述进料口(4)、进液口(5)和出液口(6)远离罐体(1)的一端上均插设有塞子(7);其特征在于:罐体(1)的上侧壁上固定有电机(8),该电机(8)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搅拌轴(9)下端的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搅拌叶(10),该搅拌叶(10)悬设在混合池(3)内,混合池(3)的下侧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通孔(11),通孔(11)的上方设有一号过滤网(12),该一号过滤网(12)的下表面固定在混合池(3)下侧壁的上表面上,混合池(3)的下方设有挡板(13),挡板(13)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L型滑板(14)内,其左端穿过罐体(1)的左侧壁后,露设在罐体(1)的左侧,L型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发昊王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运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