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应细小芯片封装的RFID inlay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304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19
一种对应细小芯片封装的RFID inlay设计方法,属于RFID标签技术领域,方法科学合理,对边长0.2mm~0.36mm这个尺寸范围的小芯片仍可使用现有Bonding机(制程能力+/‑50um,3 Sigma)进行芯片与天线电极接点封装时仍保有高良率及高性能。突破了现行最小芯片必须大于0.4mm×0.36mm的限制,最小能对应到0.27×0.23mm或0.28×0.21mm的芯片,仍能找到适合的设计参数,使其Cp值仍能维持>1.33,面积仅为现有最小芯片的4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方式比既有的技术可获得较高的Cp值,有较高的制程裕度,由于芯片占RFID Label材料成本的70%,而芯片面积大小是芯片成本的主要因素,故芯片缩小可使整个RFID Label或Tag成本明显降低,可获得更强的利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应细小芯片封装的RFIDinlay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RFID标签
,涉及一种RFIDinlay的产品设计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应细小芯片封装的RFIDinlay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RFIDinlay主要是使用覆晶封装,现行RFID覆晶封装设备的速度虽然佷高,但制程能力在芯片与天线端子的对准能力只有±50μm,而现行蚀刻天线的线距制程能力最小也只有140μm左右。市场大量需求需要缩小芯片尺寸来降低成本又同时要提升灵敏度,却因设备能力限制了芯片尺寸缩小的空间,同时也限制了降低成本扩大市场的空间。如图1所示,第一种现有技术,芯片尺寸较大,边长约在0.5mm~1.2mm,芯片电极是小尺寸的4个凸起,大小约60×60um~100×100um,所以凸起间隙相对较大,配上较大的天线,间隙为0.16~0.2mm。芯片电极与天线电极在封装后的匹配如图2所示,这样的设计在大量生产时由制程能力±50um的主流键合机来封装,虽然芯片与天线接合面积较小,芯片与天线间接口电阻值较大而电阻值的一致性也较差,但对早期RFID标签灵敏度要求水平只在-10dB~-14dB,这样的接合面积及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应细小芯片封装的RFID inlay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1)在较小尺寸的芯片上选择使用两个较大面积的长条形Bump或bonding PAD电极接点,bonding PAD的长边大于对应芯片边长的80%,w1>0.8w2;(2)为了避免发生错位短路,芯片与天线bonding后,相对电极须对准,控制其偏差,不能与相邻电极短路,极限条件是bonding偏差后,芯片bump与天线侧的相邻电极间仍留有大于0.005mm的gap,不发生短路的限制条件为:S/2≥ d‑P/2 +0.005,所以 d≤(S+P)/2‑0.005;式中,S为芯片电极gap,即bonding PAD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应细小芯片封装的RFIDinlay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1)在较小尺寸的芯片上选择使用两个较大面积的长条形Bump或bondingPAD电极接点,bondingPAD的长边大于对应芯片边长的80%,w1>0.8w2;(2)为了避免发生错位短路,芯片与天线bonding后,相对电极须对准,控制其偏差,不能与相邻电极短路,极限条件是bonding偏差后,芯片bump与天线侧的相邻电极间仍留有大于0.005mm的gap,不发生短路的限制条件为:S/2≥d-P/2+0.005,所以d≤(S+P)/2-0.005;式中,S为芯片电极gap,即bondingPADgap;d为芯片对天线bonding对准误差;P为天线电极gap;(3)为了降低接口电阻,达到RFID标签≤-16dB灵敏度水平,以ACP导电胶覆晶bonding的芯片电极与天线电极叠合面积需≥0.01mm2,最小叠合面积限制条件为:W(L/2-d-P/2)≥0.01,所以d≤(L-P)/2-0.01/W;式中,W为芯片宽度;L为芯片长度;d为芯片对天线bonding对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庭
申请(专利权)人:永道射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