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动力线配线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239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动力线配线结构,在利用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的电动车辆中,不会导致悬架装置的非簧载质量的过大增加地降低车轮的噪声及振动。设于具备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车身侧构件、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与车身侧构件连结的悬架装置(41)、搭载于车身侧构件的电力供给部、一端与电力供给部连接且另一端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连接的动力线(51)的车辆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线配线结构具备:夹紧机构(52),其把持动力线(51)的中途部分;弹性构件(53),其安装固定于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固定的悬架构件(41d)而对夹紧机构(52)进行支承。弹性构件(53)及夹紧机构(52)附设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而构成将动力线(51)作为质量体的动态阻尼器。

The power line wiring structure of the motor driving device in the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动力线配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置于车轮内部且对该车轮进行驱动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车轮一边旋转一边与路面接触,成为路面的凹凸及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冲撞引起的噪声源及振动源。当该噪声及振动传递至车身时,乘坐舒适性变差。作为传递至车身的振动、噪声的降低技术,例如日本特开平11-141601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关于浮动轮的麦弗逊支柱式悬架,有在车轮支承构件上安装动态阻尼器的结构。车轮的振动从车轮支承构件经由悬架臂、悬架环、支柱、悬架弹簧、悬架阻尼器等悬架构件向车身输入,因此,路径复杂且具有多个。因此,在以往技术中,意图在车轮支承构件上安装动态阻尼器而在振动向各路径分散之前抑制谐振从而有效地降低振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41601号公报在利用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的电动车辆中,除了从路面向车轮输入的振动之外,还产生轮内电动机自身的振动,因此与以往的具备浮动轮的车辆相比,振动较大。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技术应用于轮内电动机的情况下,为了抑制轮内电动机的振动,与以往技术相比需要增大动态阻尼器的重量而提高振动抑制效果。但是,在与浮动轮相比非簧载质量较大的轮内电动机车辆中,当安装动态阻尼器时,非簧载质量会进一步增加,可能导致牺牲悬架特性而乘坐舒适性反而变差。因此,就轮内电动机车辆而言,需要不增加非簧载质量而能降低振动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在利用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的电动车辆中不会导致非簧载质量的过大增加而降低车轮的噪声及振动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动力线配线结构的前提在于设于具备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车身侧构件、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与车身侧构件连结的悬架装置、搭载于车身侧构件的电力供给部、以及一端与电力供给部连接且另一端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连接的动力线的车辆。并且,动力线配线结构具备:夹紧机构,其把持动力线的中途部分;弹性构件,其安装固定于悬架装置中的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悬架构件或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壳体,而对夹紧机构进行支承,弹性构件及夹紧机构将动力线作为质量体而构成动态阻尼器。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动力线及夹紧机构被弹性构件弹性地支承,包含金属的重量较大的动力线作为动态阻尼器的质量体(块)发挥功能。利用这样的动态阻尼器功能,能够降低由车轮与路面的接触引起的振动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自身的振动经由悬架装置向副框架及车身主体的车身侧构件传递。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由动力线及夹紧机构的质量与弹性构件的刚性决定的谐振频率带与进行谐振的簧下部件(例如悬架装置的悬架环、悬架臂)的谐振频率带相符,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簧下部件的谐振。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将既设的动力线利用为动态阻尼器,因此,悬架装置的非簧载质量不会增加。因此,不会牺牲悬架特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夹紧机构具有:捆束多个动力线的弹性带;与弹性构件结合的基底构件;能装卸地安装于基底构件且与基底构件一起夹持弹性带的保持构件。根据这样的方案,由于还具有弹性带,因此,动力线被弹性带进一步弹性地支承,能够提高动力线的耐久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案,安装弹性构件的悬架构件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柱的下端区域,弹性构件安装固定于支柱的下端区域。根据这样的方案,能够降低经由支柱的振动。作为另一方案,弹性构件也可以安装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夹紧机构的配置布局优选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形状对应。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与车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偏置地配置的情况下,夹紧机构优选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向车辆前后方向相反侧偏置地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案,夹紧机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支柱的前方或后方。作为另一方案,夹紧机构也可以配置于支柱的车宽方向内侧。专利技术效果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车轮的噪声及振动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噪声及振动向车身侧构件传递。另外,能够防止这样的振动引起的悬架装置的谐振,从而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性变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是将该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以及夹紧机构取出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将该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以及夹紧机构取出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4是例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谐振模式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7悬架托架、41支柱、41b托架、41d支柱下端区域、51动力线、52夹紧机构、53弹性构件、54弹性带、55基底构件、55p板部、56保持构件、K转向轴线、O轴线、T轮胎、W轮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线的配线结构的侧视图,表示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状态。轮圈W的轮辋部划分出车轮的内部空间区域。在轮圈W的内部空间区域配置有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在轮圈W的外周嵌合由假想线所示的轮胎T。轮圈W以及轮胎T构成车轮。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与轮圈W连结而对车轮进行驱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具备旋转电机(马达)、轮毂轴承以及平行轴齿轮减速机。轮毂轴承的轴线O与车轴一致。旋转电机从轴线O向车辆前方偏置地配置。因此,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从轴线O观察向车辆前方偏置。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经由悬架装置与未图示的车身侧构件连结。所谓车身侧构件是指从进行说明的构件观察安装于车身侧的构件,从悬架装置观察例如是副框架或车身主体。图1所示的悬架装置为支柱式悬架装置,作为悬架构件而具备支柱41以及未图示的下臂。支柱41为配置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上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悬架构件,具体而言为组合阻尼器等衰减机构以及螺旋弹簧等弹性机构而成的吸震器。当从悬架构件观察安装于簧下部件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在上下方向上弹跳及反弹时,支柱41在上下方向上伸缩,从而使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弹跳及反弹衰减。支柱41的未图示的上端与车身侧构件连结。支柱41的下端安装固定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悬架托架17。包含支柱41的下端的支柱下端区域41d例如是嵌套式阻尼器的外筒构件,是占据支柱41的下端区域的一个部件。支柱下端区域41d相对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不进行相对移动。如图1所示,悬架托架17为大致C字状,通过螺栓18安装固定于构成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外廓的壳体。悬架托架17的上端部17b位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上部,通过螺栓等的固定机构固定于支柱下端区域41d。悬架托架17的下端部17d位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下部,借助球窝接头(图略)与下臂(图略)连结。该下臂相对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能够进行相对移动,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悬架托架17的上下方向中央区域17c沿上下方向延伸,将上端部17b与下端部17d结合。上下方向中央区域17c与成为车轮的旋转中心的轴线O的上下方向位置重叠。在上下方向中央区域17c设有拉杆臂19。拉杆臂19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在本说明书中,车辆前方(也简称为前方)是指电动车辆进行前进行驶的方向,车辆后方(也简称为后方)是电动车辆进行后退行驶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悬架托架17配置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后方。拉杆臂19从上下方向中央区域17c向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动力线配线结构,其设于车辆,所述车辆具备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车身侧构件、将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与所述车身侧构件连结的悬架装置、搭载于所述车身侧构件的电力供给部、以及一端与所述电力供给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连接的动力线,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动力线配线结构具备:夹紧机构,其把持所述动力线的中途部分;以及弹性构件,其安装固定于所述悬架装置中的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悬架构件或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壳体,而对所述夹紧机构进行支承,所述弹性构件及所述夹紧机构将所述动力线作为质量体而构成动态阻尼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02 JP 2018-0709831.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动力线配线结构,其设于车辆,所述车辆具备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车身侧构件、将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与所述车身侧构件连结的悬架装置、搭载于所述车身侧构件的电力供给部、以及一端与所述电力供给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连接的动力线,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动力线配线结构具备:夹紧机构,其把持所述动力线的中途部分;以及弹性构件,其安装固定于所述悬架装置中的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悬架构件或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壳体,而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浦早织田村四郎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