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针贴片的针底组合物及包含其的微针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19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23
本申请关于一种用于微针贴片的针底组合物及包含其的微针贴片。本申请的针底组合物包含第一、第二羟丙甲纤维素以及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大于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且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相对于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1至1:1.2,该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为0.25重量%至2重量%。通过控制针底组合物的组成,微针贴片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顺利完成脱模,且能获得所期望的柔软性、平整性、可挠性、贴肤性及耐湿性,从而全面解决现有微针贴片在生产、使用及保存阶段所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微针贴片的针底组合物及包含其的微针贴片
本申请有关于微针贴片,特别是一种可适用于医美、医药、疫苗、监测等
的微针贴片。
技术介绍
微针贴片(microneedlepatch)是近年来被积极开发的无痛注射系统,其基材上布满有多个微米等级的微针结构,这些微针结构可刺穿皮肤的角质层,将有效成分输送至表皮层而释放,但不至于触及真皮层下方的神经系统,故不会有疼痛感产生。利用微针贴片投予有效成分不仅能解决以往口服投予或皮下注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更能将欲投递的成分拓展至脂溶性物质和水溶性物质,使不同类型的有效成分都能通过微针贴片的微针结构直接输送至表皮层释放。现有微针贴片可区分为固体型微针贴片(solidmicroneedlepatch)、涂布型微针贴片(coatedmicroneedlepatch)、中空型微针贴片(hollowmicroneedlepatch)以及溶解型微针贴片(dissolvablemicroneedlepatch)。固体型微针贴片基本上由金属、陶瓷或硅等材料制成,其虽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但若针体断裂而残留于体内可能有不利影响,目前已较少被使用;而涂布型微针贴片、中空型微针贴片以及溶解型微针贴片则多半是由高分子材料所制成,前述各类微针贴片的针底通常是由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作为原料,其虽能兼具良好的成膜性和机械强度,但在生产、使用以及保存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在生产微针贴片的干燥、脱模步骤中,若干燥程度不够理想,则无法顺利脱模;但若干燥至一定程度后,剥离脱模时易因为针底脆、硬而断裂。这归因于干燥成型后的针底又硬又脆,微针贴片在使用时很容易断裂,且贴肤性差,难以确保微针贴片上的每根微针皆能刺穿皮肤的角质层。尤其,利用PVA所制成的微针贴片的吸湿性过高,致使现有微针贴片存在保存不易、保存时间过短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微针贴片在生产、使用及保存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微针贴片。为达成前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微针贴片的针底组合物,其包括第一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第二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olyvinylpyrrolidone/vinylacetatecopolymer,PVP/VA),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大于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以整体针底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第一羟丙甲纤维素和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总含量为0.1重量百分比(重量%)至3重量%,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相对于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1至1:1.2,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为0.25重量%至2重量%。通过合并使用适量的第一、第二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此种针底组合物用于制作微针贴片的针底,能使微针贴片在生产、使用和保存阶段中兼具以下效果:(1)在生产此种微针贴片时,针底可如期干燥至所需的程度而顺利脱模,且不会在脱模时发生针底断裂的问题;(2)在使用此种微针贴片时,其针底不仅能提供足够的支撑作用克服以往针底容易断裂的问题,且此微针贴片的针底更能兼具良好的柔软性、平整性、可挠性和贴肤性,确保微针贴片上的每根微针皆能刺穿皮肤的角质层;(3)在保存此种微针贴片时,由于其针底的吸湿性低,故能解决以往微针贴片不易保存的问题,延长微针贴片的保存时间。依据本申请,所述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第二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可溶解(dissolvable)或可溶胀(swellable)的材料;更具体而言,两种以上的HPMC和PVP/VA可为生物可相容材料(biocompatiblematerial)或生物可降解材料(biodegradablematerial)。依据本申请,前述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和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指第一、第二羟丙甲纤维素各自溶于水中配制成2%水溶液在20℃下所测得的特性,此测试条件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20℃、2%水溶液。较佳的,前述第一羟丙甲纤维素在20℃、2%水溶液下所测得的粘度为400厘泊(centipoise,cP)至10000cP;更佳为1000cP至8000cP;再更佳为1500cP至6000cP;再又更佳为2000cP至5000cP;再进一步更佳为3000cP至4500cP。较佳的,前述第二羟丙甲纤维素在20℃、2%水溶液下所测得的粘度为1cP至100cP;更佳为2cP至50cP;再更佳为2cP至30cP;再又更佳为3cP至20cP。较佳的,第一羟丙甲纤维素和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总含量为0.2重量%至2.5重量%;更佳的,第一羟丙甲纤维素和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总含量为0.2重量%至2重量%;再更佳的,第一羟丙甲纤维素和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总含量为0.5重量%至1.5重量%。较佳的,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相对于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2至1:1;更佳为1:0.2至1:0.8;再更佳为1:0.3至1:0.7。较佳的,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为0.3重量%至2重量%;更佳的,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为0.5重量%至2重量%。依据本申请,所述针底组合物可为前述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第二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溶于溶剂(例如:水)的混合液,在本说明书中又称针底组合液。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针底组合物是由前述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第二羟丙甲纤维素、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水所组成。较佳的,所述针底组合物的固含量为0.35重量%至60重量%;当针底组合物的固含量为0.35重量%至60重量%时,代表其针底组合物中含有40重量%至99.65重量%的水。更佳的,所述针底组合液的固含量为0.5重量%至30重量%;再更佳为1重量%至30重量%;再又更佳为1.5重量%至30重量%;再进一步更佳为1.75重量%至4重量%。通过控制针底组合物的固含量,能实质上避免微针贴片的针底存在不想要的空洞结构,避免微针贴片的针底特性过软、无法承受外力拉扯而容易变形的问题。所述针底组合物的粘度在25℃、1s-1的剪切速率(shearrate)下所测得,其粘度较佳为1cP至200000cP,更佳为1cP至100000cP,再更佳为100cP至500cP。较佳的,所述针底组合物的pH值为4至8之间;更佳的,所述针底组合物的pH值为4至7之间。较佳的,所述针底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小于或等于60达因/厘米(达因/cm);更佳的,所述针底组合物的表面张力为25达因/cm至50达因/cm;再更佳的,所述针底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小于或等于40达因/cm至45达因/cm。当针底组合物的表面张力过高时,将使微针贴片中存在针底层的结构不完整、容易存在如不平整、有气泡或凹凸面产生等缺陷。依据本申请,在选用本申请的针底组合物生产微针贴片时,所述微针贴片可经由如下所述的方法所制得,但并非仅限于此。具体而言,所述针底组合物可以涂布或倒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母模的多个针孔中,采用抽真空或离心方式除泡并将针底组合物填入针孔,并平摊于PDMS母模上,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底组合物,其包括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第二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该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大于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以整体针底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该第一羟丙甲纤维素和该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总含量为0.1重量百分比至3重量百分比,该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相对于该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1至1:1.2,该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为0.25重量百分比至2重量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19 TW 1081256021.一种针底组合物,其包括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第二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该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大于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以整体针底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该第一羟丙甲纤维素和该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总含量为0.1重量百分比至3重量百分比,该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相对于该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1至1:1.2,该聚乙烯吡咯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含量为0.25重量百分比至2重量百分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底组合物,其中该第一羟丙甲纤维素和该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总含量为0.2重量百分比至2.5重量百分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底组合物,其中该第一羟丙甲纤维素相对于该第二羟丙甲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2至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底组合物,其中该第一羟丙甲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佼叶修锋林玉晟陈允萱林宏星
申请(专利权)人:怡定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