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171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地层产出液有两个进入管柱的通道。其一是:下皮囊缩小时,井内流体通过下部管柱进液阀进入生产管柱;下皮囊增大时,通过下部排液阀进入由上部短节、上部管柱进液阀、下部管柱进液阀紧密连接形成密闭环形空间,再通过管柱进液孔进入管柱。其二是:上皮囊缩小时,井内流体进入上部管柱进液阀,再沿着上部管柱进液通道进入上皮囊短节;上皮囊增大时,产出液被从上部排液阀挤至上部管柱。应用时井内液体只与皮囊外表面、电机外部、齿轮泵外部等接触,不会进入齿轮泵等重要的运动部件,从而彻底避免油井腐蚀出砂对产液设备的影响。

A well fluid l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行业采油
,尤其是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油井出砂一直是妨碍油井正常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普通柱塞泵而言,容易导致抽油泵砂卡、柱塞磨损、抽油机因泵砂卡被拉翻等生产问题和安全事故;对螺杆泵而言,容易因砂卡导致躺井;对电潜泵来说,会导致机组部件磨损甚至砂卡,影响机组工作寿命。此外,地层液体大多具有很强地腐蚀性,各种泵的关键工作部件都与地层液体直接接触造成腐蚀导致泵的工作效率降低。目前常用的办法是采用泵体镀层、开防砂槽、加缓蚀剂等各种防砂防腐办法,起到一定效果,但泵的运动部件仍因直接接触地层液体会产生磨损腐蚀情况。申请号:201610671913.5公开一种连续双向举升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和外腔,使抽油泵形成位于内腔的内部空间以及位于内腔与外腔之间的隔层空间;内腔顶部设有顶部密封,内腔内设有将内部空间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活塞,抽油杆穿过顶部密封与活塞连接;内腔和外腔的底部设有端盖,端盖设有通向下部空间的下泵体进油阀,内腔侧壁下方设有通向隔层空间的下泵体出油阀,内腔侧壁上方设有通向隔层空间的上泵体出油阀,外腔侧壁上方设有通向上部空间的上泵体进油阀;下泵体进油阀、下泵体出油阀、上泵体出油阀、上泵体进油阀均为单向阀。本技术可实现上冲程与下冲程中均抽油,提高工作效率。上述公开技术与本申请相比,无论是整体技术方案,还是专利技术目的,还有专利技术效果等,均不相同,也不具有任何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利用双向齿轮泵的正转和反转,推动润滑油(或液压油)在上皮囊和下皮囊之间流动,进而使上皮囊和下皮囊交替膨胀和缩小,从而使齿轮泵以上的管柱内压力和齿轮泵以下的管柱内压力交替增大和降低;由于该装置配有两套阀,因此不论下皮囊增大还是缩小,地层内的液体均可以进入生产管柱。齿轮泵不断正转和反转,皮囊交替增大和缩小,地层内液体不断进入生产管柱,直至被举升至地面。在此过程中,井内液体只与皮囊外表面、电机外部、齿轮泵外部等接触,不会进入齿轮泵等重要的运动部件,从而彻底避免油井腐蚀出砂对产液设备的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该井内流体举升装置包括外管、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部短节、上部管柱进液阀、下部管柱进液阀、上部排液阀、下部排液阀,所述上部短节安装在外管上端开设的上部短节安装孔中,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在外管下端开设的上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孔中,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在外管下端开设的下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孔中,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整体位于外管内部,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端通过上部排液阀连接上部短节下端口,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阀出口通过上部管柱进液通道与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端内腔连通,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阀出口通过下部管柱进液通道与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下端内腔连通,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通道开设旁通排液通道,旁通排液通道内安装下部排液阀,下部排液阀出口与外管内腔连通,所述上部短节开设径向的管柱进液孔,上部短节通过管柱进液孔与外管内腔连通。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包括双向电机、双向齿轮泵、中部短节、上皮囊、上皮囊短节、下皮囊、下皮囊短节,所述中部短节上端连接上皮囊短节,中部短节下端连接下皮囊短节,上皮囊短节上端连接上部排液阀,下皮囊短节下端连接下部管柱进液通道,所述双向电机、双向齿轮泵均固定在中部短节内,所述上皮囊设置在上皮囊短节内,所述下皮囊设置在下皮囊短节内,所述双向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双向齿轮泵动力输入端,双向齿轮泵具有两个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连接上皮囊入口,第二出口连接下皮囊入口。所述上皮囊短节下端口内壁安装上部固定座,该上部固定座中心开设上皮囊入口安装孔,所述上皮囊入口为上皮囊螺纹段,该上皮囊螺纹段安装在上皮囊入口安装孔中;所述下皮囊短节上端口内壁安装下部固定座,该下部固定座中心开设下皮囊入口安装孔,所述下皮囊入口为下皮囊螺纹段,该下皮囊螺纹段安装在下皮囊入口安装孔中。所述双向齿轮泵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一油路管线下端,第一油路管线上端连接上皮囊接头,上皮囊接头连接上皮囊入口,所述双向齿轮泵的第二出口连接第二油路管线上端,第二油路管线下端连接下皮囊接头,下皮囊接头连接下皮囊入口。所述第一油路管线除了自身两端部,其余部分均穿出并位于中部短节外;所述第二油路管线除了自身两端部,其余部分均穿出并位于中部短节外。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通道下端通过进液阀接头连接上部管柱进液阀,上部管柱进液通道上端连接上皮囊短节上半段开设的径向进液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不会砂卡抽油泵,从而避免发生抽油机因卡泵被拉翻的安全事故;2、井内流体不跟任何机械往复或旋转结构件接触,彻底避免井内腐蚀含砂流体导致的机械结构腐蚀磨损现象,延长油井免修期;3、不论齿轮泵正转还是反转,井内流体都可进入生产管柱,生产效率加倍;4、同样适用于含气井,彻底避免泵的气锁等问题。5、无需抽油杆柱,彻底避免了管杆偏磨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上部短节,2-管柱进液孔,3-上部排液阀,4-上皮囊短节,5-外管,6-上皮囊,7-上皮囊螺纹段,8-上部固定座,9-上皮囊接头,10-中部短节,11-第一油路管线,14-第二油路管线,12-双向电机,13-双向齿轮泵,15-下皮囊,16-下皮囊短节,17-下部排液阀,18-上部管柱进液通道,19-进液阀接头,20-上部管柱进液阀,21-下部管柱进液阀,22-下皮囊螺纹段,23-下部固定座,24下皮囊接头,25-下部管柱进液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包括外管5、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部短节1、上部管柱进液阀20、下部管柱进液阀21、上部排液阀3、下部排液阀17,所述上部短节安装在外管上端开设的上部短节安装孔中,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在外管下端开设的上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孔中,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在外管下端开设的下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孔中,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整体位于外管内部,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端通过上部排液阀3连接上部短节下端口,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阀20出口通过上部管柱进液通道与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端内腔连通,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阀21出口通过下部管柱进液通道与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下端内腔连通,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通道开设旁通排液通道,旁通排液通道内安装下部排液阀17,下部排液阀出口与外管内腔连通,所述上部短节开设径向的管柱进液孔2,上部短节通过管柱进液孔与外管内腔连通。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包括双向电机12、双向齿轮泵13、中部短节10、上皮囊6、上皮囊短节4、下皮囊15、下皮囊短节16,所述中部短节上端连接上皮囊短节,中部短节下端连接下皮囊短节,上皮囊短节上端连接上部排液阀3,下皮囊短节下端连接下部管柱进液通道,所述双向电机、双向齿轮泵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部短节、上部管柱进液阀、下部管柱进液阀、上部排液阀、下部排液阀,所述上部短节安装在外管上端开设的上部短节安装孔中,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在外管下端开设的上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孔中,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在外管下端开设的下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孔中,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整体位于外管内部,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端通过上部排液阀连接上部短节下端口,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阀出口通过上部管柱进液通道与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端内腔连通,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阀出口通过下部管柱进液通道与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下端内腔连通,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通道开设旁通排液通道,旁通排液通道内安装下部排液阀,下部排液阀出口与外管内腔连通,所述上部短节开设径向的管柱进液孔,上部短节通过管柱进液孔与外管内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部短节、上部管柱进液阀、下部管柱进液阀、上部排液阀、下部排液阀,所述上部短节安装在外管上端开设的上部短节安装孔中,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在外管下端开设的上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孔中,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在外管下端开设的下部管柱进液阀安装孔中,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整体位于外管内部,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端通过上部排液阀连接上部短节下端口,所述上部管柱进液阀出口通过上部管柱进液通道与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上端内腔连通,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阀出口通过下部管柱进液通道与双向驱动举升机构下端内腔连通,所述下部管柱进液通道开设旁通排液通道,旁通排液通道内安装下部排液阀,下部排液阀出口与外管内腔连通,所述上部短节开设径向的管柱进液孔,上部短节通过管柱进液孔与外管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内流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驱动举升机构包括双向电机、双向齿轮泵、中部短节、上皮囊、上皮囊短节、下皮囊、下皮囊短节,所述中部短节上端连接上皮囊短节,中部短节下端连接下皮囊短节,上皮囊短节上端连接上部排液阀,下皮囊短节下端连接下部管柱进液通道,所述双向电机、双向齿轮泵均固定在中部短节内,所述上皮囊设置在上皮囊短节内,所述下皮囊设置在下皮囊短节内,所述双向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双向齿轮泵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钦孙友春高广启苏秋涵唐倩雯金业海付增郝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