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167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针对现有墙体开洞后,等待安装的时间过长容易发生洞口塌陷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安装于墙体的洞口内的强度增加装置,所述强度增加装置包括相对的上顶板和下底板,上顶板位于下底板的上方,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设有相对的左竖杆和右竖杆,且左竖杆和右竖杆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两个转轴之间固定有横向的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钮、螺纹杆、移动块、上撑杆、下撑杆、上顶板、下底板、转轴、左竖杆和右竖杆的设置,能够对洞口进行临时的加强支撑,从而避免在洞口材料运送不及时,发生洞口塌陷的情况发生,使用效果好。

A kind of strength increasing device for building structure after op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由板、梁、柱、墙、基础等建筑构件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功能,并能安全承受建筑物各种正常荷载作用的骨架结构。柱和墙都是建筑结构中的承受轴向压力的承重构件,柱是承受平行于其纵轴方向荷载的线型构件,截面尺寸小于高度,墙主要承受平行于墙体方向荷载的竖向构件,它们都属于受压构件,并将荷载传到基础上,有时也承受弯矩和剪力。目前在对墙体开洞后,需要及时的将待安装的洞口材料安装在洞口内,待安装的洞口材料在安装后对洞口具备支撑作用。然而,由于墙体开洞后承载能力降低,在工人意外发生材料运送不及时时,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墙体容易发生意外塌陷,为此,需要研究一种装置能够在开洞后临时性的对洞口进行支撑加强,避免出现塌陷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解决了现有墙体开洞后,等待安装的时间过长容易发生洞口塌陷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包括安装于墙体的洞口内的强度增加装置,所述强度增加装置包括相对的上顶板和下底板,上顶板位于下底板的上方,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设有相对的左竖杆和右竖杆,且左竖杆和右竖杆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两个转轴之间固定有横向的螺纹杆,螺纹杆的中部固定套接有旋钮,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旋螺纹,且左、右旋螺纹上均螺旋传动配合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上端均铰接有上撑杆,且两个移动块的下端均铰接有下撑杆,所述下撑杆靠近上顶板的一端铰接有固定于上顶板上的上部固定块,上撑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铰接有固定于下底板上的下部固定块,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的相对侧均固定有两个导向管,位于上顶板上的两个导向管分别滑动配合于左竖杆和右竖杆的上端,位于下底板上的两个导向管分别滑动配合于左竖杆和右竖杆的下端。优选的,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上均设有两个放置槽,位于上顶板上的两个放置槽分别与位于上顶板上的两个导向管连通,位于下底板上的两个放置槽分别与位于下底板上的两个导向管连通。优选的,所述左竖杆的上、下端以及右竖杆的上、下端均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分别滑动配合于对应的导向管内。优选的,所述转轴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固定有挡块,且左竖杆和右竖杆均设有与转轴大小适配的安装孔,转轴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左竖杆和右竖杆的形状均为矩形,且限位块与放置槽大小适配。优选的,所述旋钮的形状为圆形,且旋钮固定有沿周向设置的防滑齿。优选的,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均与左竖杆垂直,且左竖杆与右竖杆平行。本技术中,通过旋钮、螺纹杆、移动块、上撑杆、下撑杆、上顶板、下底板、转轴、左竖杆和右竖杆的设置,能够对洞口进行临时的加强支撑,从而避免在洞口材料运送不及时,发生洞口塌陷的情况发生,使用效果好,另外,上顶板和下底板的距离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高度的洞口进行临时支撑加强,可调节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强度增加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块示意图。图中标号:1墙体、2强度增加装置、21上顶板、22下底板、23左竖杆、24右竖杆、25转轴、26螺纹杆、27旋钮、28移动块、29导向管、210上撑杆、211上部固定块、212限位块、213放置槽、214下撑杆、215下部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包括安装于墙体1的洞口内的强度增加装置2,强度增加装置2包括相对的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上顶板21位于下底板22的上方,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之间设有相对的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且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25,两个转轴25之间固定有横向的螺纹杆26,螺纹杆26的中部固定套接有旋钮27,螺纹杆26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旋螺纹,且左、右旋螺纹上均螺旋传动配合有移动块28,两个移动块28的上端均铰接有上撑杆210,且两个移动块28的下端均铰接有下撑杆214,下撑杆214靠近上顶板21的一端铰接有固定于上顶板21上的上部固定块211,上撑杆210远离移动块28的一端铰接有固定于下底板22上的下部固定块215,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的相对侧均固定有两个导向管29,位于上顶板21上的两个导向管29分别滑动配合于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上端,位于下底板22上的两个导向管29分别滑动配合于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下端;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上均设有两个放置槽213,位于上顶板21上的两个放置槽213分别与位于上顶板21上的两个导向管29连通,位于下底板22上的两个放置槽213分别与位于下底板22上的两个导向管29连通,左竖杆23的上、下端以及右竖杆24的上、下端均固定有限位块212,限位块212分别滑动配合于对应的导向管29内,转轴25远离螺纹杆26的一端固定有挡块,且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均设有与转轴25大小适配的安装孔,转轴25转动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限位块212、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形状均为矩形,且限位块212与放置槽213大小适配,旋钮27的形状为圆形,且旋钮27固定有沿周向设置的防滑齿,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均与左竖杆23垂直,且左竖杆23与右竖杆24平行。本技术中部件间的固定为焊接固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强度增加装置2置于墙体1的洞口内,之后人力转动旋钮27即可转动螺纹杆26,在螺纹杆26上左、右旋螺纹的作用下,设置的两个移动块28将相互远离或靠近,从而通过上撑杆210和下撑杆214推动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相互远离或靠近,进而调节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的距离,当上顶板21的顶面和下底板2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与洞口大小适配时,即可对洞口进行临时的加强支撑,当材料运送待现场需要进行安装时,通过反转旋钮27后即可将强度增加装置2从洞口内取出,之后即可进行安装,使用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洞口塌陷;另外,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高度的洞口进行支撑加强,使用灵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包括安装于墙体(1)的洞口内的强度增加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加装置(2)包括相对的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上顶板(21)位于下底板(22)的上方,所述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之间设有相对的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且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25),两个转轴(25)之间固定有横向的螺纹杆(26),螺纹杆(26)的中部固定套接有旋钮(27),所述螺纹杆(26)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旋螺纹,且左、右旋螺纹上均螺旋传动配合有移动块(28),两个所述移动块(28)的上端均铰接有上撑杆(210),且两个移动块(28)的下端均铰接有下撑杆(214),所述下撑杆(214)靠近上顶板(21)的一端铰接有固定于上顶板(21)上的上部固定块(211),上撑杆(210)远离移动块(28)的一端铰接有固定于下底板(22)上的下部固定块(215),所述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的相对侧均固定有两个导向管(29),位于上顶板(21)上的两个导向管(29)分别滑动配合于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上端,位于下底板(22)上的两个导向管(29)分别滑动配合于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包括安装于墙体(1)的洞口内的强度增加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加装置(2)包括相对的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上顶板(21)位于下底板(22)的上方,所述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之间设有相对的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且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25),两个转轴(25)之间固定有横向的螺纹杆(26),螺纹杆(26)的中部固定套接有旋钮(27),所述螺纹杆(26)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旋螺纹,且左、右旋螺纹上均螺旋传动配合有移动块(28),两个所述移动块(28)的上端均铰接有上撑杆(210),且两个移动块(28)的下端均铰接有下撑杆(214),所述下撑杆(214)靠近上顶板(21)的一端铰接有固定于上顶板(21)上的上部固定块(211),上撑杆(210)远离移动块(28)的一端铰接有固定于下底板(22)上的下部固定块(215),所述上顶板(21)和下底板(22)的相对侧均固定有两个导向管(29),位于上顶板(21)上的两个导向管(29)分别滑动配合于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上端,位于下底板(22)上的两个导向管(29)分别滑动配合于左竖杆(23)和右竖杆(24)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开孔后的强度增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豪赵赛陈秋陈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建筑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