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改性纤维及用该铜改性纤维制备的混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55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改性纤维,由以下步骤制成,将氧化铜粉体、添加剂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在220‑25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制得混合原料;将所述混合原料加入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纺丝得到初级铜改性纤维;将得到的初级铜改性纤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处理60‑120min;将处理后的铜改性纤维洗去表面的硫酸铜,即得到所需的铜改性纤维。一种混纺面料,由上述的铜改性纤维与甲壳素纤维纺织而成。所述铜改性纤维及用该铜改性纤维制备的混纺面料,其面料的柔软性高,抗菌效果好,而且吸湿排汗效果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而功能多样,提高使用舒适度。

A copper modified fiber and its blend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改性纤维及用该铜改性纤维制备的混纺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改性纤维及用该铜改性纤维制备的混纺面料,涉及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纺织面料是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一种产品,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主要产地是浙江濮院、河北清河等地。纺织面料广泛应用在服装、床上用品等领域。而目前的面料种类很多,但是大部分的面料的功能性较为单一,而且面料的整体舒适度以及抗菌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面料的舒适度以及抗菌效果的铜改性纤维及用该铜改性纤维制备的混纺面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铜改性纤维,由以下步骤制成,步骤一,将氧化铜粉体、添加剂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步骤二,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在220-25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制得混合原料;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原料加入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纺丝得到初级铜改性纤维;步骤四,将得到的初级铜改性纤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处理60-120min;步骤五,将处理后的铜改性纤维洗去表面的硫酸铜,即得到所需的铜改性纤维。所述步骤一中的添加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醇硫酸钠、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苯扎溴铵、鲸蜡硬脂基葡糖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步骤一中,将氧化铜粉、添加剂和聚酯切片在140-155℃的温度下搅拌混合,然后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功能性母粒与所述聚酯切片的质量比为10~15%。所述步骤三中,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为280~285℃。所述步骤四中,将将得到的初级铜改性纤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处理时的温度为30-50℃。一种混纺面料,由上述的铜改性纤维与甲壳素纤维纺织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所述铜改性纤维及用该铜改性纤维制备的混纺面料,其面料的柔软性高,抗菌效果好,而且吸湿排汗效果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而功能多样,提高使用舒适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铜改性纤维,由以下步骤制成,步骤一,将氧化铜粉体、添加剂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将氧化铜粉、添加剂和聚酯切片在145℃的温度下搅拌混合,然后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苯扎溴铵,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步骤二,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在24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制得混合原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性母粒与所述聚酯切片的质量比为13%;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原料加入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纺丝得到初级铜改性纤维,所述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为283℃;步骤四,将得到的初级铜改性纤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处理80min,将所述硫酸铜溶液温度设置为40℃;步骤五,将处理后的铜改性纤维洗去表面的硫酸铜,即得到所需的铜改性纤维。一种混纺面料,由上述的铜改性纤维与甲壳素纤维纺织而成。实施例2一种铜改性纤维,由以下步骤制成,步骤一,将氧化铜粉体、添加剂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将氧化铜粉、添加剂和聚酯切片在14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然后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醇硫酸钠,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步骤二,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在22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制得混合原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性母粒与所述聚酯切片的质量比为10%;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原料加入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纺丝得到初级铜改性纤维,所述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为280℃;步骤四,将得到的初级铜改性纤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处理60min,将所述硫酸铜溶液温度设置为30℃;步骤五,将处理后的铜改性纤维洗去表面的硫酸铜,即得到所需的铜改性纤维。一种混纺面料,由上述的铜改性纤维与甲壳素纤维纺织而成。实施例3一种铜改性纤维,由以下步骤制成,步骤一,将氧化铜粉体、添加剂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将氧化铜粉、添加剂和聚酯切片在155℃的温度下搅拌混合,然后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所述硅烷偶联剂为氨基硅烷。步骤二,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在25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制得混合原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性母粒与所述聚酯切片的质量比为15%;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原料加入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纺丝得到初级铜改性纤维,所述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为285℃;步骤四,将得到的初级铜改性纤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处理120min,将所述硫酸铜溶液温度设置为50℃;步骤五,将处理后的铜改性纤维洗去表面的硫酸铜,即得到所需的铜改性纤维。一种混纺面料,由上述的铜改性纤维与甲壳素纤维纺织而成。对上述实施例1-3中的混纺面料进行抑菌效果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示,实施例1中面料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0%、92%,实施例2中的面料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94%,实施例3中的面料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5%、96%,因而,上述结果表面,本专利技术中的混纺面料的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成,步骤一,将氧化铜粉体、添加剂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步骤二,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在220‑25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制得混合原料;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原料加入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纺丝得到初级铜改性纤维;步骤四,将得到的初级铜改性纤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处理60‑120min;步骤五,将处理后的铜改性纤维洗去表面的硫酸铜,即得到所需的铜改性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成,步骤一,将氧化铜粉体、添加剂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混合制得功能性母粒;步骤二,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在220-25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制得混合原料;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原料加入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纺丝得到初级铜改性纤维;步骤四,将得到的初级铜改性纤维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处理60-120min;步骤五,将处理后的铜改性纤维洗去表面的硫酸铜,即得到所需的铜改性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添加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醇硫酸钠、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苯扎溴铵、鲸蜡硬脂基葡糖苷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改性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