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地樟子松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99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育苗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北方沙区的沙地樟子松育苗方法。具体通过种源选择,将种子雪藏或置于温水中进行催芽处理待种子出芽后,采用平床播种育苗,同时加施土壤改良剂,并在苗期管理时根据幼苗生长状况的不同进行管理,幼苗生长初期时,对苗床浇水,苗床温度在8-25℃,湿度达到50%-80%田间持水量,并每隔5-7d喷洒1次质量浓度为0.8%-1.0%的波尔多液,而后喷清水洗苗;待幼苗高生长期时,进行追肥3次;待苗木茎生长期时,使苗床田间持水量达到35%-60%,并进行叶面施磷肥;同时并进行防寒处理,从而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使造林保存率提高了33.1%,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育苗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北方沙区的沙地樟 子松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棒子松(尸i12us sy2vestris var. /nougoJfca )是欧梦H赤松(Pirms syhesis)分布至远东的一个地理变种,天然分布于中国大兴安岭和呼 伦贝尔沙地。1955年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学 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黑龙江引种樟子松至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取得 成功并逐步推广。樟子松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耐贫瘠土壤和较速生等 优良特性,加之其树干通直,材质良好,适生于沙地,又能起到防风固沙 等作用,因此,在中国北方,尤其是干旱、半干旱风沙地区,已经成为营 造防风固沙林、农田、草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主要树种(朱 教君等,2005 )。在三北防护林一、二期工程造林过程中,发现的最大问题是樟子松造 林后1-4年幼苗大量死亡,降低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孙少辉等,1999 )。究其原因,樟子松苗木质量差是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主要内在原因。 并且发现樟子松的育苗与其它松科树种有所不同,其对种源、播种时间、 养分供应水平、防寒、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等都较为敏感,加之半干旱沙地 的养分贫瘠,春季多风,降水集中,冬季漫长更不利于樟子松苗存活,目 前,传统育苗方法的苗圃地樟子松幼苗表现出以下几个缺点(l)根系不 够发达;(2)叶纤嫩,木质化不够;(3)针叶角质层不发达,气孔调节功 能弱;(4)苗木对全光适应性差,抵抗沙尘暴的能力低。然而,另一种能 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一一容器育苗其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造林时运 输体积大,苗木运输费用高,造林整地要求也高,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尤 其不适于我国北方半干單区大面积地营造樟子松人工林。此外,容器育苗 的分布空间狭窄,根系得不到正常生长和伸展,没有与其它苗木根系竟争 的环境,对于樟子松苗的抗性锻炼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活率高的沙地樟子松育苗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釆用的技术方案按以下步骤 a.种源选择选择发芽早、封顶晚、生长期长、苗木健壮的章古台地区 的樟子松种子进 行育苗;b.催芽处理将步骤a)中的种子与3-5倍种子重量的雪混合,混均后将其雪藏90-120 d取出种子,待种层表面雪化净后将其置于向阳处催芽; 或将步骤a)中的种子置于45。C-48。C的温水,浸种24-30 h,取出浸泡后的种子与2-2.5倍种子重量的细湿沙混合,混匀后放于温室中催芽; 催芽后待1/3-1/2种子出芽后,即可待用;c. 苗床准备釆用平床播种育苗,将重量份数比为1:1的草炭和风化 煤为土壤改良剂,以15-18 kg m-2均匀的混入苗床表土中,播前10-15 d 将猪粪、尿素和磷肥按重量份数比为200:1:2混合,以3-5 kg m-2施入5-15 cm的土层内使苗床平整,而后在播种前10-14 d用质量浓度为0. 11%的敌 克松,以1.95 kg m-2进行消毒,待用;d. 确定播种时间将步骤b)催芽后待用的种子于4月中下旬播种于步 骤c)的苗床上;e. 苗期管理播种于苗床上的种子在苗茎直立并长出第一轮真叶的幼 苗生长初期时,对苗床浇水,苗床温度在8-25°C,湿度达到50%-80%田间 持水量,并每隔5-7d喷洒l次质量浓度为0. 8%-1.0%的波尔多液,而后喷 清水洗苗;待幼苗高生长期时,既顶芽萌发后进行追肥3次,高生长期开始前3-5 d,将质量浓度6-7. 5 g m-2的硫酸铵和质量浓度7. 5-8. 0 g m-2的过磷酸钙 溶于水喷施进行第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后7-12d,用质量浓度7. 5-8. 5g m—2的硫酸铵,喷施进行第二次追肥;第二次追肥后5-10 d,用质量浓度9-10 gm—2的硫酸铵,喷施进行第三次追肥同时对苗床喷水,保持湿润;待苗木茎生长期既花落果实形成时,使苗床田间持水量达到35%-60%, 并进行叶面施磷肥,将磷肥溶于水配成质量浓度为1%-3%的溶液,每间隔 5-7 d喷施叶面一次;f.防寒处理在土壤进入稳定结冻前浇足水,并把床沟外的土挖起,打 碎,覆盖床面,以埋过苗梢5-7 cm,覆土上再盖作物秸秆进行保温。将步骤a)选择的种子催芽处理前,将种子置于过量的质量浓度为 0. 5%-0. 75°/。的高锰酸钾液中浸种0. 5-1 h,而后用水洗净。所述平床床宽1.2-1. 5m,床间距0.4-0.5m;所述猪粪为腐熟的猪粪。步骤e)苗木茎生长期进行叶面施磷肥时,所用的磷肥为过磷酸钩,并 且施入量为15-17 g m—2。所述播种时釆用横床条播,沟深1-2 cm,覆土 1-2 cm,播幅10-12 cm, 行距15-18 cm,覆土后要镇压,使土壤和种子充分接触,并利于保水保湿。 所述苗期管理期出现杂草时,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除草醚溶液在苗床上, 施药量为1.0-1.2 g m-2。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l.用本专利技术的育苗方法,选择优选种源、混雪催芽、加施土壤改良剂、 并适当地使用猪粪与尿素和农药,明显提高了苗木的质量,使造林保存率 提高了 33. 1%。2. 用本专利技术的育苗,相对于容器育苗可降低育苗成本。3. 专利技术的育苗方法,克服了樟子松苗对催芽条件、播种时间、养分供 应水平、冬季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敏感性,在育苗的方法上通 过雪藏催芽、精确土温确定播种时间、冬季覆土防寒、量化水肥剂量等技 术,从而达到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4. 专利技术苗床沙性土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属热土,由此选用宜选择猪 粪等冷性肥料,所以,沙地育苗地应以猪粪为最佳,且宜深施;并且樟子 松对氮肥十分敏感,略高或略低于上述比例都会导致苗木死亡,由此播种 育苗时选择盐碱化程度较低或无盐碱化、无感病植株残体的多年休闲地或 原始风积沙地作圃地,表土pH值小于7。5. 专利技术选用的种子为发芽早、封顶晚、生长期长、苗木健壮的章古台 地区的樟子松种子。6. 由于不同的催芽方法对苗木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本专利技术 釆用混雪埋藏方法使苗木出土整齐,提高发芽率,降低幼苗的死亡率,同 时对苗木生长效果明显。7. 本专利技术选择种子千粒重>6. 9 g,发芽率>60%,净度90%以上;土壤改良剂为草炭与风化煤,明显提高了沙质土壤的在机质含量,促进樟子松幼 苗的生长。8. 本专利技术为使苗木茎生长期苗木健壮,促进苗木木质化和积累营养物 质,为苗木越冬打基础,应该停止施用氮肥,少浇水使其逐渐适应自然条 件下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具体实施例方式a.种源选择选择发芽早、封顶晚、生长期长、苗木健壮的章古台地区 的樟子松种子进行育苗。b. 催芽处理将步骤a)中的种子与3倍种子重量的雪混合,混均后将 其放置室外,待种层表面雪化净后将其置于温暖向阳处催芽,催芽时保持 种层湿润,经常翻动,待1/3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其中种子催芽 处理前,将种子置于过量的0.5% (质量浓度)的高锰酸钾液中浸种0. 5 h, 而后用水洗净。c. 苗床准备釆用平床播种育苗,床宽l. 2m,床间距O. 4m,将重量 份数比为1:1的草炭和风化煤为土壤改良剂(参见表l),以15kgm-2均匀 的混入苗床表土中,播前10 d按重量份数比为200:1:2的猪粪、尿素和磷 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沙地樟子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a.种源选择:选择发芽早、封顶晚、生长期长、苗木健壮的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种子进行育苗;b.催芽处理:将步骤a)中的种子与3-5倍种子重量的雪混合,混均后将其雪藏90-120d取出种子,待种层表 面雪化净后将其置于向阳处催芽;或将步骤a)中的种子置于45℃-48℃的温水,浸种24-30h,取出浸泡后的种子与2-2.5倍种子重量的细湿沙混合,混匀后放于温室中催芽;催芽后待1/3-1/2种子出芽后,即可待用;c.苗床准备:采用平床 播种育苗,将重量份数比为1∶1的草炭和风化煤为土壤改良剂,以15-18kg m↑[-2]均匀地混入苗床表土中,播前10-15d将猪粪、尿素和磷肥按重量份数比为200∶1∶2混合,以3-5kg m↑[-2]施入5-15cm的土层内使苗床平整,而后在播种前10-14d用质量浓度为0.11%的敌克松,以1.95kg m↑[-2]进行消毒,待用;d.确定播种时间:将步骤b)催芽后待用的种子于4月中下旬播种于步骤c)的苗床上;e.苗期管理:播种于苗床上的种子在苗茎直立并长出第一轮真 叶的幼苗生长初期时,对苗床浇水,苗床温度在8-25℃,湿度达到50%-80%田间持水量,并每隔5-7d喷洒1次质量浓度为0.8%-1.0%的波尔多液,而后喷清水洗苗;待幼苗高生长期时,既顶芽萌发后进行追肥3次,高生长期开始前3-5d,将质 量浓度6-7.5g m↑[-2]的硫酸铵和质量浓度7.5-8.0g m↑[-2]的过磷酸钙溶于水喷施进行第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后7-12d,用质量浓度7.5-8.5gm↑[-2]的硫酸铵,喷施进行第二次追肥;第二次追肥后5-10d,用质量浓度9-10g m↑[-2]的硫酸铵,喷施进行第三次追肥同时对苗床喷水,保持湿润;待苗木茎生长期既花落果实形成时,使苗床田间持水量达到35%-60%,并进行叶面施磷肥,将磷肥溶于水配成质量浓度为1%-3%的溶液,每间隔5-7d喷施叶面一次;  f.防寒处理:在土壤进入稳定结冻前浇足水,并把床沟外的土挖起,打碎,覆盖床面,以埋过苗梢5-7cm,覆土上再盖作物秸秆进行保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地樟子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a.种源选择选择发芽早、封顶晚、生长期长、苗木健壮的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种子进行育苗;b.催芽处理将步骤a)中的种子与3-5倍种子重量的雪混合,混均后将其雪藏90-120d取出种子,待种层表面雪化净后将其置于向阳处催芽;或将步骤a)中的种子置于45℃-48℃的温水,浸种24-30h,取出浸泡后的种子与2-2.5倍种子重量的细湿沙混合,混匀后放于温室中催芽;催芽后待1/3-1/2种子出芽后,即可待用;c.苗床准备采用平床播种育苗,将重量份数比为1∶1的草炭和风化煤为土壤改良剂,以15-18kg m-2均匀地混入苗床表土中,播前10-15d将猪粪、尿素和磷肥按重量份数比为200∶1∶2混合,以3-5kg m-2施入5-15cm的土层内使苗床平整,而后在播种前10-14d用质量浓度为0.11%的敌克松,以1.95kg m-2进行消毒,待用;d.确定播种时间将步骤b)催芽后待用的种子于4月中下旬播种于步骤c)的苗床上;e.苗期管理播种于苗床上的种子在苗茎直立并长出第一轮真叶的幼苗生长初期时,对苗床浇水,苗床温度在8-25℃,湿度达到50%-80%田间持水量,并每隔5-7d喷洒1次质量浓度为0.8%-1.0%的波尔多液,而后喷清水洗苗;待幼苗高生长期时,既顶芽萌发后进行追肥3次,高生长期开始前3-5d,将质量浓度6-7.5g m-2的硫酸铵和质量浓度7.5-8.0g m-2的过磷酸钙溶于水喷施进行第一次追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占源曾德慧范志平姜凤岐胡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