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志凯专利>正文

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961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该道路规划方法包括:在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预设道路中确定道路分叉点,目标拥堵区域为圆形区域;以道路分叉点为起点生成朝向目标拥堵区域且不通过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其中,预设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道路分叉点距离目标拥堵区域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形成角星式道路网,通过分流通往目标拥堵区域中心的车流量,可以降低目标拥堵区域和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道路的交通压力。分出的两条岔路与直达目标拥堵区域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相比,相等车道情况下,可以成倍承载更多的车流量,缓冲进出城区的交通压力。

Road Planning Method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交通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发展,交通拥堵和车辆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拥堵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由于交通需求的增加,通过道路中的某条路段或交叉口的总的车流量大于道路的交通容量时,导致道路上的交通流无法畅行,超过部分交通流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而交通拥堵导致车辆排放污染严重。针对城市交通拥堵,有关部门通过建设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如何能够进一步地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车辆排放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污染加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道路规划方法,包括:在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预设道路中确定道路分叉点,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包含在圆形区域内,所述预设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中的至少一种;以所述道路分叉点为起点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其中,所述道路分叉点距离目标拥堵区域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道路的数量为至少一条,每条预设道路均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域、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每条预设道路的道路分叉点距离所述目标拥堵区域的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道路的数量为至少三条,每条预设道路均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域、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每条预设道路的道路分叉点距离所述目标拥堵区域的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至少三条的预设道路形成的通行岔路组成N角星式道路网,所述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道路规划系统,包括:道路分叉点设定模块,用于在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预设道路中确定道路分叉点,所述预设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拥堵区域为圆形区域;分岔路生成模块,用于以所述道路分叉点为起点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域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其中,所述道路分叉点距离目标拥堵区域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道路的数量为至少一条,所述分岔路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对每条预设道路均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域、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每条预设道路的道路分叉点距离所述目标拥堵区域的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每条预设道路生成的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度。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道路的数量为至少三条,所述分岔路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对每条预设道路均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域、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每条预设道路的道路分叉点距离所述目标拥堵区域的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至少三条的预设道路形成的通行岔路组成N角星式道路网,所述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规划岔路可以形成角星式道路网,通过分流通往目标拥堵区域中心的车流量,可以降低目标拥堵区域,以及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道路的交通压力。分出的两条岔路与直达目标拥堵区域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相比,相等车道情况下,可以成倍承载更多的车流量,缓冲进出城区的交通压力。目前道路系统存在以下四种结构形式,与角星式道路网的区别如下:1.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由环绕市中心的若干环形干道和通往市中心的向四周放射的各干道共同构成的路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角星式道路网中,城区外高速路或快速路等道路,未进入市区就已经向市区两侧分出岔路,构成角星式道路网。2.方格网式道路网:在城区内由干路和支路将街区分割成长方形的路网结构。本专利技术形成围绕市区拥堵治理区构成角星式道路网。3.自由式道路网:结合地形的路线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图形的路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角星式道路网,具有角星特征。4.混合式道路网:综合采用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方格网式道路网、自由式道路网等形式的混合式路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角星式道路网可成为混合式道路网的组成路网结构的又一种选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路规划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预设道路生成岔路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预设道路生成岔路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预设道路生成岔路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路规划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均匀”、“不均匀”、“正”、“偏”、“长”、“短”、“宽”、“窄”、“连接”、“不连接”、“弯曲”、“不弯曲”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路规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路规划方法,包括:S1:在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预设道路中确定道路分叉点。其中,目标拥堵区域为圆形区域。预设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目标拥堵区域可以是城市中心的拥堵区域或其他拥堵区域。以目标拥堵区域为城市中心的拥堵区域为例,在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等预设道路上确定一个点作为道路分叉点。其中,可以根据城市当前建设的道路情况和车流统计信息设定道路分叉点。例如对于通往城市中心的一条高速公路,通过获取行驶经过该高速公路后车辆行驶的方向和根据城市当前已建设的道路情况确定适宜引出分岔路的道路分叉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根据目标区域向各个方向的车道历史车流量信息确定目标拥堵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目标区域为城市,获取各个城市路段的历史车流量信息,进而根据历史车流量信息确定目标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预设道路中确定道路分叉点,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包含在圆形区域内,所述预设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中的至少一种;以所述道路分叉点为起点,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其中,所述道路分叉点距离目标拥堵区域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通往目标拥堵区域的预设道路中确定道路分叉点,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包含在圆形区域内,所述预设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中的至少一种;以所述道路分叉点为起点,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其中,所述道路分叉点距离目标拥堵区域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道路的数量为至少一条,每条预设道路均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域、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每条预设道路的道路分叉点距离所述目标拥堵区域的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道路的数量为至少三条,每条预设道路均生成朝向所述目标拥堵区域、且不通过所述目标拥堵区域内部的两条通行岔路,每条预设道路的道路分叉点距离所述目标拥堵区域的最小距离大于3公里,且所述两条通行岔路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至少三条的预设道路形成的通行岔路组成N角星式道路网,所述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4.一种道路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分叉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志凯
申请(专利权)人:葛志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