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滕炳炎专利>正文

无间隙齿轮减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13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间隙齿轮减速箱,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两个齿轮均为斜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为:A′=(Z1+Z2)m↓[n]/2cosβm↓[n]k;式中A′为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Z1、Z2分别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m↓[n]、β分别为其中一个齿轮的法向模数和齿轮斜角;k为经验系数,取值范围为0.14-0.1517。采用这种减速箱的凹版多色彩色印刷机工作时不易发生套色错差,大大提高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凹版多色彩色印刷机的齿轮减速箱。现有凹版多色彩色印刷机的齿轮减速箱,其主、从动齿轮的中心距是根据国际通用模数斜齿轮中心距公式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A=(Z1+Z2)mn/2cosβ,式中A为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Z1、Z2分别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mn、β分别为其中一个齿轮的法向模数和齿轮斜角。在实践中发现,现有凹版多色彩色印刷机在工作中常常发生齿轮位移,造成套色错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有时甚至造成大量废品。经本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按上述中心距公式设计的主从动齿轮的间隙太大所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间隙齿轮减速箱,使得采用这种减速箱的凹版多色彩色印刷机工作时不易发生套色错差,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间隙齿轮减速箱,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两个齿轮均为斜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为A′=(Z1+Z2)mn/2cosβmnk;式中A′为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Z1、Z2分别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mn、β分别为其中一个齿轮的法向模数和齿轮斜角;k为经验系数,取值范围为0.14~0.1517。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齿轮减速箱,其主、从动齿轮的中心距比传统减速箱的主、从动齿轮的中心距略小,其齿轮间隙也略小(几乎无间隙),既能正常啮合传动,又不易发生相对位移,因而使得采用这种减速箱的凹版多色彩色印刷机工作时不易发生套色错差,大大提高产品质量。这种齿轮减速箱的结构也可广泛用于其它类似场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典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符号含义如下1为减速箱箱体;2为轴承;3为从动轴;4为主动轴;5为主动齿轮;6为从动齿轮;7为从动齿轮轴承;8为离合器滑动齿轮;9为离合器齿圈。其中主动齿轮5与从动齿轮6相互啮合联接,两个齿轮的齿数分别为Z1=19、Z2=39,两个齿轮均为斜齿轮,其斜角β均为45°,其法向模数mn均为3.25。若分别取k为0.1400、0.1500和0.1517,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计算公式,可得主、从动齿轮中心距A′的三个实施方案,即A′1=132.84mm,A′2=132.80mm,A′3=132.79mm。权利要求1.一种无间隙齿轮减速箱,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两个齿轮均为斜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为A′=(Z1+Z2)mn/2cosβmnk;式中A′为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Z1、Z2分别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mn、β分别为其中一个齿轮的法向模数和齿轮斜角;k为经验系数,取值范围为0.14~0.1517。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间隙齿轮减速箱,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两个齿轮均为斜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为:A′=(Z1+Z2)m文档编号F16H1/04GK1219658SQ97101320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5日专利技术者滕炳炎 申请人:滕炳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间隙齿轮减速箱,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两个齿轮均为斜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为:A′=(Z1+Z2)m↓[n]/2cosβm↓[n]k;式中A′为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Z1、Z2分 别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数;m↓[n]、β分别为其中一个齿轮的法向模数和齿轮斜角;k为经验系数,取值范围为0.14~0.15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炳炎
申请(专利权)人:滕炳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