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及操作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903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使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操作附加构件。操作装置(10)具备:基部(12),其安装于人力驱动车;操作部件(14),其设于基部(12);第一连接部(16),其以能够与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基部(12)或操作部件(14);第二连接部(18),其以能够与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基部(12);以及附加构件(20),其设于基部(12)及操作部件(14)中的至少一者。

Operat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作装置及操作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作装置及操作系统。
技术介绍
在自行车等人力驱动车上设有使用者能够手动操作的操作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多处设置刹车的操作装置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488号公报能够在人力驱动车上设置使用者能够手动操作的附加构件,并不限定于刹车的操作装置。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刹车的操作装置中,正在接近该操作装置的使用者难以操作附加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操作附加构件的操作装置及操作系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操作装置具备:基部,其安装于人力驱动车;操作部件,其设于所述基部;第一连接部,其以能够与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基部或所述操作部件;第二连接部,其以能够与所述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基部;以及附加构件,其设于所述基部及所述操作部件中的至少一者。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操作装置,通过将附加构件设于基部及操作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从而操作操作部件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操作附加构件。另外,通过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从而能够经由动力传递介质而将操作装置与能够共享动力传递系统的多个结构连接。在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的操作装置中,所述操作部件能够摆动地设于所述基部。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通过使操作装置相对于基部摆动,从而使操作装置动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操作附加构件的操作装置。另外,由于操作装置容易操作,因此也能够更容易兼顾附加构件的操作。在根据所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三方面的操作装置中,所述附加构件可装卸地设于所述基部及所述操作部件中的至少一者。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伴有拆卸附加构件的作业。在根据所述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四方面的操作装置中,所述附加构件设于所述基部。根据第四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更可靠地固定及定位附加构件。在根据所述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五方面的操作装置中,所述基部构成为固定于所述人力驱动车的车把,所述附加构件在所述基部上设于使用者在握持所述车把的状态下能够接近的位置。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操作装置,在使用者握持车把的状态下,能够更容易地兼顾使用者接近设于基部的操作部件和使用者接近附加构件。在根据所述第一~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六方面的操作装置中,所述附加构件设于在使用者接触所述操作部件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接近的位置。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更容易地兼顾使用者接近操作部件和使用者接近附加构件。在根据所述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七方面的操作装置中,所述附加构件为变速器的操作装置、驱动单元的模式切换器、悬架的操作装置、可调座杆的操作装置或系统信息显示器。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提供一种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操作变速器的操作装置、驱动单元的模式切换器、悬架的操作装置、可调座杆的操作装置或系统信息显示器的操作装置。在根据所述第一~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八方面的操作装置中,其他操作装置经由所述动力传递介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根据所述第八方面的操作装置,使用者能够任意地操作多个操作装置中的任意一个。在根据所述第一~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九方面的操作装置中,所述基部具有:气缸孔;和活塞,其以能够根据对所述操作部件的输入而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气缸孔,所述动力传递介质为液压油,用于使所述液压油流通的第一软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使所述液压油流通的第二软管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根据所述第九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提供如下操作装置: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操作附加构件的、且具有以液压油为动力传递介质的操作系统。在根据所述第一~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第十方面的操作装置中,所述动力传递介质为包括外管及内芯的鲍登线,所述外管包括第一外管及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外管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根据所述第十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提供如下操作装置: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操作附加构件的、且具有以鲍登线为动力传递介质的操作系统。为了解決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的操作系统具备:所述第一~第十方面中任一项的操作装置;以及被操作装置,其经由所述动力传递介质连接于所述操作装置。根据所述第十一方面的操作系统,能够提供一种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操作附加构件的且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经由操作装置操作被操作装置的操作系统。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操作附加构件。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安装有包括实施方式一的操作装置的操作系统的人力驱动车的结构的模式图;图2为表示包括实施方式一的操作装置的操作系统的立体图;图3为包括操作装置所具有的气缸孔及活塞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表示操作部件和使用者的手H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图5为表示包括变形例一的操作装置的操作系统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变形例二的操作装置的模式图;图7为表示包括实施方式二的操作装置的操作系统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指出,本专利技术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当具有多个实施方式时,也包括组合各实施方式所构成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图1所示的人力驱动车1具有通过前叉FF可旋转地支撑的前轮FH和通过车架FR可旋转地支撑的后轮RH。后轮RH通过经由车链CH向其传递踏板PD的转动力而旋转。踏板PD被使用者操作,该使用者以坐在车座SA上的方式搭乘。把立ST固定于前叉FF的转向管柱。前叉FF及把立ST设置为能够相对车架FR转动。前轮FH的旋转轴和前叉FF的转动轴处于交差或扭曲的位置关系。通过前轮FH的旋转轴根据前叉FF的转向管柱的旋转而相对后轮RH的旋转轴转动,从而使人力驱动车1转向。在图1及后述的图2、图4~图7中,以箭头F示出了人力驱动车1的前进方向。如图2所示,传递有来自使用者的转向力的车把HB设于把立ST。车把HB具有:直线部SP,其以夹着把立ST的方式沿前轮FH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和下拉部DP,其以从直线部SP的两端分别向后下方弯曲的方式延伸。需要指出,“前”、“后”、“左”、“右”、“上”及“下”以及与这些意义相同的术语表示使用者从面向车把HB而坐在车座SA的状态下所观察到的“前”、“后”、“左”、“右”、“上”及“下”。如图2所示,操作系统S1设于人力驱动车1。操作系统S1具备:操作装置10;以及被操作装置100,其经由动力传递介质连接于操作装置10。操作装置10具备:基部12,其安装于人力驱动车1;操作部件14,其设于基部12;第一连接部16,其以能够与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基部12;第二连接部18,其以能够与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基部12;以及附加构件20,其设于基部12及操作部件14中的至少一者。在实施方式一中,操作装置10为相对于后述的主刹车50的副刹车。基部12构成为固定于人力驱动车1的车把HB。基部12具有夹持车把HB的夹紧件12a。夹紧件12a的一部分与基部12一体地设置。在实施方式一中,基部12固定于车把HB的直线部SP。如图3所示,操作部件14可摆动地设于基部12。操作部件14设置为能够以摆动轴部12b为轴而摆动。摆动轴部12b支撑于基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装置,其具备:基部,其安装于人力驱动车;操作部件,其设于所述基部;第一连接部,其以能够与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基部或所述操作部件;第二连接部,其以能够与所述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基部;以及附加构件,其设于所述基部及所述操作部件中的至少一者。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30 JP 2018-0682931.一种操作装置,其具备:基部,其安装于人力驱动车;操作部件,其设于所述基部;第一连接部,其以能够与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基部或所述操作部件;第二连接部,其以能够与所述动力传递介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基部;以及附加构件,其设于所述基部及所述操作部件中的至少一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件能够摆动地设于所述基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附加构件可装卸地设于所述基部及所述操作部件中的至少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附加构件设于所述基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基部构成为固定于所述人力驱动车的车把,所述附加构件在所述基部上设于使用者在握持所述车把的状态下能够接近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附加构件设于在使用者接触所述操作部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裕司酒井拓真森一磨中仓正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