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缓震鞋底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87752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缓震鞋底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包括: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设置在相邻两层气泡片材之间的热熔胶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鞋底内部缓震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气囊式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该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具有科技感外观结构,同时在受到外力冲击情况下,力会在各个气泡变形下快速在各层气泡片材转导下消散,具有很好的缓震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舒适性,且不易因单一气囊结构漏气而损坏;并且采用该鞋底内部缓震结构为内部缓震结构的缓震鞋底的减震性能处于较高水平,并有较低的能量回归率可以很好的释放运动落地冲击。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缓震鞋底的减震G值疲劳前为10.7,疲劳后为11.8,能量回归率为36.9%。

A shoe sole internal shock-absorbing structure, shock-absorbing shoe sol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缓震鞋底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型鞋底缓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缓震鞋底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消费者穿着体验需求,追求独特的科技感外观的同时又需要有舒适度及功能性。目前市面上有的气垫减震结构都为大气囊结构,外观如出一辙;功能上虽有一定缓震作用,但为保证气囊结构的可靠性,整体结构上会偏硬,影响舒适度。并且单一气囊结构存在在受到尖锐物品强压下易破裂的问题,而一旦气囊漏气整个结构的功能性便会消失。因此,开发一款能够代替市面上现有气囊式结构从而解决其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的鞋底缓震结构,在满足结构型鞋底舒适性、功能性的同时,不易因单一气囊结构漏气而损坏,以满足市场需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缓震鞋底及其制备方法,该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同时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和缓震性能,且不易因单一气囊结构漏气而损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包括: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设置在相邻两层气泡片材之间的热熔胶膜。优选的,所述气泡片材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包括得创70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科思创UT7-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和路博润BF-92牌号聚氨酯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气泡片材中的气泡为圆柱形;所述气泡的直径为3.5mm~10mm,饱和度为30%~90%,高度为3mm~10mm,壁厚为0.25mm~0.35mm。优选的,所述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中底层的气泡片材的壁厚大于顶层的气泡片材的壁厚。优选的,所述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的层数为2层~8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缓震鞋底,包括:外部支撑结构;所述外部支撑结构具有空腔;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内部缓震结构;所述内部缓震结构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设置在所述外部支撑结构底部的保护结构。优选的,所述外部支撑结构为聚氨酯射出部件;所述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大于等于12MPa,断裂伸长率大于等于550%。优选的,所述保护结构为橡胶材料部件;所述橡胶材料的DIN磨耗小于等于60mm,动态止滑的湿式系数大于等于0.35,动态止滑的干式系数大于等于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缓震鞋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多层气泡片材进行堆叠并在各层之间放入热熔胶膜,进行第一次微波处理,冷却后得到内部缓震结构;b)将步骤a)得到的内部缓震结构放入外部支撑结构的空腔中,进行第二次微波处理,定型后,再在所述外部支撑结构底部贴合保护结构,得到缓震鞋底。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第一次微波处理的温度为125℃~1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缓震鞋底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包括: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设置在相邻两层气泡片材之间的热熔胶膜。本专利技术提供鞋底内部缓震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气囊式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该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具有科技感外观结构,同时在受到外力冲击情况下,力会在各个气泡变形下快速在各层气泡片材转导下消散,具有很好的缓震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舒适性,且不易因单一气囊结构漏气而损坏;并且采用该鞋底内部缓震结构为内部缓震结构的缓震鞋底的减震性能处于较高水平,并有较低的能量回归率可以很好的释放运动落地冲击。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缓震鞋底的减震G值疲劳前为10.7,疲劳后为11.8,能量回归率为36.9%。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加热均匀、快速,并且无污染,能够避免刷胶贴合工艺在组合过程中胶水渗透影响外观品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中气泡片材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在受到外力冲击情况下力在各层气泡片材转导消散实现缓震性能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震鞋底的外部支撑结构的后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震鞋底的外部支撑结构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震鞋底的保护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震鞋底的实物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缓震鞋底的制备方法主要流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包括: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设置在相邻两层气泡片材之间的热熔胶膜。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泡片材的材质优选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优选包括得创70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科思创UT7-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和路博润BF-92牌号聚氨酯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得创70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和/或科思创UT7-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更更优选为得创70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上述得创70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科思创UT7-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和路博润BF-92牌号聚氨酯材料的市售商品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泡片材在生产过程中,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抗拉强度、延伸性、结晶成型要求较高,若材料选择不恰当,非常容易造成成型不良及孔洞变形等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泡片材的软化点优选为135℃~145℃,更优选为140℃;所述气泡片材的熔化点优选为150℃~160℃,更优选为155℃。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气泡片材的生产设备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气泡片材产线生产设备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泡片材中的气泡优选为圆柱形;本专利技术采用圆柱形气泡,具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和不易变形的性质,是最佳力传导、力学均散的立体形状。请参阅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中气泡片材的俯视图。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泡的直径优选为3.5mm~10mm,更优选为6.5mm;所述气泡的饱和度优选为30%~90%,更优选为60%;所述气泡的高度优选为3mm~10mm,更优选为6mm;所述气泡的壁厚优选为0.25mm~0.35m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泡片材中的气泡的形状、直径、高度、饱和度(充气量)、壁厚对气泡片材的舒适度及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其中壁厚大的气泡片材具有柔软的舒适度及好的缓震性能,但支撑性能差;而壁厚小的气泡片材,缓震性能、支撑性能好,但舒适度一般。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中各层气泡片材可以为相同壁厚的气泡片材,也可以为不同壁厚的气泡片材,优选为不同壁厚的气泡片材;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中底层的气泡片材的壁厚大于顶层的气泡片材的壁厚,从而使壁厚小的气泡片材(顶层)靠近足底部以起到柔软托起的增加舒适度的作用,并可以增加减震效能,而壁厚大的气泡片材在底层,形成缓震、支撑的气泡矩阵。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的层数优选为2层~8层,更优选为4层~6层,更更优选为5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多层堆叠的气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包括: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设置在相邻两层气泡片材之间的热熔胶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包括: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设置在相邻两层气泡片材之间的热熔胶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片材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包括得创70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科思创UT7-85AU牌号聚氨酯材料和路博润BF-92牌号聚氨酯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片材中的气泡为圆柱形;所述气泡的直径为3.5mm~10mm,饱和度为30%~90%,高度为3mm~10mm,壁厚为0.25mm~0.3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中底层的气泡片材的壁厚大于顶层的气泡片材的壁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内部缓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堆叠的气泡片材的层数为2层~8层。6.一种缓震鞋底,包括:外部支撑结构;所述外部支撑结构具有空腔;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内部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新吴志诚张晓龙黄山高哲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