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垫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59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垫鞋,其包括中底、气垫和大底,其中,所述中底足后跟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嵌合部并且第一嵌合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气垫上表面设有第二嵌合部并且第二嵌合部设有贯穿孔,第一嵌合部和第二嵌合部相嵌合并且支撑柱插设贯穿孔,所述大底粘合在气垫和支撑柱下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长久维持足部稳定,延长鞋子使用寿命。

A kind of air cushion sho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垫鞋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气垫鞋。
技术介绍
气垫鞋是一种在鞋底设置气垫的鞋子,因其能够减小运动者在剧烈运动中受伤的几率而受到广大运动爱好者的青睐。由于气垫除了起到减震作用还起支撑作用,因此当气垫出现意外漏气时,容易导致足底支撑不足,使得行走或跑步不稳定。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垫,具有保持足部稳定的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气垫鞋,包括中底、气垫和大底,其中,所述中底足后跟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嵌合部并且第一嵌合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气垫上表面设有第二嵌合部并且第二嵌合部设有贯穿孔,第一嵌合部和第二嵌合部相嵌合并且支撑柱插设贯穿孔,所述大底粘合在气垫和支撑柱下表面。进一步的,设中底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为第一虚拟线,贯穿孔的虚拟圆心设在第一虚拟线的八分之一长度的位置,设垂直第一虚拟线并穿过虚拟圆心的线为第二虚拟线,贯穿孔的半径为第二虚拟线长度的百分之三十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嵌合部下表面于支撑柱的外周设有弧状凸面,所述第二嵌合部上表面对应弧状凸面设有弧状凹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嵌合部前端的下表面设有定位凸部并且该定位凸部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气垫对应定位凸部设有第二定位槽并且对应第一定位槽设有定位凸块。进一步的,所述大底和中底足前掌部的下表面均设有弧形凹腔,弧形凹腔外周设有供弧形凹腔形变的环形槽。进一步的,所述气垫和大底均具有U型侧面。进一步的,所述气垫包括形状一致的外气垫和弹性内气垫,所述弹性内气垫设在外气垫内部并且弹性内气垫和外气垫充满气体,气压关系为:外气垫气压>弹性内气垫气压>标准大气压。进一步的,所述中底采用EVA或者TPU材质注塑成型,所述外气垫和弹性内气垫均采用TPU吹塑成型,所述大底采用橡胶注塑成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气垫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有中底、气垫和大底,有益效果在于:其一,中底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在足后跟部的主要着力点设置了支撑柱,支撑柱为足后跟部提供支撑力,保证足部稳定。其二,支撑柱插设在气垫的贯穿孔内,因此足后跟的其它着力点由气垫支撑,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而且支撑柱和贯穿孔相互限位,有效防止气垫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偏位。其三,整个足后跟具有支撑柱和气垫双重支撑,当气垫因刺破而泄气时,还有支撑柱为足后跟提供支撑,从而维持足部稳定,延长鞋子使用寿命。其四,大底设在底部起到防滑耐磨的作用,大底有同时与气垫和支撑柱粘合,不仅加强中底和支撑柱嵌合结构强度,而且使气垫上下表面有中底和大底夹设,防止气垫在上下方向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形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鞋底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底的底部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气垫的外形结构立体图。图5为贯穿孔设置位置示意图。图6为外气垫完好时气垫的外形结构俯视图。图7为外气垫破损时气垫的外形结构俯视图。图中:中底-1,第一嵌合部-11,支撑柱-111,弧状凸面-112,定位凸部-113,第一定位槽-1131;气垫-2,第二嵌合部-21,贯穿孔-211,弧状凹面-212,第二定位槽-213,定位凸块-2131;大底-3;弧形凹腔-41,环形槽-42,弯折槽-43;外气垫-51,弹性内气垫-5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4所示,一种气垫鞋,包括中底、气垫2和大底3,其中,所述中底足后跟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嵌合部11,具体可设在足后跟部上下方向的中部位置,并且第一嵌合部11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111,所述气垫2上表面设有第二嵌合部21并且第二嵌合部21设有贯穿孔211,第一嵌合部11和第二嵌合部21相嵌合并且支撑柱111插设贯穿孔211,所述大底3粘合在气垫2和支撑柱111下表面。具体的,支撑柱111的下表面与贯穿孔211下表面持平,因此中底和气垫2嵌合后,二者的下表面为平整实体面,具有充足的粘合面积,从而保证粘合强度。这样,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设计点在于中底、气垫2和大底3的结构和嵌合设计,产生如下效果:其一,中底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在足后跟部的主要着力点设置了支撑柱111,支撑柱111为足后跟部提供支撑力,保证足部稳定。其二,支撑柱111插设在气垫2的贯穿孔211内,因此足后跟的其它着力点由气垫2支撑,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而且支撑柱111和贯穿孔211相互限位,有效防止气垫2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偏位。其三,整个足后跟具有支撑柱111和气垫2双重支撑,当气垫2因刺破而泄气时,还有支撑柱111为足后跟提供支撑,从而维持足部稳定,延长鞋子使用寿命。其四,大底3设在底部起到防滑耐磨的作用,大底3有同时与气垫2和支撑柱111粘合,不仅加强中底和支撑柱111嵌合结构强度,而且使气垫2上下表面有中底和大底3夹设,防止气垫2在上下方向移动。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作为贯穿孔211和支撑柱111的更具体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设中底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为第一虚拟线L1,贯穿孔211的虚拟圆心O设在第一虚拟线L1的八分之一长度的位置,即从鞋后端部向前测量八分之一长度,根据人体工程学,该位置为人体足部的主要受力点。设垂直第一虚拟线L1并穿过虚拟圆心O的线为第二虚拟线L2,贯穿孔211的半径R为第二虚拟线L2长度的百分之三十五,使得贯穿孔211覆盖的面积为主要人体足部的主要受力面。如此,从主要受力点到主要受力面对贯穿孔211的位置和面积都做了精确设置,也就限定了插入贯穿孔211的支撑柱111对足底的支撑面,保证了支撑柱111为足底提供充足的支撑面和支撑力,这样,当气垫2意外刺破时,支撑柱111的支撑力足够维持足部稳定,因此气垫2损坏后还能继续穿着,从而延长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第一嵌合部11下表面于支撑柱111的外周设有弧状凸面112,所述第二嵌合部21上表面对应弧状凸面112设有弧状凹面212,弧状凸面112和弧状凹面212紧密嵌合,二者主要分布在足后跟的其它受力面,与足底先接触的是弧状凸面112,其具有被外凸弧状结构在足部压力作用下容易顺着弧面向外周变形,并将压力传递到弧状凹面212,弧状凹面212吸收压力后也向外周变形,达到吸力减震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嵌合部11前端的下表面设有定位凸部113并且该定位凸部113设有第一定位槽1131,所述气垫2对应定位凸部113设有第二定位槽213并且对应第一定位槽1131设有定位凸块2131。中底与气垫2组装时,定位凸部113和第二定位槽213相嵌合,第一定位槽1131和定位凸块2131相嵌合,使中底与气垫2前端嵌合更稳定。优选的,所述大底3和中底足前掌部的下表面均设有弧形凹腔41,弧形凹腔41外周设有供弧形凹腔41形变的环形槽42,弧形凹腔41在光滑地面行走时,内部的空气会在弧形凹腔41向环形槽42变形时逐渐被排出,最后形成真空环境,产生负压,加强了鞋底与地面的吸附力,从而提升防滑性能。中底前掌区域的底部还设有若干个条弯折槽43,有利于鞋底弯折,走路更省力。优选的,所述气垫2和大底3均具有U型侧面,符合人体足部外轮廓。作为本专利技术气垫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如图6、7所示,所述气垫包括形状一致的外气垫51和弹性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垫鞋,包括中底、气垫和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足后跟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嵌合部并且第一嵌合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气垫上表面设有第二嵌合部并且第二嵌合部设有贯穿孔,第一嵌合部和第二嵌合部相嵌合并且支撑柱插设贯穿孔,所述大底粘合在气垫和支撑柱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垫鞋,包括中底、气垫和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足后跟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嵌合部并且第一嵌合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气垫上表面设有第二嵌合部并且第二嵌合部设有贯穿孔,第一嵌合部和第二嵌合部相嵌合并且支撑柱插设贯穿孔,所述大底粘合在气垫和支撑柱下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垫鞋,其特征在于,设中底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为第一虚拟线,贯穿孔的虚拟圆心设在第一虚拟线的八分之一长度的位置,设垂直第一虚拟线并穿过虚拟圆心的线为第二虚拟线,贯穿孔的半径为第二虚拟线长度的百分之三十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合部下表面于支撑柱的外周设有弧状凸面,所述第二嵌合部上表面对应弧状凸面设有弧状凹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垫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合部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辉何炳利简中明姚家兵谭远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