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RB15CT老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44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BRB15CT老炼板,包括电源正端、电源负端、保险管和工作区,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正端和电源负端经保险管引入所述的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包括多个并联的试验回路,每个所述试验回路包括一定数量的串联的试验工位,所述试验工位上安装MBRB15CT器件;可实现小批量或者大批量的MBRB15CT功率老炼试验。

An MBRB15CT Old Refining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BRB15CT老炼板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可靠性测试
,特别是指一种可对MBRB15CT进行功率老炼实验的电路板,即MBRB15CT整流桥功率老炼板。
技术介绍
老炼试验能够缩短器件早期失效的时间,能充分暴露器件绝大部分的失效机理,是提高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有效措施。由于DDPAK封装双二极管输出电流大、封装形式特殊,因此对MBRB15CT进行功率老炼试验难度较大,传统的方法只能实现小批量的MBRB15CT整流桥的功率老炼实验,且操作方法繁琐、可靠性差,不适用于大批量的MBRB15CT整流桥的可靠性测试,由于没有专用的测试工装,器件在试验过程中因电应力和散热不当而容易损坏,MBRB15CT整流桥的使用可靠性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MBRB15CT老炼板,使老炼试验操作更加简单、可靠。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MBRB15CT老炼板,包括电源正端、电源负端、保险管和工作区,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正端和电源负端经保险管引入所述的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包括多个并联的试验回路,每个所述试验回路包括一定数量的串联的试验工位,所述试验工位上安装MBRB15CT器件;所述MBRB15CT器件包括二极管的正极引脚a、b和二极管的负极引脚c,电源正端可切换的连接至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第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a或引脚b;试验回路上相邻的两个MBRB15CT器件,前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c可切换的连接至后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a或引脚b;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最后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c连接至电源负端;从而在电源正端接通至引脚a或引脚b时,分别将MBRB15CT器件内的两个二极管接入试验回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试验工位上还包括接线柱,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第一个工位上的接线柱连接至电源正端,并且可切换的连接至该试验工位上的MBRB15CT器件的引脚a或引脚b;第二至最后一个工位上的接线柱连接至前一个工位上MBRB15CT器件的引脚c,并且可切换的连接至该试验工位上的MBRB15CT器件的引脚a或引脚b。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接线柱采用钮子开关在引脚a和引脚b之间切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通过板间跳线可以实现对特定数量的MBRB15CT器件进行功率老炼试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试验工位采用抱式簧片夹紧固定所述MBRB15CT器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增加焊盘、引线的宽度和厚度。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相邻的两路试验回路之间采用大间距的布置方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工作区包括3个并联的试验回路,每个所述试验回路包括5个串联的试验工位。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MBRB15CT老炼板,可实现小批量或者大批量的MBRB15CT功率老炼试验。实际操作时只需要将MBRB15CT器件卡紧在试验工位上,操作简单,运行可靠,通过跳线的方式能够实现1~15个器件之间任意数量器件的可靠的功率老炼试验,大大提高了产品批生产过程中试验效率。同时,每个试验工位通过接线柱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灵活的实现每只器件内部任意两个二极管进行试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MBRB15CT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MBRB15CT内部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MBRB15CT功率老炼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MBRB15CT整流桥功率老炼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ai、bi、ci表示MBRB15CT器件的引脚,其中,i表示器件序号。一种MBRB15CT老炼板,包括电源正端、电源负端、保险管和工作区,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正端和电源负端经保险管引入所述的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包括多个并联的试验回路,每个所述试验回路包括一定数量的串联的试验工位,所述试验工位上安装MBRB15CT器件。如图1所示,为MBRB15CT器件的封装结构,MBRB15CT是一种小尺寸、大输出电流的功率整流器件,内部封装了两只整流二极管,如图2和图3所示,经DDPAK封装的MBRB15CT器件一共包括3个外接引脚,第一只二极管和第二只二极管的负极引脚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引脚c、第一只二极管的正极引脚a以及第二只二极管的正极引脚b。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MBRB15CT功率老炼原理示意图,图例中,电源正端通过保险管连接到接线柱A,接线柱A可以通过引线连接第一只MBRB15CT器件的a1或b1引脚,第一只器件的c1引脚连接在接线柱B上;接线柱B可以通过引线连接第二只MBRB15CT器件a2或b2引脚,第二只MBRB15CT器件的c2引脚连接在接线柱C上;接线柱C可以通过引线连接第三只MBRB15CT器件a3或b3引脚,第三只MBRB15CT器件的c3引脚连接在电源负端,从而接通整个电源回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为了满足一组三只器件所有内部二极管(六只)均可以试验,试验应分为两次进行:1、当接线柱A与a1、B与a2、C与a3相连接时,试验中电流流向为:电源正端—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5—电源负端,从而实现对三组器件内部二极管d1、d3、d5的老炼试验;2、当接线柱A与b1、B与b2、C与b3相连接时,试验中电流流向为:电源正端—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6—电源负端,从而实现对三组器件内部二极管d2、d4、d6的老炼试验。可选的,A与a1、b1采用固定连线+钮子开关的方式进行连接,可实现不同回路的切换。经过上述两个步骤,完成对一个实验回路的各MBRB15CT的二极管功率的老炼实验。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单个回路的MBRB15CT数量可以根据电源负载能力进行适应调整。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MBRB15CT整流桥功率老炼板结构示意图,在设计老炼板时考虑到试验所对应试验设备的负载能力、外部散热条件以及器件内部散热等,同时还需要考虑该老炼板需要满足批量进行试验的需求,对试验工位进行合理、可靠的安排。在满足负载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单次试验数量,对试验工位采用串并联组合电路,考虑到设备负载能力,以及为满足散热需求设置的器件间距,采用5个串联、3路并联的设计方式,使整板试验工位达到15个。在试验前,将MBRB15CT整流桥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试验工位上,若某一回路中MBRB15CT整流桥的数量不足5个,则将最后一个工位的引脚c通过跳线连接至电源负极,接通电源,进行一次试验;然后切换到另一路二极管,接通电源,进行试验,经过上述两个步骤,完成对三个实验回路的各MBRB15CT的二极管功率的老炼实验。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老炼板上用于夹持单个MBRB15CT器件的器件夹具采用抱式簧片夹紧设计,其中器件夹具是指每个试验工位所示的夹具;抱式簧片夹紧方式可增加MBRB15CT器件与器件夹具簧片的导热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BRB15CT老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正端、电源负端、保险管和工作区,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正端和电源负端经保险管引入所述的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包括多个并联的试验回路,每个所述试验回路包括一定数量的串联的试验工位,所述试验工位上安装MBRB15CT器件;所述MBRB15CT器件包括二极管的正极引脚a、b和二极管的负极引脚c,电源正端可切换的连接至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第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a或引脚b;试验回路上相邻的两个MBRB15CT器件,前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c可切换的连接至后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a或引脚b;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最后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c连接至电源负端;从而在电源正端接通至引脚a或引脚b时,分别将MBRB15CT器件内的两个二极管接入试验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BRB15CT老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正端、电源负端、保险管和工作区,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正端和电源负端经保险管引入所述的工作区,所述工作区包括多个并联的试验回路,每个所述试验回路包括一定数量的串联的试验工位,所述试验工位上安装MBRB15CT器件;所述MBRB15CT器件包括二极管的正极引脚a、b和二极管的负极引脚c,电源正端可切换的连接至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第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a或引脚b;试验回路上相邻的两个MBRB15CT器件,前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c可切换的连接至后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a或引脚b;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最后一个MBRB15CT器件的引脚c连接至电源负端;从而在电源正端接通至引脚a或引脚b时,分别将MBRB15CT器件内的两个二极管接入试验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BRB15CT老炼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试验工位上还包括接线柱,每个所述试验回路的第一个工位上的接线柱连接至电源正端,并且可切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洪涛贾民杰张凡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