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原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40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6:44
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包括击实筒,还包括上垫片、下垫片、驱动杆和施力杆,所述击实筒包括若干钢片,钢片的一侧设有凹槽I,钢片的另一侧设有凸起,一个钢片的凹槽I与另一个钢片的凸起相配合;凹槽I与凸起上均设有连接部,钢片之间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并组成通透的腔体;腔体的下部与下垫片相配合,腔体的上部与上垫片相配合;上垫片的上部设有驱动杆,上垫片借助驱动杆在腔体内上下移动;施力杆的下部与钢片的上部相配合,借助施力杆推动钢片下移并脱离击实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击实筒采用拼装式,并利用滚动摩擦接触方式,大大减小摩擦力,人工推动即完成脱模,具有脱模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对土样损伤小,实验数据准确度高的优点。

A Consolidated Compaction Te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工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实验室进行土的击实试验,是研究土压实性的基本方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击实仪,它分轻型和重型两种。击实仪包括击实筒、击实锤及导筒等,击实筒有不同的规格:小击实筒内径100mm,高127mm,容积997cm3;大击实筒内径152mm,高120mm,容积2177cm3。击实筒用来盛装制备土样,室内击实试验是为了确定扰动土在一定的击实功能下干密度随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以求得土的最大干密度(ρdmax)和最优含水率(ωop),了解土的压实特性,为工程设计和现场碾压提供土的压实性资料。传统的击实筒为一体式套筒,试样脱离套筒时,由于土样与击实筒之间摩擦力较大,需借助大型液压脱模机脱模,整个过程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且仪器设备笨重,土样易刮伤,严重影响了干密度计算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包括击实筒,还包括上垫片、下垫片、旋紧结构和施力顶丝,所述击实筒包括若干钢片,所述钢片的一侧设有凹槽I,钢片的另一侧设有凸起,一个钢片的凹槽I与另一个钢片的凸起相配合,凹槽I与凸起之间留有缝隙,以减小钢片上下相对移动时的摩擦力;所述凹槽I与凸起上均设有连接部,钢片之间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且所有的钢片连接组成上下通透的腔体,除凹槽I与凸起之间钢片的其它接触部分均为紧密接触,以防止土样漏出;所述腔体的上部与上垫片相配合,腔体的下部与下垫片相配合,上垫片、腔体与下垫片三者相配合可固定土样,利于后期脱模;所述上垫片是由钢制成的上垫片,上垫片的上部设有驱动杆,上垫片借助驱动杆在腔体内上下移动,以便对不同大小的土样进行固定;所述施力杆的下部与钢片的上部接触,借助施力杆推动钢片下移,即可使钢片逐步脱离击实筒。具体地,所述驱动杆包括钢板I和钢柱I,所述钢柱I上设有螺纹,钢柱I的一端与钢板I固定连接,钢柱I的另一端与上垫片的上部螺纹连接,上垫片的上部设有螺旋槽,钢柱I的螺纹端位于螺旋槽内;所述钢板I为十字形的钢板,且十字形的端部均设有圆角。圆角的设立可方便使用人员握拿,防止割伤。具体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滚珠,凸起的两侧均匀分布凹槽II,所述滚珠位于凹槽II内,且与凹槽II活动连接,且内外侧滚珠对应的角度一致;滚珠的一部分突出于凹槽II,并与另一个钢片的凹槽I的内壁接触。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均匀分布于凹槽I的两侧,滑槽的轨道方向与击实筒的轴向方向一致,滚珠在滑槽的轨道内滚动,滑槽的轨道与凹槽II的分布相对应。优选地,所述滚珠穿过转轴后与凹槽II活动连接,滚珠在转轴上滑动,并以转轴为中心旋转;滚珠与凹槽II之间留有缝隙,以减少滚珠与凹槽II的摩擦力;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凹槽II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反力架和固定底板,所述反力架的下部与固定底板固定连接,反力架的上部设有螺旋孔和通孔,驱动杆的下部穿过螺旋孔后与上垫片螺纹连接,旋紧驱动杆可以调节上垫片在腔体内上下移动,施力杆的下部穿过通孔后与钢片接触,下压施力杆可以使钢片逐步脱离击实筒;击实筒位于下垫片和上垫片之间,下垫片位于击实筒和固定底板之间;所述固定底板是由铁块制成的固定底板,固定底板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为水平面;固定底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圆柱孔,下垫片的下部位于圆柱孔内。固定底板起到固定下垫片和击实筒的作用,同样地,反力架可以起到固定驱动杆和施力杆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反力架为C型支架,反力架底部的非连接端的端部与固定底板垂直固定连接;反力架的内外侧拐角、反力架上部的非连接端的端部均设有圆角,圆角即可以起到加固反力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防止使用人员被割伤。具体地,所述下垫片包括钢板III和钢柱III,钢板III的上部与腔体的下部相配合,钢板III的下部与钢柱III固定连接;所述钢柱III位于圆柱孔内。下垫片放置在固定底板上,便于给土样提供水平的置放平台。具体地,所述施力杆包括钢板II和钢柱II,钢柱II的上部与钢板II固定连接,钢柱II的下部与钢片接触。优选地,钢片的上部设有凹槽III,钢柱II位于凹槽III内。人工向施力杆向下施压,可以对钢片进行脱模。优选地,所述钢片为圆弧状钢片。相比以前的装置,本技术的击实筒采用拼装方式,将附有滚珠和滑槽的钢片拼装在一起,限制径向约束力;待击实过程完成后,将拼装击实筒逐一单片脱离脱模;滚珠与滑槽之间采用滚动摩擦接触方式,减少了瞬时土样与钢片间、钢片与钢片间的摩擦力,由于大大减缩摩擦力,采用人工推动的方法即可完成脱模过程,且脱模过程对土样损伤较小,节约能源,试验误差较小。总之,本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拆卸方便,省时省力,且脱模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实验数据准确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击实筒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A-A凸起切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A-A凹槽切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钢片切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C-C凸起切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B-B凹槽切面图。图8为本技术的固定底板切面图。图9为本技术的下垫片切面图。图10为本技术的上垫片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反力架主视图。图12为本技术的驱动杆主视图。图13为本技术的施力杆切面图。图中,1为击实筒,2为上垫片,3为下垫片,4为驱动杆,5为施力杆,6为固定底板,7为反力架,8为凹槽I,9为凸起,10为滚珠,11为滑槽,12为圆柱孔,13为凹槽III,14为螺旋孔,15为通孔,16螺旋槽,17为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包括击实筒1,还包括上垫片2、下垫片3、驱动杆4和施力杆5,所述击实筒1包括若干钢片,所述钢片的一侧设有凹槽I8,钢片的另一侧设有凸起9,一个钢片的凹槽I8与另一个钢片的凸起9相配合;所述凹槽I8与凸起9上均设有连接部,所述钢片之间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所有钢片连接并组成上下通透的腔体17;所述腔体17的上部与上垫片2相配合,腔体17的下部与下垫片3相配合,上垫片2与下垫片3相配合可固定土样;所述上垫片2的上部设有驱动杆4,上垫片2借助驱动杆4在腔体17内上下移动;所述施力杆5的下部与钢片的上部相配合,借助施力杆5推动钢片下移,即可使钢片逐步脱离击实筒1。本实施例中,击实筒1的直径为152mm,高度为120mm,击实筒1由5片厚度为40mm、角度为108°的弧状钢片组成。具体地,所述驱动杆4包括钢板I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包括击实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垫片(2)、下垫片(3)、驱动杆(4)和施力杆(5),所述击实筒(1)包括若干钢片,所述钢片的一侧设有凹槽I(8),钢片的另一侧设有凸起(9),一个钢片的凹槽I(8)与另一个钢片的凸起(9)相配合;所述凹槽I(8)与凸起(9)上均设有连接部,所述钢片之间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并组成通透的腔体(17);所述腔体(17)的下部与下垫片(3)配合,腔体(17)的上部与上垫片(2)配合;所述上垫片(2)的上部设有驱动杆(4),上垫片(2)借助驱动杆(4)在腔体(17)内上下移动;所述施力杆(5)的下部与钢片的上部相配合,借助施力杆(5)推动钢片下移并脱离击实筒(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包括击实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垫片(2)、下垫片(3)、驱动杆(4)和施力杆(5),所述击实筒(1)包括若干钢片,所述钢片的一侧设有凹槽I(8),钢片的另一侧设有凸起(9),一个钢片的凹槽I(8)与另一个钢片的凸起(9)相配合;所述凹槽I(8)与凸起(9)上均设有连接部,所述钢片之间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并组成通透的腔体(17);所述腔体(17)的下部与下垫片(3)配合,腔体(17)的上部与上垫片(2)配合;所述上垫片(2)的上部设有驱动杆(4),上垫片(2)借助驱动杆(4)在腔体(17)内上下移动;所述施力杆(5)的下部与钢片的上部相配合,借助施力杆(5)推动钢片下移并脱离击实筒(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4)包括钢板I和钢柱I,所述钢柱I上设有螺纹,钢柱I的一端与钢板I固定连接,钢柱I的另一端与上垫片(2)的上部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滚珠(10),所述凸起(9)的两侧均匀分布凹槽II,所述滚珠(10)位于凹槽II内,且与凹槽II活动连接;滚珠(10)的一部分突出于凹槽II,并与另一个钢片的凹槽I(8)的内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式击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滑槽(11),所述滑槽(11)均匀分布于凹槽I(8)的两侧,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松孙玉周白林杰仝姗姗张真权岳超辉常利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