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热系统、储热供热联合系统以及汽轮发电机组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829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动力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热系统、储热供热联合系统以及汽轮发电机组供热系统。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对热网回水进行加热的储热加热器(1)以及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相连用于储存加热后的水并向热网供水的储热装置(2),所述储热加热器(1)用于与汽轮机相连以抽取所述汽轮机内蒸汽并通过所述蒸汽对所述储热加热器(1)中的水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热系统当机组处于中高负荷时,可以利用多从汽轮机中抽汽对储热系统中的热网回水进行加热并储存在所述储热装置中;当机组超低负荷运行时,储热装置的水全部或部分向热网供热,这样就实现了机组超低负荷运行,提高火力发电厂在供热期的超低负荷调峰与供热能力。

Heat storage system, combined heat storage and heating system and heat supply system of Turbogenerat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热系统、储热供热联合系统以及汽轮发电机组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能动力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储热系统、储热供热联合系统以及汽轮发电机组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利用火力发电厂抽汽对城市、工业园区等供热是提高火力发电厂能源转换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而现有技术中,不论是采用抽凝还是循环水供热的机组,由于均未采用储热技术,要让发电机组达到超低负荷运行机组经济性很差,因此在满足超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下,需要解决大容量储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机组无法解决大容量储热问题,提供一种储热系统,该系统通过水介质进行储热,实现机组超低负荷运行,提高火力发电厂在供热期的超低负荷调峰与供热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储热系统,包括用于对热网回水进行加热的储热加热器以及与所述储热加热器相连用于储存加热后的水并向热网供水的储热装置,所述储热加热器用于与汽轮机相连以抽取所述汽轮机内蒸汽并通过所述蒸汽对所述储热加热器中的水进行加热。优选地,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热网回水管道与所述储热加热器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优选地,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热网回水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与所述储热加热器之间通过第二管道相连,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储热循环泵。优选地,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热网回水管道与所述蓄水箱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优选地,所述储热加热器与所述汽轮机通过第一蒸汽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优选地,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热网供水管道与所述储热装置之间的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输送泵和第四阀门。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热供热联合系统,包括热网加热器和以上任意方案所述的储热系统,所述热网加热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通入热网回水,所述出水口用于排出热网供水,所述热网加热器用于与所述汽轮机相连以抽取所述汽轮机内蒸汽并通过所述蒸汽对所述热网加热器中的水进行加热。优选地,所述储热供热联合系统包括热网回水管道和热网供水管道,所述热网回水管道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热网供水管道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热网加热器与所述汽轮机之间通过第二蒸汽管道相连。优选地,所述热网回水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五阀门和热网循环泵,所述热网供水管道上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二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七阀门。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汽轮发电机组供热系统,包括以上任意所述的储热供热联合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储热系统当机组处于中高负荷时,可以利用多从汽轮机中抽汽对储热系统中的热网回水进行加热;当机组超低负荷运行时,储热装置的水全部或部分向热网供热,这样就实现了机组超低负荷运行,提高火力发电厂在供热期的超低负荷调峰与供热能力,为电网调频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保证了机组的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储热供热联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储热加热器、2—储热装置、3—热网回水管道、4—第一管道、5—第一阀门、6—蓄水箱、7—第二管道、8—储热循环泵、9—第三管道、10—第二阀门、11—第一蒸汽管道、12—第三阀门、13—热网供水管道、14—第四管道、15—输送泵、16—第四阀门、17—热网加热器、18—第二蒸汽管道、19—第五阀门、20—热网循环泵、21—第六阀门、22—第七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结合图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储热系统,包括用于对热网回水进行加热的储热加热器1以及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相连用于储存加热后的水并向热网供水的储热装置2,所述储热加热器1用于与汽轮机相连以抽取所述汽轮机内蒸汽并通过所述蒸汽对所述储热加热器1中的水进行加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储热系统当机组处于中高负荷时,可以通过多从汽轮机中抽汽对储热系统中的热网回水进行加热并储存在所述储热装置中以实现储热;当机组超低负荷运行时,需减少机组高、中、低压缸的供气量,由此将导致汽轮机中用于加热的抽汽量不足,此时可以将储热装置中的水全部或部分向热网补充供热,这样就保证了即使机组超低负荷运行时仍能满足供热需求,提高了火力发电厂在供热期的超低负荷调峰与供热能力,为电网调频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保证了机组的经济性。简单来说,当机组的产热量高于热网所需热量时,可通过储热装置将富余的热量储存起来,而当机组的产热量低于热网所需热量时,可通过储热装置释放热以补充供热的不足,满足了电厂超低负荷调频的要求。其中,为方便将热网回水进行加热,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热网回水管道3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的第一管道4,所述第一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5。当打开所述第一阀门5时,热网回水便通过所述第一管道4进入所述储热加热器1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所述储热加热器1内部设有用于流通热网回水的管道,管道外部填充有从所述汽轮机中抽取的蒸汽,从而实现对所述管道中热网回水的加热,加热后的水将进入所述储热装置2进行储存。当热网回水量过多时,也就是系统内无法达到水平衡时,此时若打开所述第一阀门5,大量的热网回水进入所述储热加热器1后将无法保证加热效果,对此,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增设用于储存所述热网回水的蓄水箱6以解决上述问题,来平衡系统中的水量。所述蓄水箱6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之间通过第二管道7相连,所述第二管道7上设有储热循环泵8。由此,过量的水将被储存在所述蓄水箱6中,再通过所述储热循环泵8不断将所述蓄水箱6中的水抽取到所述储热加热器1中进行加热,保证加热效果并实现系统内的水平衡。进一步地,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热网回水管道3与所述蓄水箱6的第三管道9,所述第三管道9上设有第二阀门10。当水量过多时,选择打开所述第二阀门10,让水进入所述蓄水箱6中进行储存;当水量正常时,选择打开所述第一阀门5,使得热网回水直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4进入所述储热加热器1中进行加热。通过前述技术方案可知,所述储热加热器1的加热需要从所述汽轮机中抽取蒸汽并通过所述蒸汽对所述储热加热器1中的水进行加热。因此,所述储热加热器1与所述汽轮机之间需通过第一蒸汽管道11相连,所述第一蒸汽管道11上设有第三阀门12。打开所述第三阀门12,所述汽轮机中的蒸汽便通过所述第一蒸汽管道11进入所述储热加热器1。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热网供水,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热网供水管道13与所述储热装置2之间的第四管道14,所述第四管道14上设有输送泵15和第四阀门16。当机组低负荷运行时,可以打开所述输送泵15和第四阀门16,所述储热装置2中的水便通过所述输送泵5和所述第四管道14输送至用户,以补充供热。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热供热联合系统,包括热网加热器17和以上任意方案所述的储热系统,所述热网加热器17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通入热网回水,所述出水口用于排出热网供水,所述热网加热器17用于与所述汽轮机相连以抽取所述汽轮机内蒸汽并通过所述蒸汽对所述热网加热器17中的水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热网加热器17的加热原理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的原理相同,均是通过抽取所述汽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热网回水进行加热的储热加热器(1)以及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相连用于储存加热后的水并向热网供水的储热装置(2),所述储热加热器(1)用于与汽轮机相连以抽取所述汽轮机内蒸汽并通过所述蒸汽对所述储热加热器(1)中的水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热网回水进行加热的储热加热器(1)以及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相连用于储存加热后的水并向热网供水的储热装置(2),所述储热加热器(1)用于与汽轮机相连以抽取所述汽轮机内蒸汽并通过所述蒸汽对所述储热加热器(1)中的水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热网回水管道(3)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的第一管道(4),所述第一管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热网回水的蓄水箱(6),所述蓄水箱(6)与所述储热加热器(1)之间通过第二管道(7)相连,所述第二管道(7)上设有储热循环泵(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热网回水管道(3)与所述蓄水箱(6)的第三管道(9),所述第三管道(9)上设有第二阀门(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加热器(1)与所述汽轮机通过第一蒸汽管道(11)相连,所述第一蒸汽管道(11)上设有第三阀门(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用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建华刘宝成张俊珍张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