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雷雨专利>正文

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188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其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泵轴,叶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壳体固连设置均衡壳体,泵轴具有穿过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均衡壳体内部形成的均衡腔的延伸段;收容于所述均衡腔内并相对于所述均衡壳体固定设置的永磁部,以及收容于所述均衡腔内的排斥部,所述排斥部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永磁部的磁排斥配合,以驱使所述泵轴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离心泵,通过永磁部和排斥部之间的配置作用力,以最终对泵轴施加轴向的作用力,进而降低泵轴轴向窜动过程中平衡盘、平衡环间的摩擦损耗,提高了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

centrifugal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泵
本技术涉及水输送
,特别涉及一种离心泵。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级离心泵的结构中,主要包括泵体、泵轴和叶轮,为了均衡轴向力,在离心泵的泵轴上,通常套设有平衡盘座和平衡盘,平衡盘内壁与泵轴固定连接,外壁与平衡盘座活动连接,一端与叶轮相连接,平衡盘座与泵体后段固定连接,使平衡盘座与平衡盘之间形成流体间隙,当流体通过平衡盘座与平衡盘之间的流体间隙时,由于平衡盘与平衡盘座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流体间隙之间形成水环,达到动态密封的作用,导致流体压力下降,使之形成平衡盘下腔的压力大于上腔的压力,将叶轮产生的大部分轴向力被平衡。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离心泵运转时,由于当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大于平衡盘上的轴向力时,泵轴向泵入口方向移动,使平衡盘和平衡圈之间的间隙减小,这时高压液体通过间隙时的阻力增大,泄漏量减小,使平衡盘和平衡圈之间的压力上升,增大了平衡盘上的平衡力,直到平衡力与轴向力相等。轴向间隙保持不变。反之当轴向力小于平衡力时,泵轴向右移动,间隙增大,高压液体泄漏量增大,平衡盘和平衡圈之间的压力下降,作用在平衡盘上的平衡力减小,直到与叶轮上产生的轴向力相等为止,保持轴向间隙在一定间隙下运行。通过如上描述可以看出,平衡盘装置具有自动平衡轴向力的优点,但是也具有容易磨损的特点。如果平衡盘装置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泵出现效率下降、振动、超电流、出力不足等问题,严重的将会导致泵不能运行。由于很多维修人员对平衡盘装置不是很了解就导致很多此类问题的泵出现反复维修,这不但增加了维修成本,严重的还将导致设备停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离心泵,以能够减小平衡盘的磨损,提高整个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离心泵,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以绕自身轴线为轴而转动的泵轴,安装于所述泵轴上的叶轮,还包括:均衡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壳体固连设置,所述泵轴具有穿过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均衡壳体内部形成的均衡腔的延伸段;永磁部,收容于所述均衡腔内并相对于所述均衡壳体固定设置;排斥部,所述排斥部收容于所述均衡腔内,并与所述延伸段构成固连;所述排斥部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永磁部的磁排斥配合,以驱使所述泵轴轴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永磁部固定在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均衡腔内,所述延伸段滑动穿过所述永磁部;所述排斥部固连于所述延伸段的自由端。进一步的,于所述延伸段的自由端上固连有安装板,所述排斥部贴靠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永磁部被构造成固定在所述均衡壳体内的第一磁铁,所述排斥部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磁铁磁力相斥设置的第二磁铁。进一步的,于所述均衡壳体上设有透明部,以构成所述延伸段的显现。进一步的,于所述透明部上设有刻度。进一步的,于所述均衡腔内固定设有微调部,所述微调部被构造成与所述排斥部间距设置,且赋予所述排斥部吸引力。进一步的,所述微调部包括设置在均衡腔内并沿泵轴的轴向位置可调的固定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以与所述排斥部磁吸设置的第三磁铁。进一步的,于所述微调部和所述均衡壳体内壁之间,设有引导所述微调部于所述均衡腔内滑动的引导部。进一步的,所述引导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均衡壳体内壁上的、沿所述泵轴的轴向延伸设置的滑槽,以及固连在所述固定板上并滑动嵌装于所述滑槽内的突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离心泵,通过永磁部和排斥部之间的配置作用力,以最终对泵轴施加轴向的作用力,进而降低泵轴轴向窜动过程中平衡盘、平衡环间的摩擦损耗,提高了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离心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平衡环;2-泵出段;3-平衡盘,4-泵轴;5-轴承;6-均衡壳体;601-滑槽;7-安装板,8-透明部;9-第三磁铁;10-压盖;11-螺杆;12-固定板,1201-突起;13-第二磁铁;14-第一磁铁;15-壳体,16-叶轮;17-垫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泵,其主要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增设永磁部以及排斥部,以对泵轴施加辅助作用力,进而降低泵轴轴向窜动过程中平衡盘、平衡环间的摩擦损耗,提高了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为了突出显示本技术的创新改进点,图1仅示出了本实施例离心泵的部分结构,其离心泵主体结构,与现有的离心泵结构相似,例如包括图1所示的壳体15,收容于壳体15内以绕自身轴线为轴而转动的泵轴4,安装于所述泵轴4上的叶轮16,在壳体15内的泵轴4上,设有平衡环1以及与平衡环1配合设置的平衡盘3,在叶轮16与平衡环1之间,设有将水流泵出的泵出段2。如上描述的结构,均采用现有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作为改进之处的永磁部和排斥部均收容在均衡壳体6内。由图1所示,均衡壳体6以固连的方式固定在图1所示状态的壳体15的右端,其内形成有均衡腔,为了将均衡腔的右端封盖,压盖10作为均衡壳体6的组成部分,封盖在均衡腔上,以使均衡腔形成密闭环境。泵轴4由壳体15内穿出并延伸至均衡腔内,以使泵轴4位于均衡腔内的部分构成泵轴4的延伸段。为了确保泵轴4转动的稳定性,在壳体15的泵轴4穿过处,固定有轴承5,泵轴4通过套装其上的轴承5而与壳体15构成转动配合。在位于均衡腔内的、靠近壳体15的延伸段上,滑动套装有永磁部,同时,该永磁部固定在均衡腔内。本实施例中,永磁部采用第一磁铁14,为了实现第一磁铁14于均衡腔内的固定安装,均衡壳体6具有向均衡腔内延伸的安装座,该安装座与延伸段间隙配合,同时,在安装座上贴靠有垫板17,第一磁铁14和垫板17共同通过螺栓固连在安装座上,同时,垫板17和第一磁铁14与延伸段均构成间隙配合,以使泵轴能够相对于第一磁铁14、垫板17滑动。基于永磁部的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排斥部被构造成与第一磁铁14磁力相斥设置的第二磁铁13。为了使第二磁铁13固定在延伸段上,本实施例中,在延伸段自由端处,固定有安装板7,第二磁铁13通过螺栓固连在安装板7上。为了实现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3之间的磁排斥配合,只需将第一磁铁14和第二磁铁13相对面的磁极设为相同即可。为了便于对延伸段的情况进行观察,于均衡壳体6上设有透明部8,以构成延伸段的显现。此外,为了进一步的对延伸段的轴间隙的变化的情况进行显示,可以在透明部上设有刻度。此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对泵轴4的作用效果,提高泵轴4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于均衡腔内固定设有微调部,该微调部被构造成与所述排斥部间距设置,且赋予所述排斥部吸引力。具体来讲,由图1所示,微调部包括设置在均衡腔内并沿泵轴的轴向位置可调的固定板12,以及通过螺栓安装于固定板12上以与所述排斥部磁吸设置的第三磁铁9。为了实现固定板12于均衡腔内的轴向位置可调,本实施例中,在压盖10上穿插有螺杆11,螺杆11的螺纹部与固定板12螺纹旋接。螺杆11的头部相对于压盖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泵,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以绕自身轴线为轴而转动的泵轴,安装于所述泵轴上的叶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衡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壳体固连设置,所述泵轴具有穿过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均衡壳体内部形成的均衡腔的延伸段;永磁部,收容于所述均衡腔内并相对于所述均衡壳体固定设置;排斥部,所述排斥部收容于所述均衡腔内,并与所述延伸段构成固连;所述排斥部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永磁部的磁排斥配合,以驱使所述泵轴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泵,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以绕自身轴线为轴而转动的泵轴,安装于所述泵轴上的叶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衡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壳体固连设置,所述泵轴具有穿过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均衡壳体内部形成的均衡腔的延伸段;永磁部,收容于所述均衡腔内并相对于所述均衡壳体固定设置;排斥部,所述排斥部收容于所述均衡腔内,并与所述延伸段构成固连;所述排斥部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永磁部的磁排斥配合,以驱使所述泵轴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部固定在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均衡腔内,所述延伸段滑动穿过所述永磁部;所述排斥部固连于所述延伸段的自由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延伸段的自由端上固连有安装板,所述排斥部贴靠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部被构造成固定在所述均衡壳体内的第一磁铁,所述排斥部被构造成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雷雨
申请(专利权)人:徐雷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