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14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其包括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包括硬质合金基体和金刚石层,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外围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盐管、碳管、白云石环以及叶腊石壳体;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上、下两端均设有盐片,盐片的远离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一侧设有碳片,盐片与碳片均位于碳管内;碳管外部设有金属片,金属片覆盖于白云石环端面与碳片的远离盐片的侧面,金属片的远离碳片的一侧设有用于导电的金属堵头;金属堵头、金属片均位于叶腊石壳体内。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白云石环以及叶腊石环的设置,其能够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过程中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也节约了能源。

An Assembly Structure of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osi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olycrystallineDiamondCompacts,简称PDC)是由聚晶金刚石层与硬质合金层构成的超硬复合材料。由于它有金刚石聚晶层极高的耐磨性和硬质合金的抗冲击韧性,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和石油钻探中。申请号为CN201621400142.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机加工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大面积的PCD超高压高温合成过程中压力及温度不均的现象明显,产品性能的均匀性难以控制。本技术包括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包括金刚石聚晶层与硬质合金层,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外围设有盐管,盐管外侧设有加热石墨管,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上、下两端设有盐片,盐片外侧设有加热石墨片,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和盐片之间设有白云石片,加热石墨片盖在加热石墨管上。虽然该技术改善合成腔内的压力分布的均匀性,提高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质量。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隔温材料,所以在进行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过程中,热量的流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的聚晶金刚石组装结构在进行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过程中热量流失大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其能够达到减少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在合成过程中热量流失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其包括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包括硬质合金基体和金刚石层,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外围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盐管、碳管、白云石环以及叶腊石壳体;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上、下两端均设有盐片,盐片的远离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一侧设有碳片,盐片与碳片均位于碳管内;碳管外部设有金属片,金属片覆盖于白云石环端面与碳片的远离盐片的侧面,金属片的远离碳片的一侧设有用于导电的金属堵头;金属堵头、金属片均位于叶腊石壳体内。通过本技术的白云石环以及叶腊石环的设置,其能够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过程中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散发,提升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效率,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其中,白云石环的设置,使得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在合成时腔内压力更加均匀,从而提升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品质。作为优选,碳管内设有两个上下对立设置的盐管,两个盐管内均设有一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之间呈上下对立设置,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上的金刚石层均与盐片相邻,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上的硬质合金基体之间设有碳片。本技术中,通过在碳管中设立两个相对设置盐管并在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硬质合金基体之间设立碳片的设置,使得本技术可以同时进行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也节约了能源。作为优选,叶腊石壳体内位于金属堵头的外围设有叶腊石环。本技术中,通过叶腊石环的设置,进一步的减少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在合成过程中的热量流失,从而节约了能源。作为优选,金属片为长条状且折叠设置且折叠处设有云母片。本技术中,通过将金属片的形状设置为长条折叠状,使得金属片上的产热量增大,从而减少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所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云母片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有利于金属片之间的热量传递。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组装结构的剖视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0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10、白云石环;120、碳管;130、盐管;140、金属片;150、叶腊石环;160、碳片;170、金属堵头;180、盐片;190、云母片;210、金刚石层;220、叶腊石壳体;230、硬质合金基体。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其包括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包括硬质合金基体230和金刚石层21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外围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盐管130、碳管120、白云石环110以及叶腊石壳体22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上、下两端均设有盐片180,盐片180的远离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一侧设有碳片160,盐片180与碳片160均位于碳管120内;碳管120外部设有金属片140,金属片140覆盖于白云石环110端面与碳片160的远离盐片180的侧面,金属片140的远离碳片160的一侧设有用于导电的金属堵头170;金属堵头170、金属片140均位于叶腊石壳体220内。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白云石环110以及叶腊石壳体220的设置,其能够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合成过程中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散发,提升了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合成效率,节约了能源。其中,金属堵头170将电流传递至金属片140上,金属片140上产生热量的热量传递至碳片160、盐片180、盐管130、碳管120以及白云石环110上,白云石环110在加热时释放出的气体会向中间的低压区流动,改善腔内的压力分布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碳管120内设有两个上下对立设置的盐管130,两个盐管内130均设有一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之间呈上下对立设置,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上的金刚石层210均与盐片180相邻,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上的硬质合金基体230之间设有碳片160。通过本实施例中在碳管120内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盐管130,实现了两个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同时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本实施例中,叶腊石壳体220内位于金属堵头170的外围设有叶腊石环150。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进一步的提升该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的在进行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合成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本实施例中,金属片140为长条状且折叠设置且折叠处设有云母片190。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将本实施例中金属片140的形状设为折叠的长条状,能够提升金属片140的产热能力,减少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合成所用时间。其中,云母片190的设置可以防止金属片140积压在一起而导致产热性能降低,同时云母片190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有利于金属片140之间的热量传递。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包括硬质合金基体(230)和金刚石层(21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外围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盐管(130)、碳管(120)、白云石环(110)以及叶腊石壳体(22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上、下两端均设有盐片(180),盐片(180)的远离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一侧设有碳片(160),盐片(180)与碳片(160)均位于碳管(120)内;碳管(120)外部设有金属片(140),金属片(140)覆盖于白云石环(110)端面与碳片(160)的远离盐片(180)的侧面,金属片(140)的远离碳片(160)的一侧设有用于导电的金属堵头(170);金属堵头(170)、金属片(140)均位于叶腊石壳体(22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包括硬质合金基体(230)和金刚石层(21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外围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盐管(130)、碳管(120)、白云石环(110)以及叶腊石壳体(220);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上、下两端均设有盐片(180),盐片(180)的远离聚晶金刚石复合片(100)的一侧设有碳片(160),盐片(180)与碳片(160)均位于碳管(120)内;碳管(120)外部设有金属片(140),金属片(140)覆盖于白云石环(110)端面与碳片(160)的远离盐片(180)的侧面,金属片(140)的远离碳片(160)的一侧设有用于导电的金属堵头(170);金属堵头(170)、金属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建中夏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中烨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