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阻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053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阻滑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用以解决传统抗剪洞塞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且不具备巡视检查条件的问题。所述排水阻滑结构,包括抗剪洞塞,在所述抗剪洞塞内沿抗剪洞塞的轴向设置有盲孔结构的排水洞,所述排水洞从洞抗剪洞塞的外端穿出并形成出口端,排水洞的内端延伸至抗剪洞塞的内端附近;在抗剪洞塞内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一端与排水洞连通,排水孔的另一端从抗剪洞塞的外壁面穿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水洞和排水孔结构,可对抗剪洞塞所在位置的地下水进行外排,可有效地降低周围地下水位。另外,通过设置排水洞能更方便地对抗剪洞塞内部情况进行定期巡视。

Drainage Anti-slip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阻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排水阻滑结构。
技术介绍
抗剪洞塞作为一种穿越软弱结构面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能够有效改善深部软弱结构面的强度,提高边坡抗滑稳定性,在锦屏、龙滩等水电站边坡处理中也均已成功运用。传统抗剪洞塞一般为实体,不具备排水作用,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且不具备巡视检查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抗剪洞塞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且不具备巡视检查条件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排水阻滑结构,包括抗剪洞塞,在所述抗剪洞塞内沿抗剪洞塞的轴向设置有盲孔结构的排水洞,所述排水洞从洞抗剪洞塞的外端穿出并形成出口端,排水洞的内端延伸至抗剪洞塞的内端附近;在抗剪洞塞内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一端与排水洞连通,排水孔的另一端从抗剪洞塞的外壁面穿出。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孔包括端部排水孔和洞身排水孔,所述端部排水孔设置于抗剪洞塞端部,并呈放射状设置;所述洞身排水孔沿抗剪洞塞的轴向分层地间隔设置,每层包括顶部排水孔、左侧排水孔、右侧排水孔和底部排水孔。进一步的是:所述端部排水孔从抗剪洞塞的外壁面穿出后伸入到外部岩体内。进一步的是:所述左侧排水孔和所述右侧排水孔朝向排水洞方向呈向下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是:所述左侧排水孔和所述右侧排水孔倾斜的角度θ为5°。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洞从内端朝向出口端的方向呈向下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洞从内端朝向出口端的方向向下倾斜的角度α为2°。进一步的是:所述端部排水孔的孔径为90mm,所述洞身排水孔的孔径为50mm。进一步的是:相邻两层洞身排水孔之间的间距为2m。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洞的横截面为城门洞型或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水洞和排水孔结构,可对抗剪洞塞所在位置的地下水进行外排,可有效地降低周围地下水位。另外,通过设置排水洞,可将排水洞作为对抗剪洞塞的巡视检查通道,能更方便地对抗剪洞塞内部情况进行定期巡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排水阻滑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排水阻滑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抗剪洞塞1、排水洞2、端部排水孔3、洞身排水孔4、顶部排水孔41、左侧排水孔42、右侧排水孔43、底部排水孔4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排水阻滑结构,包括抗剪洞塞1,在所述抗剪洞塞1内沿抗剪洞塞1的轴向设置有盲孔结构的排水洞2,所述排水洞2从洞抗剪洞塞1的外端穿出并形成出口端,排水洞2的内端延伸至抗剪洞塞1的内端附近;在抗剪洞塞1内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一端与排水洞2连通,排水孔的另一端从抗剪洞塞1的外壁面穿出。其中排水孔是为了将抗剪洞塞1外围的地下水引入到排水洞2内,并最终从排水洞2的出口端排出,这样即可对抗剪洞塞1所在位置的地下水进行外排,可有效地降低周围地下水位。另外,通过沿抗剪洞塞1的轴向设置的排水洞2,可作为对抗剪洞塞1内部情况的巡视检查通道,以便于对抗剪洞塞1内部情况进行定期巡视。另外,为了提高排水洞2的排水效果,本技术中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洞2从内端朝向出口端的方向呈向下倾斜设置;即通过形成一定的倾斜坡度结构,提高排水速度。具体的,参照附图1中所示,可设置其倾斜角度α为2°。更具体的,参照附图中所示,本技术中所述的排水孔包括端部排水孔3和洞身排水孔4,所述端部排水孔3设置于抗剪洞塞1端部,并呈放射状设置,主要用于引流抗剪洞塞1端部对应的地下水;所述洞身排水孔4沿抗剪洞塞1的轴向分层地间隔设置,每层包括顶部排水孔41、左侧排水孔42、右侧排水孔43和底部排水孔44,主要用于引流抗剪洞塞1洞身周向各方向对应的地下水。更具体的,为了提到对抗剪洞塞1端部对应的地下水的引流效果,进一步可设置端部排水孔3从抗剪洞塞1的外壁面穿出后伸入到外部岩体内,如附图1中所示。另外,通过设置顶部排水孔41、左侧排水孔42、右侧排水孔43和底部排水孔44可分别实现对抗剪洞塞1的顶部、左侧、右侧以及底部外围的地下水进行引流;当然,相应的顶部排水孔41应当设置在抗剪洞塞1的顶部,而左侧排水孔42和右侧排水孔43应当相应地设置在抗剪洞塞1的左右侧,而底部排水孔44则设置在抗剪洞塞1的底部;具体也可参照附图2中所示方位关系进行设置。更具体的,为了提高左侧排水孔42和右侧排水孔43的引流效果,参照附图2中所示,所述左侧排水孔42和所述右侧排水孔43朝向排水洞2方向呈向下倾斜设置,利用倾斜的坡度结构,提高排水流速。具体的,参照附图2中所示,可设置其倾斜角度θ为5°。另外,本技术中对于相应排水孔的孔径理论上并没有严格要求,具体可根据实际的排水流量情况而定。本技术中通常优选设置端部排水孔3的孔径大于洞身排水孔4的孔径,例如具体可设置端部排水孔3的孔径为90mm,设置洞身排水孔4的孔径为50mm。本技术中为实现沿抗剪洞塞1的轴向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地下水进行引流,在设置洞身排水孔4时沿抗剪洞塞1的轴向分层设置,为了确保对相邻两层洞身排水孔4对地下水的排水效果,相邻层之间的间隙不宜过大,具体的本技术中优选设置相邻两层洞身排水孔4之间的间距为2m。另外,本技术中为了提高排水洞2的结构强度,优选设置所述排水洞2的横截面为城门洞型或圆形,其中所谓城门洞型即为附图2中所示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排水阻滑结构,包括抗剪洞塞(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剪洞塞(1)内沿抗剪洞塞(1)的轴向设置有盲孔结构的排水洞(2),所述排水洞(2)从洞抗剪洞塞(1)的外端穿出并形成出口端,排水洞(2)的内端延伸至抗剪洞塞(1)的内端附近;在抗剪洞塞(1)内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一端与排水洞(2)连通,排水孔的另一端从抗剪洞塞(1)的外壁面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水阻滑结构,包括抗剪洞塞(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剪洞塞(1)内沿抗剪洞塞(1)的轴向设置有盲孔结构的排水洞(2),所述排水洞(2)从洞抗剪洞塞(1)的外端穿出并形成出口端,排水洞(2)的内端延伸至抗剪洞塞(1)的内端附近;在抗剪洞塞(1)内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一端与排水洞(2)连通,排水孔的另一端从抗剪洞塞(1)的外壁面穿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阻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包括端部排水孔(3)和洞身排水孔(4),所诉端部排水孔(3)设置于抗剪洞塞(1)端部,并呈放射状设置;所述洞身排水孔(4)沿抗剪洞塞(1)的轴向分层地间隔设置,每层包括顶部排水孔(41)、左侧排水孔(42)、右侧排水孔(43)和底部排水孔(4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阻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排水孔(3)从抗剪洞塞(1)的外壁面穿出后伸入到外部岩体内。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可奇张顺利井向阳林起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