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96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为立方体结构,入水口朝向装置主体内部一侧设置厌氧区,第一缺氧区与厌氧区连通,第一缺氧区一侧设置第一增氧区,第一增氧区下部设置曝气装置,入水口朝向装置主体内部设置第一投料框,第一投料框通过第一连接绳与设置在装置主体顶部的第一电机连接,第一电机一端设置第一推动装置,第一增氧区一侧设置出水口,第一增氧区上方设置第二投料框,第二投料框通过第二连接绳与设置在装置主体顶部的第二电机连接,第二电机一侧设置第二推动装置,第一增氧区内部设置输氧设备。通过自动的推动装置和投料装置,使整个装置的使用效率更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A Biofiltration Device for Anoxic Denitr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脱氮是指在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氧化作用、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最后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其具有经济、有效、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的特点,生物过滤也叫浸没式生物过滤系统,主要功能是分离水中的氨氮跟亚硝酸盐,但是现有的过滤装置在使用时,不够智能化,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操作,使用起来不够方便,通常也不能起到很好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一种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一侧设置入水口,所述入水口朝向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一侧设置厌氧区,所述厌氧区为空腔结构,所述厌氧区远离所述入水口一侧设置第一缺氧区,所述第一缺氧区与所述厌氧区连通,所述第一缺氧区远离所述厌氧区一侧设置第一增氧区,所述第一增氧区下部设置曝气装置,所述入水口朝向装置主体内部设置第一投料框,所述第一投料框为立方体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投料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投料框通过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一侧设置入水口,所述入水口朝向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一侧设置厌氧区,所述厌氧区为空腔结构,所述厌氧区远离所述入水口一侧设置第一缺氧区,所述第一缺氧区与所述厌氧区连通,所述第一缺氧区远离所述厌氧区一侧设置第一增氧区,所述第一增氧区下部设置曝气装置,所述入水口朝向装置主体内部设置第一投料框,所述第一投料框为立方体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投料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投料框通过第一连接绳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顶部的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朝向入水口一端设置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缺氧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一侧设置入水口,所述入水口朝向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一侧设置厌氧区,所述厌氧区为空腔结构,所述厌氧区远离所述入水口一侧设置第一缺氧区,所述第一缺氧区与所述厌氧区连通,所述第一缺氧区远离所述厌氧区一侧设置第一增氧区,所述第一增氧区下部设置曝气装置,所述入水口朝向装置主体内部设置第一投料框,所述第一投料框为立方体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投料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投料框通过第一连接绳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顶部的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朝向入水口一端设置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缺氧区内部并排设置多个搅拌器,所述第一增氧区远离所述厌氧区一侧设置出水口,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设置第一滑道,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滑道上方,所述第一投料框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下方,所述第一增氧区上方设置第二投料框,所述第二投料框通过第二连接绳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顶部的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远离入水口一侧设置第二推动装置,所述第二电机一侧设置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投料框与所述第二滑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增氧区内部设置输氧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氧脱氮生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包括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方,所述直线模组包括螺母座,所述螺母座设置在所述直线模组的中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维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他拍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