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795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接相连的废水储存装置、氧化装置、第一物化沉淀装置、重金属重捕装置、第二物化沉淀装置、过滤装置、离子交换装置以及计量排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先将次/亚磷酸根氧化为正磷酸根之后,再通过化学破络及沉淀法进行处理,再将含镍废水中的镍和磷的含量降低至达到排放标准,实现对含镍废水的连续式高效处理的效果。

High Efficiency Treatment System for Heavy Metal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含镍废水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本技术通过废水储存装置、氧化装置、第一物化沉淀装置、重金属重捕装置、第二物化沉淀装置、过滤装置、离子交换装置以及计量排放装置所构建成的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先将次/亚磷酸根氧化为正磷酸根之后,再通过化学破络及沉淀法进行处理,再将含镍废水中的镍和磷的含量降低至达到排放标准,实现对含镍废水的连续式处理。化学镀镍是以镍盐和次磷酸盐等共同作用生成的费晶镀层,是一种前沿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的用于电子、石油、计算机和汽车等领域。随着化学电镀时间的不断延长,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等副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化学镀溶液会自发分解,金属-磷合金镀层的沉积受到影响,镀层的耐磨性等性能下降,导致废弃,形成化学镀废液。化学镀镍废液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其中的金属镍含量高达几克每升,镍离子与络合剂EDTA、NTA等结合形成稳定的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液,很难通过传统的化学破络及沉淀方法彻底去除。同时,化学镀镍废液中含有含量较高的次磷酸根和亚磷酸根离子,不加处理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有的含镍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接相连的废水储存装置(1)、氧化装置(2)、第一物化沉淀装置(3)、重金属重捕装置(4)、第二物化沉淀装置(5)、过滤装置(6)、离子交换装置(7)以及计量排放装置(8);所述废水储存装置(1)将含镍废水进行储存;所述氧化装置(2)将含镍废水的PH值调节在2‑3之间,以及将含镍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在450‑550mv;所述氧化装置(2)对含镍废水处理形成第一水体;所述第一水体输出至所述第一物化沉淀装置(3);所述第一物化沉淀装置(3)首先降低所述第一水体中的镍和磷的含量,然后依次对第一水体进行电荷中和和絮凝处理,最后对第一水体中的固体和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接相连的废水储存装置(1)、氧化装置(2)、第一物化沉淀装置(3)、重金属重捕装置(4)、第二物化沉淀装置(5)、过滤装置(6)、离子交换装置(7)以及计量排放装置(8);所述废水储存装置(1)将含镍废水进行储存;所述氧化装置(2)将含镍废水的PH值调节在2-3之间,以及将含镍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在450-550mv;所述氧化装置(2)对含镍废水处理形成第一水体;所述第一水体输出至所述第一物化沉淀装置(3);所述第一物化沉淀装置(3)首先降低所述第一水体中的镍和磷的含量,然后依次对第一水体进行电荷中和和絮凝处理,最后对第一水体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所述第一物化沉淀装置(3)对所述第一水体进行处理后得到第二水体;所述重金属重捕装置(4)对所述第二水体进行重捕处理降低第二水体中镍的含量;所述重金属重捕装置(4)对所述第二水体处理后得到第三水体;所述第二物化沉淀装置(5)首先降低所述第三水体中磷的含量,然后对第三水体进行电荷中和,对第三水体进行絮凝处理,最后对第三水体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所述第二物化沉淀装置(5)对所述第三水体处理后得到第四水体;所述过滤装置(6)对所述第四水体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所述离子交换装置(7)在所述滤液不达标时,对所述滤液进行深度处理;所述计量排放装置(8)对在所述滤液达标后对所述滤液的排放速率进行测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装置(2)为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上设有第一进料口(21)、第一进水口(22)、第一出水口(23)、ORP计(24)、第一PH计(25)、第一电机(26)、第一连接轴(27)以及第一搅拌扇叶(28);所述第一进料口(21)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顶部且用来添加硫酸以及次氯酸钠,所述第一进水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口(21)的一侧,所述第一出水口(23)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底部的侧壁上,所述ORP计(24)以及所述第一PH计(25)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内且分别对含镍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进行检测,所述第一电机(26)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外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27)带动第一搅拌扇叶(28)转动,所述第一搅拌扇叶(28)设于所述第一罐体内部,所述第一连接轴(27)竖向布置且从所述第一进料口(21)中伸入所述第一罐体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化沉淀装置(3)包括依次串接相连的第一反应罐(31)、第一絮凝罐(32)、第一斜管沉淀池(33)以及第一中间水罐(34);所述第一反应罐(31)和所述第一絮凝罐(32)设置在同一高度;所述第一斜管沉淀池(33)以及第一中间水罐(34)设置在同一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一反应罐(31)设置的高度;所述第一反应罐(31)上设有第二进料口(311)、第二进水口(312)、第二出水口(313)、第二PH计(314)、第二电机(315)、第二连接轴(316)以及第二搅拌扇叶(317),所述第二进料口(311)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罐(31)顶部且用来添加氢氧化钙以及聚合氯化铝,所述第二进水口(3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料口(311)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水口(313)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罐(31)底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PH计(314)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罐(31)内且所述第一水体的PH值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机(315)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罐(31)外部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316)带动第二搅拌扇叶(317)转动,所述第二搅拌扇叶(317)设于所述第一反应罐(31)内部,所述第二连接轴(316)竖向布置且从所述第二进料口(311)中伸入所述第一反应罐(31)内部;所述第一絮凝罐(32)上设有第三进料口(321)、第三进水口(322)、第三出水口(323)、第三电机(324)、第三连接轴(325)以及第三搅拌扇叶(326),所述第三进料口(321)设置在所述第一絮凝罐(32)顶部且用来添加聚丙烯酰胺,所述第三进水口(322)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料口(321)的一侧,所述第三出水口(323)设置在所述第一絮凝罐(32)底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三电机(324)设置在所述第一絮凝罐(32)外部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325)带动第三搅拌扇叶(326)转动,所述第三搅拌扇叶(326)设于所述第一絮凝罐(32)内部,所述第三连接轴(325)竖向布置且从所述第三进料口(321)中伸入所述第一絮凝罐(32)内部;所述第一中间水罐(34)上设有第四进料口(341)、第四进水口(342)以及第四出水口(343),所述第四进料口(341)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水罐(34)顶部,所述第四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洲许坚立王丽程洋洋佘征平邹祝祺罗时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清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