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419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与烟道相连通,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具有8m/s的烟气流通截面,且所述反应室的长度≤10m,其中,所述反应室内设有与其管径相适配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与所述反应室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卧室脱硫反应室用于现有的焦化厂可以保证在有限的长度空间具备足够的脱硫反应时间,而且还能使脱硫剂与烟气充分混合,使脱硫反应更好更快地进行,其安装方便,易于实施。

A Horizontal 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Chamber for Dry Desulfu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
技术介绍
干法烟气脱硫是指应用粉状或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来脱除烟气中含硫化物的气体。干法脱硫(脱硫剂为NaHCO3粉)的主要反应原理为:2NaHCO3(s)=Na2CO3(s)+H2O(g)+CO2(g)(1)SO2(g)+Na2CO3(s)+O2=Na2SO4(s)+CO2(g)(2)干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简单,无污水、污酸处理问题,能耗低,特别是净化后烟气温度较高,有利于烟囱排气扩散,不会产生“白烟”现象,净化后的烟气不需要二次加热,腐蚀性小,因此,广泛用于燃气炉或焦化厂中,但是由于干法烟气脱硫所用的脱硫剂为NaHCO3超细粉,且该脱硫剂需要在温度高于130℃的烟气中喷入,以使NaHCO3超细粉在烟气中活化成多空Na2CO3颗粒,并进一步与烟气中的SO2发生脱硫反应生成Na2SO4,脱硫后粉状颗粒产物随气流进入布袋除尘器进一步除尘。其中该脱硫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大概为2s左右。由于烟道的设计一般按烟气流速不高于15m/s设计,考虑到脱硫剂与烟气中SO2发生反应所需的时间,因此,至少需要有一段不低于30m的烟道作为脱硫反应空间。而目前大部分焦化厂等在建设时并没有考虑后期脱硫脱硝建设空间,后续的脱硫脱硝设施在建设时只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受现有场地制约较大。很多项目在布置完布袋除尘器、SCR反应装置后,很难留出足够长度的烟道作为脱硫反应发生的空间。并且,脱硫反应前置烟道一般会布置有在线监测系统(CEMS监测),用以监测原烟气的具体情况,此装置需要的安装空间也较大(装置前后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长度),从而导致留给脱硫反应的烟道空间被进一步被压缩。为此,如何在有限的长度空间内让脱硫反应很好的进行变得尤为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该卧室脱硫反应室用于现有的焦化厂可以保证在有限的长度空间具备足够的脱硫反应时间,而且还能使脱硫剂与烟气充分混合,使脱硫反应更好更快地进行,其安装方便,易于实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与烟道相连通,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具有8m/s的烟气流通截面,且所述反应室的长度≤10m,其中,所述反应室内设有与其管径相适配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与所述反应室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烟道与所述反应室之间还连通有扩容段,所述扩容段的扩充角度为β,且10°<β≤20°。优选地: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架设于所述反应室相对的两内侧壁之间,其中所述扰流板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扰流板的开口方向与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的两个侧壁与烟气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45°。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两侧壁的边缘均设有等间距排布的缺口。更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等腰梯形。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的背风侧设有加强筋板。进一步地:所述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所述反应室的径向固定于所述反应室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若干个用以固定所述扰流板的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的自由端均固定于所述扰流板的外侧壁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呈十字型固定于所述反应室的内壁上,且所述反应室的外壁上还套设有加强环板,所述加强环板对应于所述支撑杆的位置设置。再进一步地:所述扰流装置有多个,各个扰流装置分别沿所述反应室的轴向排布,所述扰流装置与所述扩容段之间的最近距离为500-1000mm,且相邻两个扰流装置的间距≦1m,每个扰流装置中扰流板的正投影均交错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首先扩充了烟道截面,以此降低烟气流速,使得反应室内烟气流速处于8m/s左右(不低于此流速),反应室长度为10m,从而保证在有限的长度空间内为脱硫反应提供足够反应时间,使得本技术可以在有限的长度空间内进行布置;其次,本技术在反应室内设置了扰流装置,扰流装置与反应室同轴设置,可以加强烟气的扰动,使反应剂与烟气充分混合,从而保证脱硫反应的更好更快的进行。(2)本技术还在反应室与烟道之间连通设置了扩容段,由于扩容段的扩充角度不大于20°,所以烟道内的烟气被扩流时流场波动不会太大、流场均匀;除此之外,本技术的扰流装置主要由扰流板组成,而扰流板的横截面呈“V”型,扰流板的开口方向与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以此在加强烟气扰动的同时,可以降低烟气的阻力和粉尘对扰流板的磨损;(3)本技术的扰流板两侧壁的边缘均设有等间距排布的缺口,其中该缺口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矩形、三角形、等腰梯形等,本申请优选等腰梯形,采用此种形式可以使烟气在扰流板的边缘产生更强的扰流,从而加强脱硫剂与烟气的混合,达到加强脱硫反应进行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卧室脱硫反应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提供卧室脱硫反应室中扰流装置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扰流板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扰流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多组扰流装置的正投影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室;2、扰流装置;21、扰流板;211、缺口;212、加强筋板;22、加强环板;23、支撑杆;231、安装板;3、扩容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与烟道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与烟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具有8m/s的烟气流通截面,且所述反应室的长度≤10m,其中,所述反应室内设有与其管径相适配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与所述反应室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干法脱硫的卧式脱硫反应室,与烟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具有8m/s的烟气流通截面,且所述反应室的长度≤10m,其中,所述反应室内设有与其管径相适配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与所述反应室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脱硫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与所述反应室之间还连通有扩容段,所述扩容段的扩充角度为β,且10°<β≤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脱硫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架设于所述反应室相对的两内侧壁之间,其中所述扰流板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扰流板的开口方向与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脱硫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两个侧壁与烟气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4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脱硫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两侧壁的边缘均设有等间距排布的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脱硫反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宏伟卢佳楠万长欢额尔德木吐蒲子强石永彬郭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利德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