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741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包括提浓塔、逆放气缓冲罐和解吸气缓冲罐,它还包括脱硫塔和顺放气缓冲罐;逆放气在原逆放气管道(第一逆放气管道、第二逆放气管道)直接经逆放气缓冲罐和解吸气缓冲罐外送的基础上,将原逆放气管道又新增两条支路,一路通过第三逆放气管道和顺放气缓冲罐,再经解吸气缓冲罐外送,一路通过跨过解吸气缓冲罐的逆放气跨线管道直接外送;并在提浓塔的一端新增管径为400毫米的逆放气去脱硫管道将逆放气引入脱硫塔,经初步脱硫后,外送下游设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少逆放过程因管径小而造成压差大的问题和增加逆放支线,降低逆放气阻力,减少背压,提高吸附塔再生效果和提浓气氢气纯度。

A system to reduce the reverse pressure difference of PSA concentration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吸附制氢提浓塔降低逆放压差,提高吸附剂再生效果的系统,具体是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属于变压吸附制氢

技术介绍
我公司作为国内首套无变换荒煤气含氧制氢装置,原设计处理量13万标方/小时,试生产处理量不足8万方/小时。经公司多次技改优化后,目前进气量12-13万标/小时,产氢量2.3万标/小时,基本达到了设计运行负荷。但随着处理的增加,暴漏出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浓塔逆放原设计管线管径偏小,逆放结束压力远远高于设计30KPA,不利于提浓塔逆放再生。2.制氢装置在气量提至12万标/小时以上,为了保证提浓出口的H2纯度,将吸附时间缩短至最短,这就导致提浓工段逆放塔进出口压差较设计偏高,造成提浓塔抽真空效果差,真空再生真空泵运行负荷高,吸附剂再生不彻底;最终导致提浓出口氢气纯度低,致使提纯工段的负荷增大而纯度下降,外送加氢氢气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该系统解决了提浓逆放压差大,逆放不彻底,而造成吸附剂再生效果差、氢气纯度低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包括提浓塔、逆放气缓冲罐和解吸气缓冲罐,它还包括脱硫塔和顺放气缓冲罐,所述的提浓塔入口通过混合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逆放气管道分别与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的一端连通,第五阀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逆放气管道和与逆放气缓冲罐入口连通,第六阀门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逆放气管道与顺放气缓冲罐入口连通;逆放气缓冲罐出口通过解吸气管道与解吸气缓冲罐第一入口连通,顺放气缓冲罐出口分别与解吸气缓冲罐第二入口和第七阀门的一端连通,第七阀门的另一端与逆放气跨线管道的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的第一排气口与第八阀门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九阀门与兰炭烘干设备输送管道连通;另一路通过逆放气去脱硫管道与脱硫塔入口连通;脱硫塔出口通过脱硫逆放气管道分别与逆放气跨线管道和第八阀门的另一端连通后,与电厂锅炉的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的提浓塔顶端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提浓塔入口处的混合管道上通过第二阀门并联有预处理荒煤气管道。所述的逆放气管道上串接有第三阀门,所述的逆放气去脱硫管道上串接有第四阀门;所述的脱硫逆放气管道上串接有第十阀门。所述的混合管道、第一逆放气管道、第二逆放气管道、第三逆放气管道和解吸气管道的管径均为200毫米,所述的逆放气去脱硫管道和脱硫逆放气管道的管径均为400毫米;所述的逆放气跨线管道的管径为350毫米。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提浓塔两端同时打通,其中,原逆放气管道新增两条支路,逆放气一路通过顺放气缓冲罐,再经解吸气缓冲罐外送,一路通过跨过解吸气缓冲罐的逆放气跨线管道直接外送;并在提浓塔的一端新增管径为400毫米逆放气去脱硫管道将逆放气引入脱硫塔,经初步脱硫后,外送下游设备使用,通过增加逆放支线,降低逆放气阻力,减少背压,提高吸附塔再生效果和提浓气氢气纯度,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技术改进,经过长时间运行分析,提浓逆放压差降低5-10Kpa,逆放结束压差降低至25Kpa以内,提浓塔再生效果提升明显;同时降低了真空解吸泵运行负荷,可减少一台真空泵运行,就能实现吸附剂完全再生。初步计算,一台真空本功率为500Kw计算,年节约电能40万度,度电按照0.7元/度计算,可节约用电成本28万元,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吸附剂再生效率和氢气纯度。下面通过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提浓塔;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第一逆放气管道;1-4、第三阀门;1-5、逆放气去脱硫管道;1-6、第四阀门;1-7、第五阀门;1-8、第六阀门;1-9、第二逆放气管道;1-10、第三逆放气管道;2、脱硫塔;2-1、第十阀门;2-2、脱硫逆放气管道,3、逆放气缓冲罐;3-1、解吸气管道;4、顺放气缓冲罐;4-1、第七阀门;4-2、逆放气跨线管道;5、解吸气缓冲罐;5-1、第八阀门;5-2、第九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包括提浓塔1、逆放气缓冲罐3、解吸气缓冲罐5、脱硫塔2和顺放气缓冲罐4,所述的提浓塔1入口通过混合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逆放气管道1-3分别与第五阀门1-7和第六阀门1-8的一端连通,第五阀门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逆放气管道1-9和与逆放气缓冲罐3入口连通,第六阀门1-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逆放气管道1-10与顺放气缓冲罐4入口连通;逆放气缓冲罐3出口通过解吸气管道3-1与解吸气缓冲罐5第一入口连通,顺放气缓冲罐4出口分别与解吸气缓冲罐5第二入口和第七阀门4-1的一端连通,第七阀门4-1的另一端与逆放气跨线管道4-2的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5的第一排气口与第八阀门5-1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5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九阀门5-2与兰炭烘干设备输送管道连通;另一路通过逆放气去脱硫管道1-5与脱硫塔2入口连通;脱硫塔2出口通过脱硫逆放气管道2-2分别与逆放气跨线管道4-2和第八阀门5-1的另一端连通后,与电厂锅炉的输送管道连通。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包括提浓塔1、逆放气缓冲罐3、解吸气缓冲罐5、脱硫塔2和顺放气缓冲罐4,所述的提浓塔1入口通过混合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逆放气管道1-3分别与第五阀门1-7和第六阀门1-8的一端连通,第五阀门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逆放气管道1-9和与逆放气缓冲罐3入口连通,第六阀门1-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逆放气管道1-10与顺放气缓冲罐4入口连通;逆放气缓冲罐3出口通过解吸气管道3-1与解吸气缓冲罐5第一入口连通,顺放气缓冲罐4出口分别与解吸气缓冲罐5第二入口和第七阀门4-1的一端连通,第七阀门4-1的另一端与逆放气跨线管道4-2的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5的第一排气口与第八阀门5-1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5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九阀门5-2与兰炭烘干设备输送管道连通;另一路通过逆放气去脱硫管道1-5与脱硫塔2入口连通;脱硫塔2出口通过脱硫逆放气管道2-2分别与逆放气跨线管道4-2和第八阀门5-1的另一端连通后,与电厂锅炉的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的提浓塔1顶端的排气口设置有第一阀门1-1,提浓塔1入口处的混合管道上通过第二阀门1-2并联有预处理荒煤气管道。所述的逆放气管道1-3上串接有第三阀门1-4,所述的逆放气去脱硫管道1-5上串接有第四阀门1-6;所述的脱硫逆放气管道2-2上串接有第十阀门2-1。所述的混合管道、第一逆放气管道1-3、第二逆放气管道1-9、第三逆放气管道1-10和解吸气管道3-1的管径均为200毫米,所述的逆放气去脱硫管道1-5和脱硫逆放气管道2-2的管径均为400毫米;所述的逆放气跨线管道4-2的管径为350毫米。现有提浓塔逆放结束压差大,主要由于逆放线主管管径偏小,管道阻力大和后部系统背压高造成的。本技术通过将提浓塔两端同时打通,其中,逆放气在原逆放气管道(第一逆放气管道、第二逆放气管道)直接经逆放气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包括提浓塔(1)、逆放气缓冲罐(3)和解吸气缓冲罐(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硫塔(2)和顺放气缓冲罐(4),所述的提浓塔(1)入口通过混合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逆放气管道(1‑3)分别与第五阀门(1‑7)和第六阀门(1‑8)的一端连通,第五阀门(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逆放气管道(1‑9)和与逆放气缓冲罐(3)入口连通,第六阀门(1‑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逆放气管道(1‑10)与顺放气缓冲罐(4)入口连通;逆放气缓冲罐(3)出口通过解吸气管道(3‑1)与解吸气缓冲罐(5)第一入口连通,顺放气缓冲罐(4)出口分别与解吸气缓冲罐(5)第二入口和第七阀门(4‑1)的一端连通,第七阀门(4‑1)的另一端与逆放气跨线管道(4‑2)的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5)的第一排气口与第八阀门(5‑1)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5)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九阀门(5‑2)与兰炭烘干设备输送管道连通;另一路通过逆放气去脱硫管道(1‑5)与脱硫塔(2)入口连通;脱硫塔(2)出口通过脱硫逆放气管道(2‑2)分别与逆放气跨线管道(4‑2)和第八阀门(5‑1)的另一端连通后,与电厂锅炉的输送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变压吸附提浓塔逆放压差的系统,包括提浓塔(1)、逆放气缓冲罐(3)和解吸气缓冲罐(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硫塔(2)和顺放气缓冲罐(4),所述的提浓塔(1)入口通过混合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逆放气管道(1-3)分别与第五阀门(1-7)和第六阀门(1-8)的一端连通,第五阀门(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逆放气管道(1-9)和与逆放气缓冲罐(3)入口连通,第六阀门(1-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逆放气管道(1-10)与顺放气缓冲罐(4)入口连通;逆放气缓冲罐(3)出口通过解吸气管道(3-1)与解吸气缓冲罐(5)第一入口连通,顺放气缓冲罐(4)出口分别与解吸气缓冲罐(5)第二入口和第七阀门(4-1)的一端连通,第七阀门(4-1)的另一端与逆放气跨线管道(4-2)的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5)的第一排气口与第八阀门(5-1)一端连通,解吸气缓冲罐(5)的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九阀门(5-2)与兰炭烘干设备输送管道连通;另一路通过逆放气去脱硫管道(1-5)与脱硫塔(2)入口连通;脱硫塔(2)出口通过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军高玉安周青龙张子东李鹏伟吴龙飞崔智宇谢庆辉高宏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