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28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为弧形,连接杆左端设置有一体化成型的拉板,连接杆右侧设置有一体化成型的拉钩,拉钩上侧两侧设置有弧形挡板。使用时,通过手拉动拉板带动拉钩对神经进行操作,通过弧形挡板可以完全保护神经,连接杆为弧形,可以避免其对神经的卡压和损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杆为弧形,可以避免其对神经的卡压和损伤,通过弧形挡板可以完全保护神经,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A new type of nerve hook for lumbar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常规脊柱外科手术中,为了暴露腰椎椎间盘等组织,必须牵开腰椎神经根。但是由于腰椎手术视野较小,腰椎间盘的显露和切除较为困难。临床手术中通常使用神经拉钩牵开硬膜囊和神经根来实现椎间盘暴露的目的,传统的神经拉钩在其边缘与神经根及硬膜囊接触位置容易对神经根及硬膜囊造成卡压和损伤,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中无法完全保护神经,可能出现将神经根或硬膜囊卷入椎间隙,引起硬膜囊和神经根损伤的严重后果。传统神经拉钩的边缘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对神经根及硬膜囊形成卡压和损伤。同时,传统的神经拉钩无法完全保护神经根及硬膜囊,在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中可能将神经根或硬膜囊卷入椎间隙,导致其损伤。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传统的神经拉钩的边缘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对神经根及硬膜囊形成卡压和损伤。(2)传统的神经拉钩无法完全保护神经根及硬膜囊,在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中可能将神经根或硬膜囊卷入椎间隙,导致其损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1)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改变神经拉钩的末端与神经根及硬膜囊接触位置的形态来解决,该问题之所以长时间来没有解决,主要是由于对于神经根及硬膜囊术中损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缺少对手术器械改进所带来的潜在优点的深刻理解。(2)上述问题解决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神经根和硬膜囊的牵拉损伤以及实现椎间融合器的安全、顺畅的植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为弧形,连接杆左端设置有一体化成型的拉板,连接杆右侧设置有一体化成型的拉钩。进一步,拉钩上侧两侧设置有弧形挡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技术的连接杆为弧形,可以避免其对神经的卡压和损伤,通过弧形挡板可以完全保护神经,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杆;2、拉板;3、弧形挡板;4、拉钩。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包括:连接杆1、拉板2、弧形挡板3、拉钩4。连接杆1为弧形,连接杆1左端设置有一体化成型的拉板2,连接杆1右侧设置有一体化成型的拉钩4,拉钩4上侧两侧设置有弧形挡板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通过手拉动拉板2带动拉钩4对神经进行操作,通过弧形挡板3可以完全保护神经,连接杆1为弧形,可以避免其对神经的卡压和损伤。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为弧形,连接杆左端设置有一体化成型的拉板,连接杆右侧设置有一体化成型的拉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为弧形,连接杆左端设置有一体化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涛蒋电明刘玉刚王鑫郑明王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