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24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包括保护条,所述保护条为U形结构,所述保护条的一端连接有扣环。通过在该装置的本体内部和护颈枕内部设置有第一产热块和第二产热块,第一产热块和第二产热块与蓄电池之间为电性连接,第一产热块和第二产热块产热后通过导热棉将热量均匀分散至保护条,从而均匀传输至司机的颈部,使得该装置对司机的颈部进行加热处理,促进颈部血液循环,通过在该装置的本体和护颈枕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震动块和第二震动块,第一震动块和第二震动块使得该装置能够对司机的颈部进行震动工作,对司机的颈部进行有效的按摩,缓解司机脖子部位的疲劳,可见该种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实用,适合广泛推广。

A new type of groove protection strip for heating pad passing through groove ne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
本技术涉及保护条
,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
技术介绍
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家家户户都购买车辆,私家车的长途行驶常常使得驾驶员脖子酸痛,设计出一款技术全面的应用于行驶车辆的司机脖子保护装置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关于司机行驶车辆时脖子保护装置由于在结构技术上的设计存在一些不足,从而使得其在使用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方面,现有的该类装置在结构上没有设计出自动加热功能,常温该类装置无法对司机的脖子部位进行加热工作,从而无法促进司机脖子部位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现有的该类装置在结构技术上没有设计出震动结构,没有震动结构的该装置在司机佩戴至脖子后没有按摩功能,从而大大折扣了该装置缓解司机脖子疲劳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包括保护条,所述保护条为U形结构,所述保护条的一端连接有扣环,所述保护条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护颈枕,所述护颈枕的内部嵌接有第二产热柱和第二震动块,所述保护条的内壁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共设置有多个,所述保护条的内部中端嵌接有蓄电池,所述保护条的内部两端嵌接有第一产热柱,两个所述第一产热柱与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保护条的内表壁嵌接有第一震动块,所述第一震动块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震动块的一端嵌接于套筒的内部,所述保护条的一侧面连接有电源接口,所述保护条的背面中部连接有存储袋,所述存储袋的中部连接有松紧带;其中,所述护颈枕(2)的背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5),所述控制面板(15)与蓄电池(14)、第一震动块(12)和第一产热柱(13)之间均电性连接;所述松紧带(9)的中部嵌接有细调钮(10),所述松紧带(9)和细调钮(10)之间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条的另一端连接有扣子,所述扣子与扣环之间相互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条的下表面覆盖有软棉层,所述软棉层的颜色为灰色。进一步地,两次所述第一产热柱的外表面覆盖有导热棉,所述导热棉为圆柱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在该装置的本体内部和护颈枕内部设置有第一产热块和第二产热块,第一产热块和第二产热块与蓄电池之间为电性连接,第一产热块和第二产热块产热后通过导热棉将热量均匀分散至保护条,从而均匀传输至司机的颈部,使得该装置对司机的颈部进行加热处理,促进颈部血液循环,通过在该装置的本体和护颈枕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震动块和第二震动块,第一震动块和第二震动块使得该装置能够对司机的颈部进行震动工作,对司机的颈部进行有效的按摩,缓解司机脖子部位的疲劳,可见该种技术,功能实用,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条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护颈枕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条;2、护颈枕;3、软棉层;4、导热棉;5、扣子;6、扣环;7、套筒;8、存储袋;9、松紧带;10、细调钮;11、电源接口;12、第一震动块;13、第一产热柱;14、蓄电池;15、控制面板;16、第二产热柱;17、第二震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包括保护条1,所述保护条1为U形结构,所述保护条1的一端连接有扣环6,所述保护条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护颈枕2,所述护颈枕2的内部嵌接有第二产热柱16和第二震动块17,所述保护条1的内壁设置有套筒7,所述套筒7共设置有多个,所述保护条1的内部中端嵌接有蓄电池14,所述保护条1的内部两端嵌接有第一产热柱13,两个所述第一产热柱13与蓄电池14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保护条1的内表壁嵌接有第一震动块12,所述第一震动块12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震动块12的一端嵌接于套筒7的内部,所述保护条1的一侧面连接有电源接口11,所述保护条1的背面中部连接有存储袋8,所述存储袋8的中部连接有松紧带9。其中,所述保护条1的另一端连接有扣子5,所述扣子5与扣环6之间相互配合,扣子5与扣环6能够使得该装置与司机的脖子更加紧密接触。其中,所述保护条1的下表面覆盖有软棉层3,所述软棉层3的颜色为灰色,软棉层3与司机脖子部位的皮肤良好接触。其中,两次所述第一产热柱13的外表面覆盖有导热棉4,所述导热棉4为圆柱体结构,导热棉4对第一产热柱13所产生的热量均匀传导出去。其中,所述护颈枕2的背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5,所述控制面板15与蓄电池14、第一震动块12和第一产热柱13之间均电性连接,控制面板15控制第一震动块12和第一产热柱13进行震动和产热工作。其中,所述松紧带9的中部嵌接有细调钮10,所述松紧带9和细调钮10之间传动连接,细调钮10对松紧带9的长度进行轻微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司机行驶车辆时,将保护条1戴在脖子上,扣子5和扣环6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扣紧,保护条1和护颈枕2与司机的脖子良好接触,第一产热柱13和第二产热柱16进行产热,对司机的颈部进行加热处理,第一震动块12和第二震动块17进行震动,对司机的脖子进行震动处理,加热和震动有效的缓解司机颈部疲劳,使得司机拥有良好的状态进行开车,松紧带9可以使得该装置捆绑于车子内部的座位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包括保护条(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条(1)为U形结构,所述保护条(1)的一端连接有扣环(6),所述保护条(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护颈枕(2),所述护颈枕(2)的内部嵌接有第二产热柱(16)和第二震动块(17),所述保护条(1)的内壁设置有套筒(7),所述套筒(7)共设置有多个,所述保护条(1)的内部中端嵌接有蓄电池(14),所述保护条(1)的内部两端嵌接有第一产热柱(13),两个所述第一产热柱(13)与蓄电池(14)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保护条(1)的内表壁嵌接有第一震动块(12),所述第一震动块(12)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震动块(12)的一端嵌接于套筒(7)的内部,所述保护条(1)的一侧面连接有电源接口(11),所述保护条(1)的背面中部连接有存储袋(8),所述存储袋(8)的中部连接有松紧带(9);其中,所述护颈枕(2)的背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5),所述控制面板(15)与蓄电池(14)、第一震动块(12)和第一产热柱(13)之间均电性连接;所述松紧带(9)的中部嵌接有细调钮(10),所述松紧带(9)和细调钮(10)之间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垫过槽颈的新型隔槽保护条,包括保护条(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条(1)为U形结构,所述保护条(1)的一端连接有扣环(6),所述保护条(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护颈枕(2),所述护颈枕(2)的内部嵌接有第二产热柱(16)和第二震动块(17),所述保护条(1)的内壁设置有套筒(7),所述套筒(7)共设置有多个,所述保护条(1)的内部中端嵌接有蓄电池(14),所述保护条(1)的内部两端嵌接有第一产热柱(13),两个所述第一产热柱(13)与蓄电池(14)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保护条(1)的内表壁嵌接有第一震动块(12),所述第一震动块(12)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震动块(12)的一端嵌接于套筒(7)的内部,所述保护条(1)的一侧面连接有电源接口(11),所述保护条(1)的背面中部连接有存储袋(8),所述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源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信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