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式坐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723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1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例如包括:柜体,具有收纳箱体和收纳箱门;折叠坐卧装置,包括可折叠架和多个坐卧垫,其中所述可折叠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收纳箱体内侧、且相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收纳箱门,所述可折叠架包括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活动连接的多个支架,所述多个坐卧垫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支架上;杀菌消毒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箱体内;智能锁,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以及识别码,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且关联所述智能锁;其中,所述折叠坐卧装置折叠收纳于所述收纳箱体内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坐卧垫相互倾斜且所述智能锁锁固所述收纳箱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较佳的杀菌消毒效果。

Shared sitting and l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享式坐卧系统
本申请涉及共享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折叠坐卧装置的共享式坐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医院中,普通病房的床位比较紧张,而且为了避免在白天给医生巡诊和护士换药带来不便,每间病房内没有太多空间放置床位提供给病人家属做夜间陪护或休息时使用。有些医院在病房放置折叠床以解决病房没有太多空间放置床位的问题,并在白天将折叠床收纳起来避免影响医生巡诊和护士换药。但是这种折叠床的床垫由于被不同的病人家属多次使用,床垫比较脏,常常还会伴有汗液等,极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以实现对折叠坐卧装置例如折叠床进行杀菌消毒的技术效果。具体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包括:柜体,具有收纳箱体和收纳箱门;折叠坐卧装置,包括可折叠架和多个坐卧垫,其中所述可折叠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收纳箱体内侧、且相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收纳箱门,所述可折叠架包括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活动连接的多个支架,所述多个坐卧垫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支架上;杀菌消毒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箱体内;智能锁,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以及识别码,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且关联所述智能锁;其中,所述折叠坐卧装置折叠收纳于所述收纳箱体内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坐卧垫相互倾斜且所述智能锁锁固所述收纳箱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菌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线灯,所述收纳箱体的内表面形成有反射层。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菌消毒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箱体内形成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且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收纳箱体内部相连通;以及所述吸附腔内设置有多孔吸附层和至少一个排风扇,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位于所述多孔吸附层的两侧,所述至少一个排风扇位于所述多孔吸附层的邻近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的一侧。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箱体形成有排风口,且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收纳箱体外部相连通;以及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多孔吸附层,且所述多孔吸附层的内侧安装有排风扇。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吸附层为蜂窝煤状活性炭层。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菌消毒装置包括等离子发生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箱体的底板内侧形成承载所述折叠坐卧装置的倾斜面,从而所述折叠坐卧装置折叠收纳于所述收纳箱体内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坐卧垫相互倾斜。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架中的至少一个支架背向所述坐卧垫一侧的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折叠坐卧装置折叠收纳于所述收纳箱体内时所述凸起结构抵靠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使得每相邻两个所述坐卧垫相互倾斜;其中,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支架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凸起结构通过粘胶层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架分别与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铰接,从而所述折叠坐卧装置折叠收纳于所述收纳箱体内时所述伸缩机构具有预设伸缩量而使得每相邻两个所述坐卧垫相互倾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收纳箱体内设置杀菌消毒装置,并通过结构设计例如凸起结构、伸缩机构或倾斜面等设计使得安装在可折叠架上的每相邻两个坐卧垫相互倾斜而不贴合,从而能够达到较佳的杀菌消毒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在其折叠坐卧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共享式坐卧系统在其折叠坐卧装置处于折叠收纳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在其折叠坐卧装置处于折叠收纳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在其折叠坐卧装置处于折叠收纳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在其折叠坐卧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共享式坐卧系统在其折叠坐卧装置处于折叠收纳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式坐卧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共享式坐卧系统100包括:柜体110、折叠坐卧装置120、智能锁130和识别码140。其中,柜体110具有收纳箱体111和收纳箱门113。柜体110例如具有大致为长方体的外形,其内部可收纳物品。收纳箱体111例如包括与收纳箱门113相对的背板、与所述背板侧部连接且相对的两个侧板以及与所述背板顶部连接的顶板。折叠坐卧装置120包括可折叠架121和设置在可折叠架121上的多个坐卧垫123a-123d,可折叠架121的第一端1211连接收纳箱体111内侧、且相对的第二端1213连接收纳箱门113。更具体地,第一端1211例如两侧设置有导轮,收纳箱体111的两个侧板内侧相应地设置有导轨,从而所述导轮可沿所述导轨相对运动,也即第一端1211活动连接至收纳箱体111内侧;第二端1213例如固定连接于收纳箱门113内侧。可折叠架121例如包括自第一端1211至第二端1213依次活动连接的多个支架且设置有万向轮,各个坐卧垫123a-123d分别安装固定在各个支架上,万向轮的设置可以减少折叠坐卧装置120与地面的摩擦力,起到省力和静音的作用。图1中示出四个坐卧垫123a-123d作为举例,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支架和坐卧垫123a-123d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弹性设计。再者,可折叠架121上设置有伸缩机构1210。如此一来,在折叠坐卧装置120因收纳箱门113处于关闭状态而收纳于收纳箱体111内时,伸缩机构1210具有预设伸缩量而使得折叠坐卧装置120不完全折叠(参见图2),致使各个坐卧垫123a-123b之间相互倾斜而不贴合。举例来说,伸缩机构1210例如为市售的小型或微型气缸,安装有坐卧垫123a及123b的相邻两个支架与伸缩机构1210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例如一者与作为伸缩机构1210的气缸的缸端铰接且另一者与杆端铰接,类似地,安装有坐卧垫123c及123d的相邻两个支架分别与伸缩机构1210的相对两端铰接,例如一者与作为伸缩机构1210的气缸的缸端铰接且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具有收纳箱体和收纳箱门;折叠坐卧装置,包括可折叠架和多个坐卧垫,其中所述可折叠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收纳箱体内侧、且相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收纳箱门,所述可折叠架包括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活动连接的多个支架,所述多个坐卧垫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支架上;杀菌消毒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箱体内;智能锁,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以及识别码,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且关联所述智能锁;其中,所述折叠坐卧装置折叠收纳于所述收纳箱体内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坐卧垫相互倾斜且所述智能锁锁固所述收纳箱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式坐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具有收纳箱体和收纳箱门;折叠坐卧装置,包括可折叠架和多个坐卧垫,其中所述可折叠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收纳箱体内侧、且相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收纳箱门,所述可折叠架包括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依次活动连接的多个支架,所述多个坐卧垫分别固定在所述多个支架上;杀菌消毒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箱体内;智能锁,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以及识别码,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且关联所述智能锁;其中,所述折叠坐卧装置折叠收纳于所述收纳箱体内时,每相邻两个所述坐卧垫相互倾斜且所述智能锁锁固所述收纳箱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式坐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线灯,所述收纳箱体的内表面形成有反射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式坐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消毒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式坐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体内形成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且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收纳箱体内部相连通;以及所述吸附腔内设置有多孔吸附层和至少一个排风扇,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位于所述多孔吸附层的两侧,所述至少一个排风扇位于所述多孔吸附层的邻近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排气口的一侧。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晗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