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23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包含折叠床主体和柜体;所述折叠床主体包含依次活动相连的床头板、中间床板和床尾板,所述床尾板活动安装于所述柜体上;所述折叠床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对称枢接于所述折叠床主体的床头板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绕所述床头板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的第一枢接件旋转180°在所述折叠床主体展开状态下用于与地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床头板;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折叠床主体展开状态下支撑所述床头板和所述中间床板,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折叠床主体折叠状态下收容床头板和所述中间床板相连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还设有四个用于移动的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An Intelligent Accompanied Fold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
本技术涉及病房设施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
技术介绍
近年来,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有的医院陪护率高达80.0%,医院床位不足,医院很难满足陪护家属的床位需求,陪护问题已经成为医疗管理的难题之一。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普通折叠床并非为医院专门设计,该普通折叠床在尺寸规格上不大适合在医院的病房内使用,而且很多公立医院会要求陪护人员在白天将陪护用的折叠床搬出病房,以免拥堵病房或过道和避免给医生的巡诊和护士的换药带来不便。陪护人员既要自带折叠床,还需要将折叠床视情况搬进搬出,这无疑增加了病人家属的心里和生理负担,因此,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智能陪伴折叠床。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包含折叠床主体和收容所述折叠床主体的柜体;所述折叠床主体包含依次活动相连的床头板、中间床板和床尾板,所述床尾板活动安装于所述柜体上;所述折叠床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其对称枢接于所述折叠床主体的床头板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绕所述床头板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的第一枢接件旋转180°在所述折叠床主体展开状态下用于与地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床头板;支撑组件,其呈带有空腔的长方体,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折叠床主体展开状态下支撑所述床头板和所述中间床板,所述空腔用于收容所述折叠床主体折叠状态下的床头板和所述中间床板相连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还设有四个用于移动的滑轮。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包含折叠床主体,所述折叠床主体在折叠状态下收容于柜体内,而所述折叠床主体在展开状态下则形成床用于陪护人员的休息;其支撑结构简单,在床头板的两侧面设有用于支撑床头板的第一支撑件,在支撑组件的底部设置滑轮,既可以达到展开或折叠所述折叠床主体的目的,也避免了由于滑轮过多而出现床板侧移的风险。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折叠床包括第二支撑件,其在所述折叠床主体展开状态下支撑所述中间床板和床尾板;所述第二支撑件顶部设有第二枢接件,所述第二枢接件连接所述中间床板和床尾板。所述折叠床主体的在支撑组件的向外移动情况下带动展开,当支撑组件达到极限位置时,第二支撑件的底部恰好与地面接触,且不设置其他滑动部件,其结构简单,降低经济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支撑件呈U型,所述第二枢接件设置于所述U型的两端,所述U型的底部用于与地面接触并支撑所述中间床板和所述床尾板。U型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中间床板和所述床尾板上均连有多个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所述U型的底部相连,且所述拉伸弹簧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对称连有拉伸弹簧,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支撑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床头板的自由端还包含有一凸型枕;所述凸型枕的边缘平滑连接至所述床头板的床面。所述凸型枕与所述床头板一体设计,即符合人体睡觉习惯,也避免了陪护人员还要带枕头的麻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床头板、所述中间床板和所述床尾板均内置有缓冲芯。所述缓冲芯的设计提高了陪护人员睡觉休息的舒适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柜体内设有一对滑轨,所述滑轨配设有位于所述折叠床主体上方的活动抽屉。由于柜体内容纳有折叠床主体,而原柜体中的空间被缩减,因此,在该柜体的上部设有活动抽屉,用于放置病人或陪护人员的物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折叠床包括柜板,其固设于所述折叠床主体的床头板背部,所述柜板在所述折叠床主体折叠状态下形成与所述柜体适配。所述柜板直接设在床头板上,当床头板收容于柜体内时,不影响柜体的整体外貌,而当床头板平展开时,其位于床头板背部,也不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使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柜板上设有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开关件与所述柜体相连,用于限制所述柜板的打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开关件与所述柜体分离,用于解除对所述柜板的限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柜板上还设有拉手;所述拉手便于折叠床主体的展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且其上的支撑结构简单,在床头板的两侧面设有用于支撑床头板的第一支撑件,在支撑组件的底部设置滑轮,既可以达到展开或折叠所述折叠床主体的目的,也避免了由于滑轮过多而出现床板侧移的风险;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简单、支撑稳定,降低经济成本;与床头板一体的凸型枕避免了再带枕头的麻烦,而缓冲芯的设计提高了陪护人员睡觉休息的舒适度,给陪护家属提供一个更为舒心的环境;而在柜体上部还设有活动抽屉,也便于收纳物件,不至于由于折叠床主体的缘故而对其他设施造成不利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陪伴床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陪伴床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陪伴床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陪伴床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陪伴床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右视示意图;图中:1-折叠床主体,11-床头板,111-凸型枕,12-中间床板,13-床尾板,14-缓冲芯,2-柜体,21-柜板,22-开关件,23-拉手,3-第一支撑件,31-第一枢接件,4-支撑组件,41-滑轮,5-第二支撑件,51-第二枢接件,52-拉伸弹簧,6-滑轨,7-活动抽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附图均为示例性的表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包含折叠床主体1和收容所述折叠床主体1的柜体2;所述折叠床主体1包含依次活动相连的床头板11、中间床板12和床尾板13,所述床尾板13活动安装于所述柜体2上,所述床头板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包含折叠床主体(1)和收容所述折叠床主体(1)的柜体(2);所述折叠床主体(1)包含依次活动相连的床头板(11)、中间床板(12)和床尾板(13),所述床尾板(13)活动安装于所述柜体(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床还包括:第一支撑件(3),其对称枢接于所述折叠床主体(1)的床头板(11)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3)绕所述床头板(11)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相连的第一枢接件(31)旋转180°在所述折叠床主体(1)展开状态下用于与地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床头板(11);支撑组件(4),其呈带有空腔的长方体,所述支撑组件(4)在所述折叠床主体(1)展开状态下支撑所述床头板(11)和所述中间床板(12),所述空腔用于收容所述折叠床主体(1)折叠状态下的床头板(11)和所述中间床板(12)相连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4)的底部还设有四个用于移动的滑轮(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陪伴折叠床,包含折叠床主体(1)和收容所述折叠床主体(1)的柜体(2);所述折叠床主体(1)包含依次活动相连的床头板(11)、中间床板(12)和床尾板(13),所述床尾板(13)活动安装于所述柜体(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床还包括:第一支撑件(3),其对称枢接于所述折叠床主体(1)的床头板(11)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3)绕所述床头板(11)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相连的第一枢接件(31)旋转180°在所述折叠床主体(1)展开状态下用于与地面接触并支撑所述床头板(11);支撑组件(4),其呈带有空腔的长方体,所述支撑组件(4)在所述折叠床主体(1)展开状态下支撑所述床头板(11)和所述中间床板(12),所述空腔用于收容所述折叠床主体(1)折叠状态下的床头板(11)和所述中间床板(12)相连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4)的底部还设有四个用于移动的滑轮(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陪伴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床包括第二支撑件(5),其在所述折叠床主体(1)展开状态下支撑所述中间床板(12)和床尾板(13);所述第二支撑件(5)顶部设有第二枢接件(51),所述第二枢接件(51)连接所述中间床板(12)和床尾板(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陪伴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5)呈U型,所述第二枢接件(51)设置于所述U型的两端,所述U型的底部用于与地面接触并支撑所述中间床板(12)和所述床尾板(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高斯美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