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204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19:56
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包括箱体,箱体侧面开口,箱体内包括夹持装置及回收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第一光杆、第一铰链、第二光杆、第一支点及第一踏板。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挡板、第三光杆、第一杠杆、第二铰链、第四光杆、第二支点、第三支点及第二踏板。箱体内安装电加热丝、电池、开关及温度控制器。用户将雨伞从箱体侧面开口处插入,踩下第一踏板,夹持板将雨伞的塑料伞套夹紧;此时用户将雨伞往外拔出,塑料伞套被移除;然后松开第一踏板,踩下第二踏板,塑料伞套掉落至箱体内。按下开关通电,电加热丝加热烘干塑料伞套,塑料伞套能够被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塑料伞套自动回收,减少白色污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A pedal umbrella sleeve recyc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包装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
技术介绍
雨伞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特别是雨雪天气,人们会随身携带雨伞。在商场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为了防止入口处地面因雨水湿滑导致安全问题,经常会向人们发放伞套或者设置自动伞套发放机,但塑料伞套的回收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地方采用的方法是放置垃圾桶,人们直接将塑料伞套丢掉,这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白色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包括箱体1,箱体1侧面开口,箱体1内包括夹持装置及回收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2、第一光杆3、第一铰链4、第二光杆5及第一支点6;夹持板2包含两个侧面,两个侧面外壁分别与箱体1顶部内壁及第一光杆3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光杆3、第一铰链4、第二光杆5之间依次连接;第二光杆5下方设置第一支点6,端部设置第一踏板7。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挡板8、第三光杆9、第一杠杆10、第二铰链11、第四光杆12、第二支点13及第三支点15;回收挡板8与箱体1内壁活动连接,且与箱体1底部平行;回收挡板8下表面与第三光杆9端部固定连接;第三光杆9、第一杠杆10、第二铰链11及第四光杆12之间分别依次连接;第三光杆9下方设置第三支点15;第四光杆12下方设置第二支点13,端部设置第二踏板14。进一步地,第一支点6、第二支点13及第三支点15均固定于箱体1底部内壁。进一步地,夹持板2两个侧面之间铰接,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201及第二侧面202,第一弹簧203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面201内壁及第二侧面202内壁固定连接;第二侧面202位于第一侧面201上方;第二侧面202上方为第一连接杆204,第二侧面202外壁、第一连接杆204端部及箱体1顶部内壁之间依次固定连接;第一光杆3端部设置第一支撑杆301,第一支撑杆301端部与第一侧面201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夹持板2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于箱体1两侧;第一侧面201内壁及第二侧面202内壁均安装防滑垫。进一步地,回收挡板8下表面与第二弹簧81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81另一端与箱体1侧面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光杆9一端与回收挡板8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杠杆10顶部的圆环101,第三光杆9另一端的端部设置限位球91;限位球91外径大于圆环101内径。进一步地,第三光杆9与第一杠杆10能够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回收挡板8上方安装伞套回收筒16,伞套回收筒16两端开口,伞套回收筒16一端开口处位于箱体1侧面开口处;伞套回收筒16的底面为回收挡板8;回收挡板8端部安装第一限位挡板17,第一限位挡板17与回收挡板8垂直;回收挡板8与箱体1底部之间安装隔板18,隔板18与箱体1底部平行,隔板18端部安装第二限位挡板19,第二限位挡板19与隔板18垂直。进一步地,箱体1内安装电加热丝22、电池23、温度控制器24及开关,温度控制器24、电加热丝22、电池23及开关之间依次电连接。进一步地,夹持板2表面、第一弹簧203表面、第二弹簧81表面、回收挡板8表面、伞套回收筒16内壁、第一限位挡板17表面、第二限位挡板19表面、隔板18表面及箱体1内壁均为防锈材料。进一步地,箱体1外壁可拆卸地安装雨水收集箱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将夹紧装置及回收装置安装于伞套回收机箱体内,能够实现塑料伞套自动回收,使用方便;(2)箱体内设置电加热丝,可自动烘干伞套内的雨水,实现伞套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减少白色污染;(3)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具有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简图图2为本技术夹紧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回收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雨水收集箱及箱体示意图图中:1-箱体;2-夹持板;201-第一侧面;202-第二侧面;203-第一弹簧;204-第一连接杆;3-第一光杆;301-第一支撑杆;4-第一铰链;5-第二光杆;6-第一支点;7-第一踏板;8-回收挡板;81-第二弹簧;9-第三光杆;91-限位球;10-第一杠杆;101-圆环;11-第二铰链;12-第四光杆;13-第二支点;14-第二踏板;15-第三支点;16-伞套回收筒;17-第一限位挡板;18-隔板;19-第二限位挡板;20-挡片;21-雨水收集箱;211-挂钩;22-电加热丝;23-电池;24-温度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包括箱体1,箱体1侧面开口,箱体1内包括夹持装置及回收装置。如图2,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2、第一光杆3、第一铰链4、第二光杆5及第一支点6;夹持板2包含两个侧面,两个侧面外壁分别与箱体1顶部内壁及第一光杆3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光杆3、第一铰链4、第二光杆5之间依次连接;第二光杆5下方设置第一支点6,端部设置第一踏板7。如图3,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挡板8、第三光杆9、第一杠杆10、第二铰链11、第四光杆12、第二支点13及第三支点15;回收挡板8与箱体1内壁活动连接,且与箱体1底部平行;回收挡板8下表面与第三光杆9端部固定连接;第三光杆9、第一杠杆10、第二铰链11及第四光杆12之间分别依次连接;第三光杆9下方设置第三支点15;第四光杆12下方设置第二支点13,端部设置第二踏板14。进一步地,第一支点6、第二支点13及第三支点15均固定于箱体1底部内壁。进一步地,如图2,夹持板2两个侧面之间铰接,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201及第二侧面202,第一弹簧203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面201内壁及第二侧面202内壁固定连接;第二侧面202位于第一侧面201上方;第二侧面202上方为第一连接杆204,第二侧面202外壁、第一连接杆204端部及箱体1顶部内壁之间依次固定连接;第一光杆3端部设置第一支撑杆301,第一支撑杆301端部与第一侧面201外壁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侧面201与第二侧面202呈V型。具体地,第一弹簧203能够使第一侧面201及第二侧面202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张开状态。进一步地,夹持板2有两个,分别对称分布于箱体1两侧;第一侧面201内壁及第二侧面202内壁均安装防滑垫。具体地,防滑垫能够使夹持板2内壁表面与塑料伞套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增大摩擦力。用户拔出雨伞时,塑料伞套更易脱落。进一步地,如图3,回收挡板8下表面与第二弹簧81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81另一端与箱体1侧面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光杆9一端与回收挡板8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杠杆10顶部的圆环101,第三光杆9另一端的端部设置限位球91;限位球91外径大于圆环101内径。具体地,第二弹簧81能够使回收挡板8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关合状态。进一步地,第三光杆9与第一杠杆10能够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如图1,回收挡板8上方安装伞套回收筒16,伞套回收筒16两端开口,伞套回收筒16一端开口处位于箱体1侧面开口处,用户能够将雨伞从箱体1侧面开口处插入伞套回收筒16内。伞套回收筒16的底面为回收挡板8;回收挡板8端部安装第一限位档板17,第一限位挡板17与回收挡板8垂直;回收挡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包括箱体(1),箱体(1)侧面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包括夹持装置及回收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2)、第一光杆(3)、第一铰链(4)、第二光杆(5)及第一支点(6);夹持板(2)包含两个侧面,两个侧面外壁分别与箱体(1)顶部内壁及第一光杆(3)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光杆(3)、第一铰链(4)、第二光杆(5)之间依次连接;第二光杆(5)下方设置第一支点(6),端部设置第一踏板(7);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挡板(8)、第三光杆(9)、第一杠杆(10)、第二铰链(11)、第四光杆(12)、第二支点(13)及第三支点(15);回收挡板(8)与箱体(1)内壁活动连接,且与箱体(1)底部平行;回收挡板(8)下表面与第三光杆(9)端部固定连接;第三光杆(9)、第一杠杆(10)、第二铰链(11)及第四光杆(12)之间分别依次连接;第三光杆(9)下方设置第三支点(15);第四光杆(12)下方设置第二支点(13),端部设置第二踏板(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包括箱体(1),箱体(1)侧面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包括夹持装置及回收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板(2)、第一光杆(3)、第一铰链(4)、第二光杆(5)及第一支点(6);夹持板(2)包含两个侧面,两个侧面外壁分别与箱体(1)顶部内壁及第一光杆(3)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光杆(3)、第一铰链(4)、第二光杆(5)之间依次连接;第二光杆(5)下方设置第一支点(6),端部设置第一踏板(7);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挡板(8)、第三光杆(9)、第一杠杆(10)、第二铰链(11)、第四光杆(12)、第二支点(13)及第三支点(15);回收挡板(8)与箱体(1)内壁活动连接,且与箱体(1)底部平行;回收挡板(8)下表面与第三光杆(9)端部固定连接;第三光杆(9)、第一杠杆(10)、第二铰链(11)及第四光杆(12)之间分别依次连接;第三光杆(9)下方设置第三支点(15);第四光杆(12)下方设置第二支点(13),端部设置第二踏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6)、第二支点(13)及第三支点(15)均固定于箱体(1)底部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2)两个侧面之间铰接,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201)及第二侧面(202),第一弹簧(203)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面(201)内壁及第二侧面(202)内壁固定连接;第二侧面(202)位于第一侧面(201)上方;第二侧面(202)上方为第一连接杆(204),第二侧面(202)外壁、第一连接杆(204)端部及箱体(1)顶部内壁之间依次固定连接;第一光杆(3)端部设置第一支撑杆(301),第一支撑杆(301)端部与第一侧面(201)外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脚踏式伞套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2)有两个,分别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凌寒王章志牟洪江王晓枫高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