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10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9:17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所述钢网上至少开设有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布置的两个印刷孔,所述两个印刷孔对应于印刷电路板上的两个焊盘,每个印刷孔呈凸五边形或凹五边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钢网上的印刷孔的面积,使得印刷孔的面积小于对应焊盘的面积,减少了印刷电路板上的锡膏量,尤其是减少了片式元件引脚下方的锡膏量,从而有效降低了产生锡珠的可能性,并且也能保证锡膏的浸润度较高,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焊接效果。

Steel mesh for printing solder p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
本公开涉及SMT(SurfaceMountedTechnology)制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型化、精密化。片式元件以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片式元件的安装方式主要以回流焊为主,其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而焊接质量又与SMT印刷钢网息息相关。SMT印刷钢网是用来印刷锡膏的模具。在SMT制程中,首先根据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位置在钢网相应位置开设印刷孔,然后将锡膏涂满整个钢网,随后再利用印刷机的刮刀,将锡膏填充到钢网的印刷孔中,然后将钢网从印刷电路板上拆下,从而在焊盘上就留下了固定形状及厚度的锡膏,之后将元件贴放在印刷电路板上,使元件的引脚与锡膏接触,再将印刷电路板过回流炉进行元件的回流焊接。传统的印刷钢网上的印刷孔通常为矩形结构,印刷孔的形状及大小与对应的焊盘一致,应用该结构的印刷钢网,在SMT制程中容易在元件周围产生锡珠。锡珠是指在进行焊接前,锡膏有可能因为坍塌或被挤压等各种原因而超出焊盘之外,在进行焊接时,这些超出焊盘外的锡膏在焊接过程中未能与焊盘上的锡膏融在一起而独立出来,成型于元件本体或焊盘附近。大多数锡珠发生在片式元件的两侧。如果焊盘上的锡膏量过多,元件贴放时的压力会将锡膏挤压到元件本体的下面,在回流焊时热熔,由于表面能的作用,融化的锡膏会聚成圆球,它有抬高元件的趋势,但是此力极小,反被元件重力挤向元件两侧,与焊盘分离开来,在冷却时就会形成锡珠。如果元件重力大,且被挤出的锡膏较多,则会形成多个锡珠。出现在元件周围的锡珠不仅影响了电子产品的外观,更重要的是由于印刷电路板组件密度高,间距小,产品在使用时锡珠有可能脱落,造成组件短路,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该钢网能够有效减少焊接时产生的锡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所述钢网上至少开设有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布置的两个印刷孔,所述两个印刷孔对应于印刷电路板上的两个焊盘,每个印刷孔呈凸五边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和第五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对称轴平行,所述第二边和所述第五边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边且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一对称轴延伸,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二边形成第一钝角,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五边形成第二钝角;或者,每个印刷孔呈凹五边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和第五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对称轴平行,所述第二边和所述第五边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边且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一对称轴延伸,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二边形成第一锐角,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五边形成第二锐角。可选地,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四边长度相等。可选地,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对称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0.05-0.5mm。可选地,所述两个焊盘关于第二对称轴对称布置,每个焊盘呈矩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缘对应,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边缘对应,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边缘对应,所述第五边与所述第四边缘对应,当所述钢网覆盖并定位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一边相对于所述第一边缘向外偏移。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相对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偏移量为0-0.5mm。可选地,所述两个焊盘关于第二对称轴对称布置,每个焊盘呈矩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缘对应,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边缘对应,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边缘对应,所述第五边与所述第四边缘对应,当所述钢网覆盖并定位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向内偏移,所述第五边相对于所述第四边缘向内偏移,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的偏移量与所述第五边相对于所述第四边缘的偏移量相等。可选地,所述第二边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的偏移量为0.05-0.2mm。可选地,所述两个焊盘关于第二对称轴对称布置,每个焊盘呈矩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缘对应,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边缘对应,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边缘对应,所述第五边与所述第四边缘对应,每个印刷孔呈凸五边形,当所述钢网覆盖并定位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的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三边缘向内偏移。可选地,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的交点相对于所述第三边缘的偏移量为0.05-0.2mm。可选地,每个印刷孔的面积小于对应焊盘的面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钢网上的印刷孔的面积,使得印刷孔的面积小于对应焊盘的面积,减少了印刷电路板上的锡膏量,尤其是减少了片式元件引脚下方的锡膏量,从而有效降低了产生锡珠的可能性,并且也能保证锡膏的浸润度较高,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焊接效果。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一对焊盘;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钢网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一对印刷孔;图3是图2中的印刷孔与图1中的焊盘的对比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印刷孔,虚线表示焊盘;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钢网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一对印刷孔;图5是图4中的印刷孔与图1中的焊盘的对比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印刷孔,虚线表示焊盘;图6是片式元件与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网10印刷孔11第一边12第二边13第三边14第四边15第五边2印刷电路板20焊盘21第一边缘22第二边缘23第三边缘24第四边缘3片式元件31元件本体32元件引脚X1第一对称轴X2第二对称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方位词“内、外”是以焊盘中心为基准来定义的,具体地,朝向焊盘中心的方向为内,背离焊盘中心的方向为外。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公开的钢网1上至少开设有两个印刷孔10,该两个印刷孔10关于钢网1上的第一对称轴X1对称布置,该两个印刷孔10对应于印刷电路板2上的两个焊盘20,该两个焊盘20关于印刷电路板2上的第二对称轴X2对称布置。如图6所示,该两个焊盘20用于焊接同一个片式元件3,焊盘20呈矩形。当钢网1覆盖并定位到印刷电路板2上时,第一对称轴X1与第二对称轴X2对齐。为了下文描述方便,如图1所示,将矩形焊盘20的四个边缘分别定义为第一边缘21、第二边缘22、第三边缘23和第四边缘24,其中,第一边缘21和第三边缘23均与第二对称轴X2平行,第三边缘23比第一边缘21更靠近第二对称轴X2,第二边缘22和第四边缘24均与第二对称轴X2垂直。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钢网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印刷孔10呈凸五边形,每个印刷孔10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11、第二边12、第三边13、第四边14和第五边15。其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所述钢网(1)上至少开设有关于第一对称轴(X1)对称布置的两个印刷孔(10),所述两个印刷孔(10)对应于印刷电路板(2)上的两个焊盘(20),其特征在于,每个印刷孔(10)呈凸五边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11)、第二边(12)、第三边(13)、第四边(14)和第五边(15),所述第一边(11)与所述第一对称轴(X1)平行,所述第二边(12)和所述第五边(15)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边(11)且从所述第一边(11)朝向所述第一对称轴(X1)延伸,所述第三边(13)与所述第二边(12)形成第一钝角,所述第四边(14)与所述第五边(15)形成第二钝角;或者,每个印刷孔(10)呈凹五边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11)、第二边(12)、第三边(13)、第四边(14)和第五边(15),所述第一边(11)与所述第一对称轴(X1)平行,所述第二边(12)和所述第五边(15)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边(11)且从所述第一边(11)朝向所述第一对称轴(X1)延伸,所述第三边(13)与所述第二边(12)形成第一锐角,所述第四边(14)与所述第五边(15)形成第二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印刷锡膏的钢网,所述钢网(1)上至少开设有关于第一对称轴(X1)对称布置的两个印刷孔(10),所述两个印刷孔(10)对应于印刷电路板(2)上的两个焊盘(20),其特征在于,每个印刷孔(10)呈凸五边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11)、第二边(12)、第三边(13)、第四边(14)和第五边(15),所述第一边(11)与所述第一对称轴(X1)平行,所述第二边(12)和所述第五边(15)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边(11)且从所述第一边(11)朝向所述第一对称轴(X1)延伸,所述第三边(13)与所述第二边(12)形成第一钝角,所述第四边(14)与所述第五边(15)形成第二钝角;或者,每个印刷孔(10)呈凹五边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11)、第二边(12)、第三边(13)、第四边(14)和第五边(15),所述第一边(11)与所述第一对称轴(X1)平行,所述第二边(12)和所述第五边(15)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边(11)且从所述第一边(11)朝向所述第一对称轴(X1)延伸,所述第三边(13)与所述第二边(12)形成第一锐角,所述第四边(14)与所述第五边(15)形成第二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13)与所述第四边(14)长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13)和所述第四边(14)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对称轴(X1)的方向上的尺寸(L1)为0.05-0.5m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焊盘(20)关于第二对称轴(X2)对称布置,每个焊盘(20)呈矩形并且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边缘(21)、第二边缘(22)、第三边缘(23)和第四边缘(24),所述第一边(11)与所述第一边缘(21)对应,所述第二边(12)与所述第二边缘(22)对应,所述第三边(13)和所述第四边(14)与所述第三边缘(23)对应,所述第五边(15)与所述第四边缘(24)对应,当所述钢网(1)覆盖并定位在所述印刷电路板(2)上时,所述第一边(11)相对于所述第一边缘(21)向外偏移。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玉婵孙荟萍韩成文李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