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春白雪专利>正文

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94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属于套筒灌浆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套筒灌浆时内部灌浆饱满度无法观测,且容易出现空隙,灌浆饱满度检测设备价格高昂且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包括:通气定位管和透明连通管,透明连通管与套筒出浆口连接,形成一个连通器用于观测套筒是否灌满,通气定位管连通内部空间,用于排空套筒内部空气,保证灌浆饱满,透明连通管上端设置透气孔和可旋转的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可以实现对套筒内部灌浆饱满度的观测,同时具有保证灌浆充实漏浆时及时补浆、减少浆料浪费、节约成本和保持施工现场整洁的效果。

A Satisfaction Observer for Sleeve Grouting with Scal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
本技术涉及套筒灌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被广泛使用,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由在工厂里生产的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预制构件工厂制作代替了工人现场浇筑。装配式建筑减少了周围的生产垃圾,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装配式建筑各个成型的柱梁板墙部件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钢筋套筒连接,套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钢筋,为了使套筒、部件、钢筋紧固的结合为一体,在套筒中注入一种混凝土灌浆料,灌浆料凝固后,套筒和两端钢筋紧固结合。但是,由于套筒内部存在空气,且灌浆时,套筒内部结构不可见,很容易出现灌浆不饱满的现象,如果套筒内部灌浆不饱满,套筒内部会出现空隙,影响结构的强度和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目前,针对套筒灌浆不饱满现象,常用的检测方式为阻尼振动法监测检测套筒灌浆饱满性。阻尼振动法套筒灌浆饱满性检测是基于阻尼振动衰减原理,设计一种微型传感器,微型传感器通过出浆孔插入套筒内部,通过接收信号幅度的衰减情况来判别传感器周围介质的性状,达到检测套筒灌浆是否饱满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套筒灌浆饱满性检测仪价格昂贵,且检测仪的微型传感器在灌浆凝固后不可取出,成本过高,不适宜进行广泛应用,只能对个别套筒灌浆进行抽样检测,由于装配式建筑使用的灌浆套筒数量极多,显然这种检测方式不能满足生产安全性检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套筒灌浆饱满性检测仪价格昂贵,检测仪的微型传感器在灌浆凝固后不可取出,成本过高,不能够进行广泛应用。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包括:透明连通管;透明连通管与套筒出浆口连接,用于观测套筒是否灌满;透明连通管上端设置密封盖,密封盖用于在灌浆时通气且在灌浆完成后密封;透明连通管的外侧与套筒顶端等高处设有刻度线。具体地,刻度线与套筒内部顶端平齐。具体地,还包括通气定位管,通气定位管设置在透明连通管的下端部。具体地,透明连通管下端管口处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固定透明连通管和/或通气定位管。具体地,密封盖与所述透明连通管通过螺纹连接或一体设置。具体地,透明连通管为弯折结构。具体地,通气定位管通过出浆口伸入套筒内部,用于透明连通管下端管口与套筒出浆口的对准定位以及排出套筒内的空气。具体地,通气定位管为U型结构的硬质管。具体地,透明连通管的高度高于套筒内部空间的高度。具体地,通气定位管伸入套筒内一侧的高度与套筒顶端至出浆孔上端的距离相同,观测器为可拆卸结构,透明连通管和密封盖分体设计,透明连通管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连通器原理,提供了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其中,透明连通管与套筒内部灌浆空间连通,且透明连通管高度高于套筒内部空间,根据连通器原理,通过观测透明连通管内混凝土浆料的高度,即可以得知套筒内部空间是否灌浆饱满。2、本技术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作,价格低廉,适宜广泛使用。3、本技术的透明连通管同时起到了存储多余浆料的作用,避免了浆料流出污染施工现场,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待混凝土浆料凝固后取下观测器即可。4、本技术的透明连通管上端设置可旋转的密封盖,通过旋转密封盖使密封盖和透明连通管上的透气孔对准或错位,可以实现在灌浆时通气,在灌浆完成后密封透明连通管的作用。5、本技术的通气定位管可以保证在套筒灌浆时,排空套筒内部空间的空气,避免浆料凝固后套筒中出现缝隙,进一步确保建筑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正视图;图2: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件;2-透明连通管;3-密封盖;4-通气定位管;5-第一透气孔;6-第二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包括:连接件、透明连通管和通气定位管;透明连通管2与套筒出浆口连接,用于观测套筒是否灌满。透明连通管2上端设置可旋转的密封盖3,密封盖3上开有透气孔;密封盖3用于在灌浆时通气在灌浆完成后密封;通气定位管4设置在透明连通管2下端部,使用时,由出浆口伸入套筒内部。通气定位管4用于对准透明连通管2下端的管口与套筒的出浆口,以及排出套筒内的空气。本技术的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利用连通器原理,透明连通管2与套筒内部灌浆空间连通,且透明连通管2高度高于套筒内部空间,根据连通器原理,通过观测透明连通管内混凝土浆料的高度,即可以得知套筒内部空间是否灌浆饱满。为了保证套筒灌浆观测器与套筒出浆口密封连接,不会出现漏浆也不会因为灌浆压力脱落,透明连通管2与出浆口连接的管口处设置一平板形的连接件1,如图1所示,连接件1与出浆口外侧的建筑部件表面通过双面胶连接。双面胶一面与连接件粘连,另一面粘有光滑密封纸。使用时,撕掉密封纸,将连接件1与墙面粘紧,同时使透明连通管方向向上。待浆料凝固后,从双面胶位置去除观测器,即完成灌浆工作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墙面平整性。为了排空套筒内部空气,设置有通气定位管4,通气定位管4为U型结构的薄壁金属管,通气定位管4的一端固定在连接件1与双面胶之间,与透明连通管2为一体结构,另一端伸入套筒顶端,在灌浆过程中排空套筒顶端空气。通气定位管4内孔直径为1mm,用于排空套筒内部空气,且管口高于连接件1避免双面胶堵塞管口,同时保证浆料不会从通气定位管4流出。为了保证顺利排空套筒内部空气,不使浆料堵塞通气定位管,通气定位管4伸入套筒内的部分的高度为套筒顶端与出浆孔上端的距离,使用时,管口位于套筒内部的顶端。为了避免混凝土浆料从透明连通管2流出,在透明连通管2的上端口设置有可旋转的密封盖3。密封盖3套在透明连通管2的上端口处,密封盖3内孔直径与透明连通管2外径相同,为了保证密封性,密封盖3与透明连通管2通过螺纹连接。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观测器内部空气时浆料无法顺利流通,在密封盖一侧开有第一透气孔5;同时,透明连通管2上端侧面有与第一透气孔5对应的第二透气孔6;使用时,第一透气孔5与第二透气孔6相对,可以保证浆料流入透明连通管2后陆续排空透明连通管2内部空气,当透明连通管2内浆料达到一定高度判断套筒灌浆饱满时,旋转密封盖3使第一透气孔5与第二透气孔6错位,完全密封透明连通管2,组织浆料流出,避免浪费混凝土浆料。考虑到混凝土浆料具有一定的粘度,为了确保浆料在透明连通管2内顺利流通,透明连通管2为折弯结构,透明连通管2与连接件1之间成60°角,具体结构形式参见附图2。为了保证套筒内部的灌浆饱满度,透明连通管2的上端管口高度高于套筒内部空间的高度。根据连通器原理,在透明连通管2的外侧标识一条刻度线,观测器安装完成后,刻度线高度与套筒内部空间顶端一致。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连通管(2);所述透明连通管(2)与套筒出浆口连接,用于观测套筒是否灌满;所述透明连通管(2)上端设置密封盖(3),所述密封盖用于在灌浆时通气且在灌浆完成后密封;所述透明连通管(2)外侧与套筒顶端等高处设有刻度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连通管(2);所述透明连通管(2)与套筒出浆口连接,用于观测套筒是否灌满;所述透明连通管(2)上端设置密封盖(3),所述密封盖用于在灌浆时通气且在灌浆完成后密封;所述透明连通管(2)外侧与套筒顶端等高处设有刻度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线与套筒内部顶端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定位管(4),所述通气定位管(4)设置在透明连通管(2)的下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连通管(2)下端管口处设置有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用于固定透明连通管(2)和/或通气定位管(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刻度线的套筒灌浆饱满度观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与所述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杨春白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