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854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工具。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包括撑杆、设于所述撑杆上的第一测量组件、和活动套设于所述撑杆上与第一测量组件相对的第二测量组件;所述第一测量组件包括底座、第一挡杆、弹簧、活动座和折臂机构;所述撑杆上还设有当活动座推向所述底座时抵接活动座的弹簧座;所述第二测量组件包括套筒和第二挡杆;所述撑杆上设有刻度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将通用的伞结构有效的结合在楼板厚度的测量领域上,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缩短测量时间。

A Floor Thickness Measur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建设检验及验收过程中,为了保证楼板的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需要对楼板的厚度进行测量。现有的测量方法有两种:(1)在楼板预留一测量孔,简单的采用卷尺直接测量,有的也采用相关的测量工具。卷尺测量误差较大,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现有的测量工具,如专利号:CN204612649,专利名称: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其外伸臂通过齿轮与滑动杆齿轮啮合,结构薄弱,与测量孔侧壁来回碰撞容易发生断裂,且齿轮啮合的打开方式比较费时,且齿轮齿条加工成本较高。(2)使用楼板测厚仪,该楼板测厚仪主要包括在楼板下方设置的发射探头和在楼板上方设置的接收探头,当接收探头接收到发射探头电磁信号后,信号处理单元根据电磁波的运动学特性进行分析,自动计算出发射到接收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即为测试版的厚度。该测厚仪存在以下问题:a、很难找准位置;b、为电子产品,能量损耗大,若没有备用电池将会影响其工作,耽误时间;c、混凝土浇筑后,地面不平,探头放置不平有误差;d、需要两人以上配置进行仪器操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解决实现以上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稳固、操作方便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其包括撑杆、设于所述撑杆上的第一测量组件、和活动套设于所述撑杆上与第一测量组件相对的第二测量组件;所述第一测量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撑杆末端的底座、铰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挡杆、套设于所述撑杆上且通过一弹簧与底座抵接的活动座、和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挡杆、底座和活动座上的、可随第一挡杆摆动、和随底座沿撑杆上下位移的折臂机构;所述撑杆上还设有当活动座推向所述底座时抵接活动座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可沿撑杆内壁伸缩设置;所述第二测量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撑杆的套筒、和沿所述套筒延伸的第二挡杆;所述撑杆上设有刻度线。上述方案中,第一挡杆的打开或关闭的方式采用伞骨架的结构形式,一是通过折臂机构提高其刚性,避免经常碰撞发生折断,二是收缩自如,操作简单,将通用的伞结构有效的结合在楼板厚度的测量领域上,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缩短测量时间。该设备一人操作即可,不会出现因楼板上下隔开位置找不准,或地面不平影响测量数据的现象。测量者可在测量孔周边多测几个位置的数据,取频次最多、最接近的数据。因测量孔为敞开式结构,也可以人工肉眼看测量孔周边地面的平整度,放置于较为平整的地方进行测量。优选的,所述折臂机构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所述第一臂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杆铰接,所述第二臂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三臂一端与所述活动座铰接,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二臂铰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三臂铰接于活动座的下端。为了避免第一挡块打开时角度过大影响测量,和保证第一挡块抵接楼板下端面时结构稳定性,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向第一挡杆侧水平延伸的挡块。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杆包括沿所述套筒上端水平设置的固定部和沿所述固定部水平伸缩的调节部,所述固定部外侧上标识有调节部的底部至固定部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值。为了保证调节部伸出时结构的稳固性,所述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调节部。优选的,所述撑杆的两端均设有挡板,所述底座与一所述挡板固连。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第一挡杆摆动利用第二测量组件的套筒推动活动座直到抵接到弹簧座以实现打开限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收缩时可方便携带;二、第二挡杆采用伸缩式的结构,套筒下推时,其缩回不与测量孔壁发生干涉;三、第一挡杆通过折臂机构实现摆动打开或缩回,且当第一挡杆完全打开时,折臂机构撑开,对第一挡杆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提高其结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缩回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测量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包括撑杆1、设于所述撑杆1上的第一测量组件2、和活动套设于所述撑杆1上与第一测量组件2相对的第二测量组件3。所述撑杆1为管状结构,其两端均设有挡板11,其上设有刻度线12,所述撑杆1临近下端设有弹簧座13,所述弹簧座13可沿撑杆1的内壁伸缩设置。所述第一测量组件2包括固设于所述撑杆1末端的底座21、铰接于所述底座21的第一挡杆22、套设于所述撑杆1上且通过一弹簧23与底座21抵接的活动座24、和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挡杆22、底座21和活动座24上的、可随第一挡杆22摆动、和随底座21沿撑杆1上下位移的折臂机构25。所述折臂机构25包括第一臂251、第二臂252和第三臂253,所述第一臂251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杆22铰接,所述第二臂252一端与所述底座21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三臂253一端与所述活动座24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臂251、第二臂252和第三臂253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底座21与下端的所述挡板11固连。所述底座21的下端设有向第一挡杆22侧水平延伸的挡块26。所述第二测量组件3包括套设于所述撑杆的套筒31、和沿所述套筒31延伸的第二挡杆32。所述第二挡杆32包括沿所述套筒31上端水平设置的固定部321和沿所述固定部321水平伸缩的调节部322,所述固定部321的长度大于所述调节部。所述固定部321外侧上标识有调节部的底部至固定部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值,如图中α为具体数值。所述刻度线12的零点位置自活动座下移至最大行程位置起。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楼板浇筑后先预留测量孔;所述测量工具为收缩状态,将第一测量组件2的位置插入测量孔中,并观察其位于测量孔下方后,用第二测量组件3的套筒31抵接活动座24下移,直到该活动座24被推到弹簧座13的下方并与之抵接时,第一挡杆22展开。上述过程类似于雨伞打开过程,其原理相同。这时,向上位移测量工具直到第一挡杆22抵接于楼板的下端面。在向上位移第二测量组件3,并水平伸出所述调节部322,让其抵接于所述楼板的上端面,观察套筒11上端的刻度线值,再减去固定部321上标识的具体间距值,从而得出楼板的厚度,记录数据。测量完成后,先缩回调解部322,下移套筒31抵接弹簧座13让其向撑杆1内回缩,不与活动座24发生抵接,这时,在弹簧23的推力下,活动座24上移,拉动折臂结构上移,并带动第一挡板22回缩。该结构原理与收伞实现原理相同。取出测量工具,不合格则返工,最后填补测量孔。上述过程中,为了方便套筒31抵接弹簧座13让其缩回,所述套筒31的内径与撑杆1的外径具有很大的间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设于所述撑杆上的第一测量组件、和活动套设于所述撑杆上与第一测量组件相对的第二测量组件;所述第一测量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撑杆末端的底座、铰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挡杆、套设于所述撑杆上且通过一弹簧与底座抵接的活动座、和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挡杆、底座和活动座上的、可随第一挡杆摆动、和随底座沿撑杆上下位移的折臂机构;所述撑杆上还设有当活动座推向所述底座时抵接活动座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可沿撑杆内壁伸缩设置;所述第二测量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撑杆的套筒、和沿所述套筒延伸的第二挡杆;所述撑杆上设有刻度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设于所述撑杆上的第一测量组件、和活动套设于所述撑杆上与第一测量组件相对的第二测量组件;所述第一测量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撑杆末端的底座、铰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挡杆、套设于所述撑杆上且通过一弹簧与底座抵接的活动座、和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挡杆、底座和活动座上的、可随第一挡杆摆动、和随底座沿撑杆上下位移的折臂机构;所述撑杆上还设有当活动座推向所述底座时抵接活动座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可沿撑杆内壁伸缩设置;所述第二测量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撑杆的套筒、和沿所述套筒延伸的第二挡杆;所述撑杆上设有刻度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臂机构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所述第一臂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杆铰接,所述第二臂一端与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洪海周欣郭亚弟李明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