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化学物质评价用的装置以及化学物质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物质评价用装置以及化学物质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医药品存在各种各样的剂型,其给药途径遍及多个方面,但口服制剂是临床中最多使用的给药剂型。口服给药的化学物质主要在小肠被吸收,经由门静脉、肝脏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因此,口服制剂由于受到小肠、肝脏中的首过效应(吸收、代谢、排泄),所以生物利用度降低,生物利用度的个体间差异成为化学物质疗法上的重要问题。因此,在预测开发候选物质的优先次序、在人中的化学物质动态时,正确预测这些在肠道和肝脏中的首过效应是重要的。作为能够评价这样的化学物质动态的装置,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2记载的细胞培养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3169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94/2850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2的装置中,不能同时评价小肠、肝脏中的首过效应,在体外实验中分别评价化学物质的代谢稳定性、吸收性。另外,在使用实验动物的体内实验中,由化学物质给药后的门静脉血中、全身循环血中化学物质浓度差,可进行基于评价小肠中的吸收程度或速度、肝通过率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学物质评价用装置,其具有第1隔室、以及与所述第1隔室连通且介由隔壁与所述第1隔室区分的第2隔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8 JP 2017-0068731.一种化学物质评价用装置,其具有第1隔室、以及与所述第1隔室连通且介由隔壁与所述第1隔室区分的第2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具有用于覆盖所述第1隔室和所述第2隔室的罩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罩体形成有贯穿该罩体且在所述第1隔室和所述第2隔室中至少一者开口的采样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罩体形成有贯穿该罩体且用于向所述第1隔室投入化学物质的化学物质投入口。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罩体形成有与所述第1隔室连通且用于向该第1隔室注入灌流液的进料口。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形成所述第1隔室的壁部形成有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用于将内部能够培养细胞的细胞培养容器以细胞培养容器插入至所述第1隔室内的状态下进行支撑。7.根据含有权利要求5为引用基础的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细胞培养容器被所述支撑结构支撑的状态下,以与所述第1隔室中的所述细胞培养容器的外部区域连通的方式形成所述进料口。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罩体由透明部件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1隔室和所述第2隔室的各自的底部由透明部件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隔壁在所述第1隔室内具有以随着向第2隔室过渡壁高变高的方式发生倾斜的倾斜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倾斜面形成有从该倾斜面的顶部向所述第1隔室侧延伸的凹槽。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通过所述第2隔室的通路中,为了使所述灌流液循环,具有用于与泵连接的循环进料口和循环出料口。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2隔室以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1隔室的方式配置于该第1隔室的周围。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2隔室与所述第1隔室排列配置。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2隔室具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具有形成为V字形的内侧底面。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排出口具有下游侧的外缘部,所述排出口的外侧底面在所述外缘部的位置突出。17.一种化学物质评价用试剂盒,其具有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多个装置,所述多个装置各自具有底座,所述底座各自具有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民秀,岩尾岳洋,近藤聪志,土井淳史,西东勋,
申请(专利权)人:伸晃化学株式会社,公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市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