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门结构、中框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804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门结构、中框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导风门安装结构,所述导风门的中部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呈弧形;当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部适于与中框挤压形变使所述导风门与所述中框贴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呈弧形;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出风口一侧突出,所述第二凸起部适于在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与所述导风门挤压形变并与所述导风门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和中框,增大了导风门与中框的接触面积及固定强度,同时有效减少了空调长时间使用后导风门因重力下榻变形带来的导风门与中框之间的间隙。

A Ventilator Structure, Medium Frame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风门结构、中框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导风门结构、中框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导风门由于重力作用会变形向下塌陷,造成导风门和空调中框之间间隙增大,使得导风门在关闭时存在闭合不到位的情况。现有技术通过加宽加厚导风门的方式来解决空调长时间运行下导风门下榻造成导风门和空调中框之间间隙增大的问题,但这种解决方式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工厂大规模生产,并且由于增大了导风门重量,提高了导风门的驱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导风门结构、中框及空调器,以解决导风门与空调中框之间间隙增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风门结构,所述导风门的中部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呈弧形;当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部适于与所述中框挤压形变使所述导风门与所述中框贴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导风门的受风面一侧突出,当所述导风门处于非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部适于与呈直板结构的所述中框贴合,所述导风门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受风面一侧突出的最大距离的范围为:0.5%~1.5%L。进一步地,当所述导风门的长度L在700~900mm范围时,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受风面一侧突出的最大距离的范围为:8~12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导风门的受风面一侧突出,当所述导风门处于非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部适于与设有和所述第一凸起部弧形弯曲方向相反的弧形结构的所述中框贴合,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受风面一侧突出的最大距离的范围为:3~7mm。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门还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导风门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呈平板结构。进一步地,当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与所述中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门由聚碳酸酯和玻璃纤维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结构,通过在导风门上设置向受风面一侧突出的弧形第一凸起部,增大了导风门与中框的接触面积及固定强度,同时有效减少了空调长时间使用后导风门因重力下榻变形带来的导风门与中框之间的间隙。(2)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降低了导风门重量,因而有效降低了导风门的驱动成本,提高了空调的使用舒适度。(3)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导风门采用聚碳酸酯和玻璃纤维制成,具有优异的弹性性能,并且能够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长期工作。(4)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对导风门及中框上对应位置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减轻了导风门承受的压力,优化导风门结构和空调性能,提升空调美观程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呈弧形;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出风口一侧突出,所述第二凸起部适于在所述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与所述导风门挤压形变并与所述导风门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部适于与呈直板结构的所述导风门贴合,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所述出风口一侧突出的最大距离的范围为:8~12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部适于与设有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弧形弯曲方向相同的弧形结构的所述导风门贴合,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所述出风口一侧突出的最大距离的范围为:8~12mm。所述中框与上述导风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门结构或中框。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导风门结构、中框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处于非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的正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门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风门与中框配合的正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另一种导风门与中框配合的正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再一种导风门与中框配合的正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风门,11-第一固定部,12-第一凸起部,13-第二固定部,14-凹陷部,2-中框,21-第二凸起部,3-第一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左”、“右”、“外”、“内”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门结构和中框,如图1所示,导风门1安装在空调的中框2上,结合图2-5所示,在导风门1的中部设有第一凸起部12,第一凸起部12为朝向导风门1的受风面一侧突出的弧形结构,即形成了反翘结构。现有的导风门由于重力作用会变形向下塌陷,造成导风门和空调中框之间间隙增大,使得导风门在关闭时存在闭合不到位的情况,本实施例通过反翘结构有效减小导风门1下榻带来的导风门1和中框2之间的间隙。导风门1具有如图1所示的非闭合状态和如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非闭合状态下,第一凸起部12与中框2不接触;闭合状态下,第一凸起部12与中框2紧密贴合固定并产生挤压形变。其中,导风门1的中部指闭合状态下导风门1上与出风口相对着的主要结构,导风门1的中部不包括起到与中框2连接作用的位于导风门1的左右两端的结构。非闭合状态除图1所示的导风门1安装在中框2上但不闭合的状态外,还包括导风门1单独存在不与其它部件连接的自然状态。导风门1的受风面一侧指闭合状态下导风门1上靠近中框2的一侧,即空调运行过程中导风门1上靠近风道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中框2朝向出风口一侧为直板结构。具体地,结合图1-5所示,导风门1包括左端的第一固定部11和右端的第二固定部13,第一凸起部12位于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之间,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的相互位置可以互换;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为直板结构,与第一凸起部12的弧形结构不同。当导风门1处于非闭合状态下时,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均不与中框2接触;当导风门1处于闭合状态下时,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与中框2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接触方式为贴合。第一固定部1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部1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均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1)的中部设有第一凸起部(12),所述第一凸起部(12)呈弧形;当所述导风门(1)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2)适于与中框(2)挤压形变使所述导风门(1)与所述中框(2)贴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1)的中部设有第一凸起部(12),所述第一凸起部(12)呈弧形;当所述导风门(1)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2)适于与中框(2)挤压形变使所述导风门(1)与所述中框(2)贴合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2)朝向所述导风门(1)的受风面一侧突出,当所述导风门(1)处于非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2)适于与呈直板结构的所述中框(2)贴合,所述导风门(1)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凸起部(12)朝向所述受风面一侧突出的最大距离的范围为:0.5%~1.5%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风门(1)的长度L在700~900mm范围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2)朝向所述受风面一侧突出的最大距离的范围为:8~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2)朝向所述导风门(1)的受风面一侧突出,当所述导风门(1)处于非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2)适于与设有和所述第一凸起部(12)弧形弯曲方向相反的弧形结构的所述中框(2)贴合,所述第一凸起部(12)朝向所述受风面一侧突出的最大距离的范围为:3~7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1)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忠贺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