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氛围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750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饰氛围灯,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透光面罩、多个LED灯和背罩,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透光面罩与所述背罩之间,所述内饰氛围灯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间光部和分光部,多个所述间光部与多个所述分光部间隔设置;多个所述LED灯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每个所述LED灯对应一个所述分光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光板保证发光的均匀性,不需要使用过多的LED灯。间光部用于局部减少相邻分光部之间的光传输,减少攒光对流动性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新动态流动发面光效果,提升汽车整体的科技感及内饰品质感。

Interior ambient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饰氛围灯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
,尤其涉及一种内饰氛围灯。
技术介绍
随着内饰的科技感提升,传统形态的氛围灯(线光源,静态面光源)与内饰风格较难协匹配,与电子配置几乎无交互性,已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目前内饰氛围灯主要为点状或线形,或面发光氛围灯,因为光源的限制,只能整体的点亮或熄灭,不能实现动态流动的效果。并且,点状或线形氛围灯需要在布置的位置预留一个开放空间来保证灯光的透过,这样会影响内饰的品质感,限制造型外观,品质感不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实现动态流动发面光效果,提升汽车整体的科技感及内饰品质感的内饰氛围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动态流动发面光效果,提升汽车整体的科技感及内饰品质感的内饰氛围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内饰氛围灯,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透光面罩、多个LED灯和背罩,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透光面罩与所述背罩之间,所述内饰氛围灯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间光部和分光部,多个所述间光部与多个所述分光部间隔设置;多个所述LED灯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每个所述LED灯对应一个所述分光部。进一步地,所述间光部为开设在所述导光板的后侧的间光槽,所述间光槽与所述导光板的前侧面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背罩上朝向所述导光板延伸出多个间光筋,每个所述间光筋插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间光槽中。进一步地,所述间光筋由不透光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间光部为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后侧的,沿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不贯通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分光部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或凹点。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面罩由透光膜片与透明基材复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面罩上设有局部透光纹理。进一步地,所述内饰氛围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多个LED灯的按规律点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导光板保证发光的均匀性,不需要使用过多的LED灯。间光部用于局部减少相邻分光部之间的光传输,减少攒光对流动性的影响。本技术能够实新动态流动发面光效果,提升汽车整体的科技感及内饰品质感。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内饰氛围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内饰氛围灯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内饰氛围灯的省略透光面罩后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局部剖面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透光面罩2-导光板3-LED灯4-背罩5-控制器6-线束连接器11-局部透光纹理21-间光部22-分光部41-间光筋222-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本技术中的“前”指内饰氛围灯发光的一侧,“后”是指内饰氛围灯与车身安装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饰氛围灯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透光面罩1、多个LED灯3和背罩4,LED灯3安装在透光面罩1与背罩4之间,内饰氛围灯还包括导光板2,导光板2包括间光部21和分光部22,多个间光部21与多个分光部22沿导光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LED灯3位于导光板2的一侧,每个LED灯3对应一个分光部22。本实施例中LED灯3位于导光板2的上侧。可选地,LED灯3可以位于导光板2的下侧,或左侧,或右侧。本实施例中“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侧”和“下侧”为图1中的前后侧。透光面罩1为透明、透光的壳体,LED灯3的光线经过导光板2,从透光面罩1射出。多个LED灯3安装在灯支架(图未示)上,整体位于导光板2的上侧或下侧。LED灯3从导光板2的上侧沿导光板2的宽度方向投射光线。每个LED灯3对应一个分光部22,分光部22用于将光线均匀发散。间光部21用于将相邻LED灯3的光线部分隔开,局部减少相邻分光部之间的光传输,减少攒光对流动性的影响。导光板2和LED灯3均安装在透光面罩1与背罩4组成的壳体中。背罩4与透光面罩1之间通过卡扣,或螺钉连接,并安装在车身上。本实施例中,由于导光板2使得LED灯3的光线能够均匀面发光,通过对多个LED灯3的控制,能够实新动态流动发面光效果,提升整体的科技感及内饰品质感。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间光部21为开设在导光板2的后侧的间光槽,间光槽与导光板2的前侧面之间留有间隙。间光槽并不完全贯通导光板2的厚度方向,而是与导光板2的前侧面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间光槽用于部分隔开相邻LED灯3的光线,局部减少相邻分光部之间的光传输,减少攒光对流动性的影响。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背罩4上朝向导光板2延伸出多个间光筋41,每个间光筋41插入到其中一个间光槽中。优选地,间光筋41由不透光材料制成。间光筋41阻断相邻LED灯3的光线从导光板2的后侧面通过,导光板2的前侧面仍有部分光线通过。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分光部22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或凹点222。凹点222有利于分光部22的均匀散射光线,使LED灯3的点光变成了面光。凹点222还可以替换为半圆凹槽,或其他形状的凹槽。每个分光部22上的多个凹点222沿导光板2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可选地,导光板2为半透明材质,半透明的导光板2本身具有均匀透光的性能。可选地,导光板2还可以为全透明材质,通过凹点222,起到均匀透光的作用。进一步地,透光面罩1由透光膜片与透明基材复合而成。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透光面罩1上设有局部透光纹理11,光线从导光板2透过局部透光纹理11投射到车内。局部透光纹理11根据造型的需要,设计成不同的流光花纹,增加科技美感。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内饰氛围灯还包括控制器5,控制器5用于控制多个LED灯3的按规律点亮。控制器5可以控制多个LED灯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两边,或从两边到中间等。LED灯2为RGBLED灯,还可以控制按上述顺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内饰氛围灯还包括线束连接器6,线束连接器6与多个LED灯3和控制器5电连接,用于连接外部插接端子。可选地,间光部21还可以为设置在导光板的后侧的,沿导光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遮光层,遮光层不贯通导光板2的厚度方向,可以通过遮光涂料来形成遮光层,遮光层可以与导光板2一体成型。此时,背罩4上不需要设置间光筋41。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光板和控制器对多个LED灯的控制,能够实现多种效果的动态流动发面光效果,提升汽车整体的科技感及内饰品质感。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饰氛围灯,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透光面罩、多个LED灯和背罩,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透光面罩与所述背罩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氛围灯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间光部和分光部,多个所述间光部与多个所述分光部间隔设置;多个所述LED灯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每个所述LED灯对应一个所述分光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饰氛围灯,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透光面罩、多个LED灯和背罩,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透光面罩与所述背罩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氛围灯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间光部和分光部,多个所述间光部与多个所述分光部间隔设置;多个所述LED灯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每个所述LED灯对应一个所述分光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光部为开设在所述导光板的后侧的间光槽,所述间光槽与所述导光板的前侧面之间留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罩上朝向所述导光板延伸出多个间光筋,每个所述间光筋插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间光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光筋由不透光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园好熊焕高张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