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导流端环、电机定子、电机和家用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580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导流端环、电机定子、电机和家用电器,导流端环的第一圆周壁上具有第一内周面和外周面,第一内周面和外周面的其中一个为导流面,第一内周面和外周面的另一个为装配面,导流面上形成多道凹陷的导流通槽,导流通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圆周壁的轴向。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导流端环安装于定子绕组的绕组端部的相邻处,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电机定子与电机转子之间形成气隙;导流面朝向电机转子且导流面与电机转子之间形成气流间隙,气流间隙与气隙连通。家用电器包括电机。多个倾斜凹槽的导流作用下,新空气不断从外部进入气隙,气隙中的热气体被送出,从而实现电机转子表面的散热。

Motor's guide end ring, motor stator, motor and household applia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的导流端环、电机定子、电机和家用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的导流端环、电机定子、电机和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速电机具有体积小和功率密度高的特点,但由于电机工作时转速高和绕组电流频率高,电机定子上每体积单位上的铁耗、铜耗、电机转子的高频涡流耗损和表面空气摩擦耗损均比同功率等级的普通电机大得多,因此电机发热严重,若电机温度超过温升极限,则会影响电机的绝缘性能,缩短电机寿命。其中,电机转子朝向气隙处的表面发热较为严重,因此需要提高电机转子与电机定子之间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电机转子外表面发热问题的导流端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电机转子外表面发热问题的电机定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电机转子外表面发热问题的电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家用电器。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提供的电机的导流端环包括第一圆周壁,第一圆周壁上具有朝向轴心的第一内周面和背向轴心的外周面;第一内周面和外周面的其中一个为导流面,第一内周面和外周面的另一个为装配面;导流面上形成多道凹陷的导流通槽,导流通槽从导流端环的轴向内端处朝导流端环的轴向外端延伸,导流通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圆周壁的轴向。由上述方案可见,无论是外定子电机或是外转子电机,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具有气隙,当导流端环安装到电机定子上绕组端部的相邻处后,导流端环与电机转子之间形成的气流间隙从气隙的轴向两端与气隙连通,电机转子转动后,多个倾斜凹槽的导流作用下,新空气不断从外部进入气隙,气隙中的热气体被送出,从而实现电机转子表面的散热。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导流通槽指向轴心的径向投影上,导流通槽与轴心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之间。由上可见,此设置能保证导流通槽的导流作用最大化,进一步提高气隙处的换气效果,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内周面为导流面,外周面为装配面。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流端环内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延伸两端方别为第一气流口和第二气流口,第一气流口位于轴向外端,第二气流口与导流面的围绕处连通。由上可见,可于第一气流口处外接正压或负压产生装置,主动地提高换气效率,提高散热效果。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流端环具有朝向轴心的第二内周面,第二内周面的第二内径大于第一内周面的第一内径,第二气流口形成于第二内周面上。由上可见,第二气流口位于导流面的径向外侧,此设置保证空气顺利沿导流通槽流出。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流端环还包括圆环挡板,圆环挡板与第一圆周壁沿轴向依次连接,圆环挡板较第一圆周壁靠近轴向外端。由上可见,圆环挡板的设置使导流端环的安装更稳固。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气流通道设置在圆环挡板内。由上可见,圆环挡板的径向跨度较大,气流通道设置在圆环挡板内布置自由度更大,且更便于电机端盖和外接气压产生装置的安装。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流端环还包括设置于轴向外端的第二圆周壁,第二圆周壁位于第一圆周壁的内周;第二圆周壁与第一圆周壁之间形成气流空间,第二气流口连通至气流空间,气流空间连通至导流面的围绕处。由上可见,此设置保证从第二气流口送出的新空气朝向导流面进一步推送,从而提高新空气的有效输送率,保证换气效果。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气流空间环绕于第二圆周壁的外周。由上可见,气流空间设置为环绕状使新空气分散于导流面的各处再到达气隙的各处,从而是电机外表面各处的散热更均匀。进一步的方案是,装配面为圆台面,装配面的外径从轴向外端向轴向内端减小。由上可见,此设置使导流端环与定子绕组之间的配合更紧密。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圆周壁上具有朝向轴心的第三内周面,第一内周面和第三内周面沿轴向依次设置,第三内周面相对于第一内周面靠近轴向外端;第三内周面的第三内径大于第一内周面的第一内径,第三内周面与第一内周面之间形成凹陷的环形台阶位。由上可见,环形台阶位为去料加工形成,此设置能减轻电机的整体重量,实现电机的轻量化。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流通槽沿直线贯穿于第一圆周壁的轴向外端和轴向内端之间。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导流通槽沿曲线贯穿于第一圆周壁的轴向外端和轴向内端之间。由上可见,可根据电机的转速和电机转子的外径等因素选择具有不同延伸方式的导流通槽,可达到不同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提供的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定子绕组的轴向两端均具有凸出于定子铁芯以外的绕组端部,电机定子的轴向两端均设有一个导流端环,导流端环采用上述的导流端环;在电机定子的径向上,导流端环与绕组端部相邻设置,装配面与绕组端部配合。由上述方案可见,无论是外定子电机或外转子电机,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具有气隙,导流端环与电机转子之间形成的间隙从气隙的轴向两端与气隙连通,电机转子转动后,多个倾斜凹槽的导流作用下,新空气不断从外部进入气隙,气隙中的热气体被送出,通过换气实现电机转子表面的散热。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定子的轴向两端均设有一个冷却端环,冷却端环内具有环绕设置的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的延伸两端分别具有冷媒通道入口和冷媒通道出口;在电机定子的径向上,冷媒端环与绕组端部相邻设置,且冷媒端环与导流端环分别位于绕组端部的相对两侧。由上可见,定子绕组轴向两端的绕组端部发热量较大,在电机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冷却端环,于冷却端环内灌输冷却液或冷却气体,从而实现对绕组端部的散热。进一步的方案是,冷却端环内设置有沿轴向布置的多道冷媒通道。由上可见,增加冷媒通道以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的方案是,冷却端环在冷媒通道入口处设置第一连接头,冷媒端环在冷媒通道出口处设置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相邻设置;第一连接头与绕组端部之间、第二连接头与绕组端部之间均形成隔热间隙。由上可见,设置隔热间隙以防高温的绕组端部与第一连接头或第二连接头直接接触,损坏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定子还包括定位环,定位环设置于定子铁芯与冷却端环之间;定位环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冷却端环上设置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个为沿轴向设置的定位口,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另一个为沿轴向设置的定位凸起。由上可见,此设置使冷却端环的安装更稳固。进一步的方案是,冷媒通道的截面呈多边形。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冷媒通道的截面呈菱形。由上可见,此设置能增加冷媒通道内表面面积,即增大散热面积。本专利技术第三目的提供的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电机定子与电机转子之间形成气隙;电机定子采用上述的电机定子,导流面朝向电机转子且导流面与电机转子之间形成气流间隙,气流间隙与气隙连通。本专利技术第四目的提供的家用电器包括电机,电机采用上述的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中位于电机轴向第一端的导流端环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中位于电机轴向第一端的导流端环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中位于电机轴向第二端的导流端环的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中位于电机轴向第二端的导流端环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中冷却端环的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中冷却端环的截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一实施例中定位环的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1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周壁,所述第一圆周壁上具有朝向轴心的第一内周面和背向所述轴心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和所述外周面的其中一个为导流面,所述第一内周面和所述外周面的另一个为装配面;所述导流面上形成多道凹陷的导流通槽,所述导流通槽从所述导流端环的轴向内端处朝所述导流端环的轴向外端延伸,所述导流通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一圆周壁的轴向。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周壁,所述第一圆周壁上具有朝向轴心的第一内周面和背向所述轴心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和所述外周面的其中一个为导流面,所述第一内周面和所述外周面的另一个为装配面;所述导流面上形成多道凹陷的导流通槽,所述导流通槽从所述导流端环的轴向内端处朝所述导流端环的轴向外端延伸,所述导流通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一圆周壁的轴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通槽指向所述轴心的径向投影上,所述导流通槽与所述轴心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内周面为所述导流面,所述外周面为所述装配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环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两端方别为第一气流口和第二气流口,所述第一气流口位于所述轴向外端,所述第二气流口与所述导流面的围绕处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环具有朝向所述轴心的第二内周面,所述第二内周面的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周面的第一内径,所述第二气流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内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环还包括圆环挡板,所述圆环挡板与所述第一圆周壁沿所述轴向依次连接,所述圆环挡板较所述第一圆周壁靠近所述轴向外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圆环挡板内。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向外端的第二圆周壁,所述第二圆周壁位于所述第一圆周壁的内周;所述第二圆周壁与所述第一圆周壁之间形成气流空间,所述第二气流口连通至所述气流空间,所述气流空间连通至所述导流面的围绕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空间环绕于所述第二圆周壁的外周。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面为圆台面,所述装配面的外径从所述轴向外端向所述轴向内端减小。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周壁上具有朝向所述轴心的第三内周面,所述第一内周面和所述第三内周面沿所述轴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内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周面靠近所述轴向外端;所述第三内周面的第三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周面的第一内径,所述第三内周面与所述第一内周面之间形成凹陷的环形台阶位。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超谢芳刘伟健焦雷肖智勇刘建国卓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