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412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面自粘胶带,包括补强交叉层压膜,分别覆设在补强交叉层压膜相对两侧面的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以及覆设在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中一个上的颗粒防粘层,覆设在另一个上的隔离层;其中,补强交叉层压膜包括补强基体层以及分别设置在补强基体层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交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粘胶带与高分子防水卷材之间具有极佳的粘接性,较长时间内无惧阳光暴晒,同时还兼具优异的耐久性、尺寸稳定性、高延伸率,同时还能与后期涂料之间具有极佳的结合力,有利于后期施工。

A Sand Surface Polymer Self-adhesive T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
本技术属于自粘胶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
技术介绍
目前,在防水工程项目中,需要预铺防水卷材,而防水卷材之间通常需要采用胶带进行粘接,目前基本采用的是沥青基自粘胶带,但其存在粘接性能不足、不宜外露,否则会在阳光暴晒下丧失粘接性能,同时目前的自粘胶带构造单一、适应性差,无法保证胶带的耐久性、尺寸稳定性,抗拉变形能力,延伸率较差,例如当对窗边缝处理、管根密封处理、预制结构拼装缝密封处理时,第一、较差的粘接能力使得施工不易,存在返工的潜在风险;第二、较差的抗变形能力、适应性,例如用于防水卷材在变形处搭接时,存在抗疲劳破坏能力差而失效的缺陷,存在于后期施工喷涂涂料之间结合力不好的缺陷;第三、较差的耐久性与尺寸稳定性使得防水项目存在防水周期短,需要频繁维护的缺陷。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寻求一种新的自粘胶带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其与高分子防水卷材之间具有极佳的粘接性,较长时间内无惧阳光暴晒,同时还兼具优异的耐久性、尺寸稳定性、高延伸率,同时还能与后期涂料之间具有极佳的结合力,有利于后期施工。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砂面自粘胶带,所述自粘胶带包括补强交叉层压膜,分别覆设在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相对两侧面的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以及覆设在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中一个上的颗粒防粘层,覆设在另一个上的隔离层;其中,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包括补强基体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补强基体层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交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本技术中高密度聚乙烯为市售产品,其密度为0.941~0.960g/cm3,结晶度为80%~90%,软化点为125~l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从所述补强基体层的一端延伸向另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至少3个交叉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分别为0.01-0.03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颗粒防粘层由无机硅颗粒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隔离层的材质为PE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的厚度为0.08-0.15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敏胶层、所述第二压敏胶层的厚度分别为0.3-0.4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1.0-1.3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颗粒防粘层的厚度为0.1-0.1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方面,所述第一压敏胶层、所述第二压敏胶层的厚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所述第一压敏胶层、所述第二压敏胶层和所述颗粒防粘层的厚度之比为1∶3-4∶3-4∶1.1-1.5。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压敏胶作为粘接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沥青基自粘胶粘接性能不足,无法外露暴晒的缺陷,同时结合特定结构的补强交叉层压膜和颗粒防粘层,一方面赋予了自粘胶带自身极好的内聚力、尺寸稳定性、层与层之间无脱落风险,另一方面还使得本技术的自粘胶带与后期涂料之间有着极好的结合力,可降低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脱落的潜在风险,同时赋予了本技术的自粘胶带优异的抗疲劳破坏能力,可随着防水卷材长期的多次变形而相适应而极少甚至不发生损坏,具有极佳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中补强交叉层压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中颗粒防粘层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颗粒防粘层;2、第一压敏胶层;3、补强交叉层压膜;31、补强基体层;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4、第二压敏胶层;5、隔离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例提供了一种砂面自粘胶带,自粘胶带包括补强交叉层压膜3,分别覆设在补强交叉层压膜3相对两侧面的第一压敏胶层2、第二压敏胶层4,以及覆设在第一压敏胶层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胶带包括补强交叉层压膜,分别覆设在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相对两侧面的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以及覆设在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中一个上的颗粒防粘层,覆设在另一个上的隔离层;其中,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包括补强基体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补强基体层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交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胶带包括补强交叉层压膜,分别覆设在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相对两侧面的第一压敏胶层、第二压敏胶层,以及覆设在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压敏胶层中一个上的颗粒防粘层,覆设在另一个上的隔离层;其中,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包括补强基体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补强基体层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交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交叉层压膜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从所述补强基体层的一端延伸向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至少3个交叉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面高分子自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居兵黄亮姚壮志陈斌余志勇况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